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营造力角度浅析马远山水画的边角造境

2020-03-06南京艺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造境画境边角

(南京艺术学院 210000)

马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生平事迹,古画史绝少提及,有之亦仅寥寥数语,且多重复,其中较为有价值的文献,当推为《图画宝鉴》及《画史会要》中的记载。《图画宝鉴》云:“马远,兴祖孙,世荣子,画人物、山水、花鸟,种种臻妙,院人中独步也,光宁朝画院待诏”。《画史会要》云:“马远,号钦山,其先河中人,世以画名,后居钱塘。光宁朝待诏。画师李唐,工山水、人物、花鸟,独步画院”。正如上述文献所载马远山水、花鸟、人物兼善,然尤以山水画最负盛名,马远山水画之所以能超乎侪辈,饮誉千古,乃是因其善于其创新技法,如大斧劈皴,水墨淋漓中却又展现出苍劲浑融之感,也正是因其能于水墨中施显刚劲之笔法,而又能于混融之景气中演练清劲之韵致,故后人称其画格为水墨苍劲派,而其山水画中最大之成就与特色,乃为马远的画面营造力的表现,“边角”造境之全面发扬与布白之巧妙运用。

山水画发展至南宋初期已臻于成熟,而在题材与造境亦逐渐与先前之风范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画面空间部分的拓增;与山景题材的缩小,而代之以河川水域部分的写绘。而且,这种转变的态势愈变愈速。《格古要论》对马远“边角”构境之景趣作有精辟之记述。其文:

“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1

观此边角景境之构局,显然与以往传统“大山堂堂”之构图大不相同。一般而言,北宋之前中国山水画的构图造境,即以主峰、大川、长林展现于画幅之中央部分,然后在衬饰次要之景物于主景之两侧,依次于必要之景境中再饰缀其他物象,形成画境繁复而丰瞻、严正而典重、绮丽而端穆的画境。如此画境固然使人兴怀徜徉之思,然因景境太过严正端庄,宜于令人产生宝爱之绻顾,而较难使人作幽绝逸趣之寻思。

马远“边角”构境之宏发,其要诣乃在于以“边角”轻舒之趣味,表现画境空灵简淡之思致,使人对特意抉择布构之幽胜处作凝神之观照投入,并对率略虚旷之对角景境,引发观赏者作“迁想妙得”之探寻与补充。因之,在心灵中激发出一股“韵味无穷,美不胜收”之快慰与满足。而此种感受,则正如唐文凤于畅述“马半边”画艺之渊绪后所伸论之宏旨:“世人以肉眼观之,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余。”诚然,边角之景,若单以形象观之,则不如全境图绘之繁富丰美,然若以艺道“以小观大,以偏概全,以虚博实,以意造境”之机趣言之,则反而令人产生无穷之奇思与逸趣。

马远“边角”构局之可贵处,唐文凤已为后人点出当以“道眼”观其“形不足而意有余”之灵妙画境,而事实上,马远空灵画境之创发乃是寓道于艺,并且以艺证道之深宏缘法。国人之思想,自古以来深受儒道两家影响,其中道家之思想对艺术思潮之启示尤大,而道家思想中,庄子之玄远虚淡之妙诣对后世艺道之演创更具深重之影响,如其所揭示之“唯道集虚”与“虚室生白”之思想,而于绘画艺术之变现上乃能注重虚空之布构与留置。以现代美术术语以言,即是注重营造“布白”于画境中之表现。布白亦即是留白,布白乃是用以营造画境中之空间与空气感之最佳手法,而画境中往往因为适当布白之使用,因而产生空灵秀逸之境界,于是使人对画境营造萌发无穷之遐思。

布白在画境中既具有重大意义与妙用,而且与马远山水画中“边角”构局有极紧密之发明关系,在艺术造境上由于受到庄子虚淡思想之启发,因之,乃逐渐体认出画境中虚淡空白、灵妙机趣,故依随时日之推移,后人之智巧愈出,则对画境中营造布白愈为讲究。在山水画中,对水域与天际的营造,往往以疏淡之笔墨来表现,抑或竟然空留绢素之底色,既不加笔触,亦不亲饰其他色彩。而在人物画与花卉作品中,亦往往不画背景,而以虚白之无限为背景,因而反能使画境之主题愈为醒目突出,而令人感到透脱灵动之美。

