APP下载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探讨与核心探寻

2020-03-06韩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性线智能建筑电气

韩飞

(中国三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1 引言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一种装配自动化技术和采用智能手段现代化建筑模式,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通过对内部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根据功能需要进行信息采集,对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根据使用者要求对建筑功能进行优化组合管理,使得建筑设施的成本投入更加合理,适应现代建筑高效、灵活、舒适、安全特点要求。

2 电气自动化优点

电气自动化主要有以下优点:

1)供配电设计借助于自动化获得了显著提升和优化,从而使得相应执行和推进更为稳定高效。

2)控制更加精确,运行方式多样性,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

3)不需要额外电能,消耗明显减少,同时,设备综合运行效果也显著增强。

4)在确保建筑安全性能等基础功能前提下,选用最为适宜的节能方式,从而为设备科学合理运行提供基础保障【1】。

3 智能建筑

3.1 智能建筑内涵

通过物理链路设置,加之在计算机技术有效运作之下,各个单独工作站和单个主机相互连接起来,进而实现各种资源和信息共享,也使得智能建筑在信息化实施上达到新的高度。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在建筑内部体现出一种各类高新技术融合,其中,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都是当前此类建筑所着力依托的高新技术。

3.2 智能化建筑的主要特征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必定存在极为系统化的控制和管理机制,进而能够实现区域内各类设施高效调配,使人们的生活更为舒适,当然,其中一些资源调度也有助于人们更为自主积极地激发自我的创造能力。

3.3 智能化建筑的要求

要想构造智能化的建筑,务必要有自动化的设备设施予以支持以及高标准的通信系统和人性化的部署来为整个建筑内的活动和操作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服务。建筑的智能化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衍生出来的建筑模式,正是由于具备这样一套极为高效的技术操作系统,才能使得建筑运行更显灵活和更强的活力,而以往所谈论的建筑的安全性能在这里已成为基础的标准,其中所体现出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已然成为此类建筑耀眼的标志【2】。

4 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4.1 电气系统设计

4.1.1 TN-S 系统

该系统需要在低压配电的条件下运行,对于中性线和保护线的配置和部署极为严格,相应的接地系统根据三相四线PE 线的规格执行。这样所达到的结果则是保护地线不接电,正常的情况只有中性线带电且达到了较为稳定的基准电位,与此同时,对地面也不会产生电压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线严禁短线,接在金属外壳上的设备就极为安全,之所以以此类系统执行相应的操作,很大程度上与以下相关情况有关:

1)智能建筑内单相用电设备较多且负荷也比较大,时常处于失调的状态,同时,中性线有时携带随机电流。

2)如果中性线带电,那么将与保护地线连接起来并接到金属外壳的设备上必定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电子设备之间也会互相干扰,相应的工作效率必定会因此大打折扣。

3)精密电子设备应确保相关信息的精准严密,其中存在的电磁波干扰应予以防范,而以上连接方式正是基于此处所需。

4.1.2 TN-C-S 系统

此类系统主要包括TN-C 系统和TN-S 系统,并存在2 个接地系统,2 个系统的分界点位于中性线和保护线的接点上。在出现供电向外引流的情况时,此类系统就派上了用场。不同于以往的运行系统,此类系统在使用前后会出现相应的变动,前后TN-C 系统和TN-S 系统的灵活切换,而中间过渡阶段则需要重复接地。

4.1.3 安全保护接地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强电设备和弱电设备以及非带电导电设备的存在给建筑用电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在安全接地方面务必要严格落实到位。建筑内部的接地设备务必要重点保护,确保区域内的用电设备可以得到有效的接地保护,另外,区域内的金属构件也应一并囊括到接地系统的保护当中。

4.1.4 直流与交流的工作接地

直流电工作的接地操作,主要是基于智能建筑内部诸多大型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存在。由于这些设备对于电流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而采用这样的一种部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这些设备稳定高效地运行。一般部署是以大截面的绝缘铜线作为引线,进而将电子设备直流电接地,同时,还要确保与基准点等的稳固连接。另外,对于交流电的接地部署则是以变压器中性线接地具体展开,其中的一些细节工作要切实关注并做妥善处理。

4.1.5 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智能建筑内部防电磁干扰的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操作是以屏蔽层和精准的接地方式来推进的。设备的外壳务必要与保护地线以及屏蔽管路等连接起来,必要的条件下这样的连接还应扩展到屏蔽多点。

4.2 通信自动化

说起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电话公网以及数据网等互联互通来进行的。其中涉及的安全便捷的信息通信服务和各类数据信息的呈现等都是借助这样一种信息通信系统来达成的,因而此系统的性能应确保达到最佳状态,而其中涉及的各个子系统也应实时予以优化。诸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和声讯服务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等,都应处于精准高效的状态,这样,最终客户所需的各项服务也就能较为顺畅地予以实施和推进。

4.3 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此类设置是建筑内设备以及区域环境全面监管和管理的基础,因而设计和部署应严谨高效。

当然,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用者才能体验到一个安全舒适和经济适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此类系统的运行主要是基于一种调度模式,进而实现了对区域内各个公用机电设备实施控制和协调,涵盖到建筑内的中央空调或是给排水系统等,都能借助于高效精细的管理和调控,从而达到最为节约合理的运行效果【3】。

作为智能建筑中涵盖内容最多且施工量最大的子系统,楼宇自动化本身的实施就是立足于建筑本身,其中涵盖的空调、通风和电力以及照明等都是建筑最为基础的功能,但是,它的设计水平却体现出了智能化的高端之处,其中所呈现出的各类高新技术效果无疑是时代发展最为突出的成效。之所以推进楼宇自动化,所定位的基础实现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的规范化布置,通过最为优化的控制方式和调节手段,使得各类机电设备统一处于相应的监控和管理之下,为智能建筑高效科学的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5 结语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来看,电气自动化尽管刚刚起步,但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用户对建筑智能化有比较高的期望,也对智能建筑在功能实现和运行稳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相信未来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会非常广泛,给使用者带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舒适体验,从而提升整个建筑价值。

猜你喜欢

中性线智能建筑电气
八方电气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中性线保护的必要性探析
铁路隧道电分相结构参数与中性线过电压研究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