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应用—以元素化合物为例

2020-03-06张月然翟宏菊

山东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元素符号周期表初高中

张月然,翟宏菊

(吉林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教育教学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课堂效率提高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教师不是简单的把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注重学生接受的程度,让学生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应用,学会举一反三[1]。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就化学教学而言,教育者不要只注重单个模块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此问题不仅教育家非常关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师生的重视,因此初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化学教学的改革问题,诸多的化学研究者从未停止过探究的脚步,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初中化学主要以启蒙性、基础性和趣味性为主,初中化学教材设置了许多带有色彩的图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化学这一学科所涉及的领域,而不做深层次的探究。高中化学则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深刻性。高中课堂引入了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式,化学计算,学习起来抽象难懂,复杂多样,从而学生很难掌握。因此需要建立一些方法或者手段,使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能有效地衔接起来。本文以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为例,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1 初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模块衔接现状

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六大类: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2]。元素化合物在初高中的化学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原子的结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点中的基础部分。在初中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讲述了分子,原子,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及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初中教材关于原子的结构部分,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原子和分子这一概念,只探究了分子和原子,让学生了解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还涉及到了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原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之间的异同点。在物质的构成奥秘中还对元素和元素符号展开了介绍,要求学生清楚元素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元素符号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难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住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个元素符号,虽然有的教师示意将抽象复杂的元素符号编成“绕口令”让学生背诵,但学生只是机器的背诵,并不理解所背知识的深层意义,更无法探究到其中有多少奥秘。以上初中内容,对于高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进入高中必修二学习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还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数字规律,这让只背会了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个元素符号的学生学习起来是相当吃力的,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只存留了一些似懂非懂的元素符号,再往他们的大脑中强加一些更为奇怪复杂的东西,他们是不可能快速接受的[3]。在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直接引入了卤族元素和碱金属元素进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初中的学习中并没有做深入的探讨,高中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做出了进一步的展开,学习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时,选取金属钾和钠与水的反应进行对比实验,在初中的基础上引入了许多复杂的知识,例如:7横行为7个周期,18纵列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Ⅷ族,0族;此外还有过渡元素,重点提出卤素元素和金属元素做进一步探讨。碱金属元素包括Li,Na,K,Rb,Cs,Fr六种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IA族,其中Fr是放射性元素。由此可见初高中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需要得到更好的衔接。

2初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模块衔接的解决措施

想要解决初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衔接问题的重要性,有意识的转变教学观念,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基础概念的同时,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含义。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需要在初高中的具体教学实践改革中下功夫,运用合适的方法让初高中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使初高中的化学知识点衔接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以下是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点衔接应用实例: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课时元素中,引出了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等[4]。为了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为了便于理解,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可将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部分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脑海里知识系统比较零碎,思路不够清晰,不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更不能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新接触的知识加以整理,发现知识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进一步学会对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比较系统的脉络层次,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比如: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对元素开展进一步的探讨,在元素周期表部分中,展开了周期表的结构是由七个横行,也就是七个周期,十八个纵2构成,其中包含十六个族[4]。还涉及到了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的数字规律。在初中化学介绍到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高中化学在此基础上,金属元素以碱金属元素为主,包括了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碱金属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碱金属知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在非金属元素部分中,高中化学以卤族元素为例,介绍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卤素单质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由初高中相似知识点对比可知,为使初高中化学得到有效衔接,在初中的教学学习阶段就让学生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利的接收更多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系统的形成,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可将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图2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的图优势分析:

由以上两图的对比分析得出,将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绘制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比起常用的树状图,思维导图更具有让人理解的优势,思维导图能让孩子在脑海里形成牢固的知识网,达到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目的,才能使衔接更加有效,例如初中元素周期表思维导图中涉及定义,编排依据和规则,结构,意义,总结规律,简单应用。高中元素周期表思维导图中涉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的数字规律。由此初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形成对比,可发现其中存在许多联系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可根据之间的联系进行推理学习,灵活运用。从而使初高中化学达到有效的衔接。

3 结论

本文通过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衔接问题的具体案例,研究了思维导图在实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有效衔接的作用。对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建立初高中的知识链接,从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对形成科学有序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元素符号周期表初高中
关于投稿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要求
关于投稿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要求
原子家谱——元素周期表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巧用相对位置关系图解答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试题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不能说的秘密”
闯关!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