布白之营造山水画中,更能使人产生幽远思致之美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盖指此而言。以有限之景境搏涵于无穷之虚白幻境中,自能有“虚实相生”之逸趣产生;如此,则无画处亦成境界。而此无画处所幻化而成之境界,既难以表达,又难以词诠,其深远之甘美意境尽在不言中。此中意趣,清朝笪重光体会最为恳挚贴切,曾云:“位置相戾,有画境多属赘瘤;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老庄思想之返璞归真、清心寡欲以及淡泊自适的要诣,既经历代国人之雅爱承受,乃转而影响于后世独特之审美风尚。此风尚遂形成中国艺术对淡逸与空灵之追求。在绘画方面,由原来“填满”之画面,逐渐趋向于空白表现。此一理念经长久之推演,至北宋末年我国山水画发展成熟之后,在构图上已经产生了一种“简化运动”,画面由实转虚,而构图之形态亦由传统之“大山堂堂,主峰直立”之构图模式,因布白、空间之扩增而渐有“移边转角”之势态。

图一

如《松溪观鹿图》(图一),为马远存世名迹之一,描绘雅士观鹿之逸趣,画中主题亦侧重于右边,巨松枝干四布,针叶攒聚,生意盎然,雅士倚坐岩石,转身探视游鹿,其专注之形态,表示其陶然忘我,其后立一童子,亦作眺望前景之神态,而皴饰简淡之巨石,竖立于画幅之最右侧。左上部分描绘极为简淡,营造雾气氤氲感觉。

南宋马远的出现,携其不世之秀逸才气,据高艺,富创意,把我国历代以来受道家虚淡思想所启而形成的布白观念,加以大胆增拓,并对构图方式作有机之适切变化,使虚白与实境有更灵活的配合,故而营造出别开生面之“边角”格趣。

马远“边角”风格的营造,远承李唐,近师萧照,至于能使其廓然确立,而成为一种崭新而蓬勃之风潮,其本身自有非凡之可敬与可爱处。马远边角山水的构图造境乃是掌握欧苏二氏画论的精义而来,对画境之造作,据常理、重淡逸、展布白、构边角。众所周知,艺术之价值,贵在其有独立的创作风格,而画家之能于画境中营造独特风格,非有超人之大智慧与大勇气不可,石涛早为艺术创意之缘法立下不朽之宏旨。云:

“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2又“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3

我们从石涛《画语录》理解中,可以认识到创作绘画风格的艰难与可贵,而尤其对于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马远“边角”新风范的辟建,更为钦佩。由于马远“边角”风格之确立行世,因而促使此后人山水画之格调趣味产生更多样的变化;又因为“边角”构局的创立,画面的空间,得以增拓,从而使画境提升淡远清逸之气氛,而再加上水墨大笔之挥写,则更转化为此后文人画兴起之触机,是故马远“边角”风格之创建与播扬,在创作营造力方面既承接艺术的开创风范,又促进后代绘画风格演变的新机运。“边角”风格的营造对中国绘画艺术之贡献既深远又重大。

马远作为我国古代画家之佼佼者,就其对后世之影响,马远画风不仅深重影响中国后世绘画,遂有“马夏派”的出现,甚至流行于日韩两邻邦,尤其在“室町时代”,马远及夏圭之画艺曾风靡日本,并且直接影响绘画艺术之创作,或为时代绘画主流,使中国艺术之发扬,远照海外,为我国绘画史写下灿烂的史篇。

注释:

1.厉鹗.南宋院画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2.石涛.画语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3.石涛.画语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造境画境边角
应用旋转的性质求边角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公交车逃生窗为什么要砸边角处
边角关系,无处不在
诗情画意的创想
“深文”: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基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