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弓形体病实验室检测与防控关键点

2020-03-05作者夏道伦黄晓苹

广东饲料 2020年5期

◆作者:夏道伦 黄晓苹

◆单位:1.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农业农村局;2.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猪弓形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在我国一些养猪场中流行甚为普遍。据近年来笔者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部分养猪场中调查,并通过特异PCR 检测结果显示,其总体样品弓形体阳性率为32%,阳性养猪场高达96%,这也就充分证明,猪弓形虫病在农村养猪场中流行是相当普遍的。

据分析,猪弓形体病在猪群中感染与流行常常与养猪场的管理水平、猪群健康状况有直接关联性,其阳性率较高的养猪场往往养殖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且猪群的健康状态也较差。一般养猪场生猪生产不稳定,母猪出现比例较高的流产率,且有产死胎、发热等现象发生,猪群整体健康情况较差,则可以初步怀疑有猪弓形体病危害,需要做进一步检测,以便确诊,并精准用药防控。为了引导养猪场更好地防控猪弓形体病,现特就猪弓形体病的兽医实验室检测以及防控关键点作一介绍。

1 猪弓形体病兽医实验室检测

1.1 涂片染色

该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快捷,可采集病死猪的血液、脑脊液、淋巴结、肝等组织做成压片和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在镜下寻找并发现弓形体虫体即可确诊,但该检测方法的缺点是一般在发病猪死亡后进行检测,且需要专门兽医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检测;另外,养猪场一般在猪群发病后(死亡前)且多数均已使用过药物治疗,其猪体组织中的虫体数量会明显减少,往往会导致检出率降低。

1.2 动物接种

采集病死猪的血液、脑脊液、淋巴结、肝等组织,经处理后接种动物,盲传几代再作诊断,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分离病原并作进一步研究。

1.3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不仅可检测抗体,而且还可检测弓形体循环抗原,其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改良凝集试验(MAT)等。从理论上讲,机体感染了弓形体之后即会产生抗体(过往感染),而检测弓形体抗体阳性只能判断猪感染过弓形体,并不能判断猪是否正处于弓形体感染期,因而对诊断和治疗猪弓形体病的实际意义很有限,加上目前由于抗原检测可应用的可靠检测试剂盒又较少,从而该诊断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4 分子生物学检测

如PCR 检测等,该检测方法可检测不同的样品(组织器官、水源、饲料、精液以及其他分泌物等,但建议以检测血液样品为佳),通过监测弓形体在猪体血液中的增殖和散播(感染和发病过程),并通过检测病原的特异性序列来诊断猪弓形体病,可克服血清学抗体检测只能证明弓形体过往感染的缺点。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对猪弓形体病的临床防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监测病原是否在机体内传播,起到预警和诊断作用,另一方面则还可以通过检测用药后机体是否转阴来验证其用药的疗效,并根据检测结果来指导精准用药防控。但该检测方法需要一定兽医实验室条件和专业人员检测。

2 猪弓形体病的防控关键点

2.1 控制终末宿主,避免猪弓形体病传播来源

从弓形体生活史和感染情况来看,弓形体可感染两百多种动物,而猫科动物则是其终末宿主,其弓形体有性繁殖阶段是在猫科动物的肠上皮细胞中完成,并排出卵囊(但中间宿主不排出卵囊)。其卵囊对外界不利条件的抵抗力极强,可抗酸碱,且一般消毒药液很难将其杀灭,并在外界正常条件下可存活1-2 年。因此,养猪场要防控猪弓形体病务必应控制终末宿主,养猪场内应禁止养猫,且应控制周围环境中野猫存在,并严防家养和野生猫科动物与猪舍和猪群接触,严格阻断猫科动物的排泄物对猪舍及饲料、饮水的污染,以避免猪弓形体病传播来源。

2.2 减少中间宿主,防范猪弓形虫病机械性传播媒介

弓形体的中间宿主是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尤其是养猪场内的老鼠、一些吸血昆虫以及人类活动等也是病原传播扩散的因素。因此,要防控猪弓形体病务必减少中间宿主,应尽可能地杀灭养猪场及其周围的老鼠和一些吸血昆虫(甲虫和蚊蝇等),减少鸟类和禽类活动,养殖人员不得串舍,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区域,以防范猪弓形体病的机械性传播媒介。

2.3 做好感染动物防疫监管,防范污染养猪场周围环境

研究证明,弓形体感染发病动物的体液中可以检测到弓形体虫体,此外,弓形体还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掇入含有卵囊的食物和饮水而发生感染,急性发病期间还可通过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因此,要防控猪弓形体病务必做好感染动物的防疫监管,对患有弓形虫病的其他动物及其排泌物,对母猪流产的胎儿以及排泄物,应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场地实施严格消毒,以防范污染养猪场周围环境而导致感染。

2.4 做好预防性用药,防范猪弓形体病发生

在猪弓形体病高发的养猪场和高发季节,为有效地控制猪弓形虫病的流行,应有针对性地对猪群实施预防性用药,可按饲喂猪群每吨饲料中添加500 克磺胺嘧啶和25 克乙胺嘧啶,连续饲喂7 天,以有效地预防猪弓形体病发生。

2.5 依托检测数据支持,努力做到精准用药

猪弓形体病是机会致病性的疾病,其猪感染后是否发病常常取决于感染弓形体的数量、毒力以及宿主健康状况、免疫情况,往往一些抵抗力较差的猪群则更容易引发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附红细胞体等。因此对弓形体阳性猪群,建议应定期做好弓形体检测,以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制定预防性用药方案,以做到精准用药(包括有目的预防用药、制定科学用药程序、选用疗效理想的药物等),如在对阳性猪群选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防治的同时,则可选用四环素类药物等作为辅助治疗,以有助于对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综合防治,同时应加强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调整猪群的免疫状态,从而提高其猪弓形体病的药物精准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