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清MMP-9、PCT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3-05谢惠敏
谢惠敏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0308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会导致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1]。本文选取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清MMP-9、PCT 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晋中市太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病床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 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8~71岁,平均(60.4±2.2)岁;丘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4例,基底节出血26例;出血量30~50 m L,平均(39.2±3.8)m L。研究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9~72岁,平均(61.1±2.3)岁;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25例;出血量30~50 m L,平均(38.6±3.5)m 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颅CT 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未合并其他类型的脑出血,无脑疝[2];有轻微的意识障碍,手术距离发病时间在24 h内;接受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合并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有抑郁症病史及多次脑卒中病史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或再出血者;不能配合随访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在血肿的对应额颞侧做马蹄形切口,开颅后切开患者的脑组织,清除血肿,结合患者的颅内压选择采用骨瓣减压术或骨瓣漂浮术,术后行综合治疗。
2.2 研究组 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CT 定位头颅血肿位置,将血块的最大层面中心点作为靶点,推算穿刺深度,选择穿刺路径,在头皮表面标记穿刺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型。麻醉后作大小为2 cm 的切口,采用电钻钻孔,沿穿刺路径穿刺,直到血肿中心。穿刺过程中避开重要功能区、脑膜和侧列血管,将针芯拔出,若流出陈旧性血液则说明穿刺成功。放置软通道引流管,将其和5 m L注射器连接,开始吸抽。最初吸抽1/3 左右,使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灌洗,直到灌洗液清亮,此时注射3 m L 0.9%氯化钠溶液和30 000 U 尿激酶。夹闭引流管2 h,然后引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变化。术后每日行头颅CT 检查,按照患者残留血肿的实际情况确定冲洗时间和引流时间,CT 检查未发现血肿残留时拔除引流管,进行综合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MP-9、PCT 水平。②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情感、躯体活动、社会生活及精力情况4项内容,分数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血清MMP-9、PCT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PCT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MMP-9、PCT 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降钙素原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降钙素原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MMP-9(ng/m L) PCT(pg/m L)研究组 39 治疗前 60.35±10.23 612.36±63.52治疗后 36.46±14.13△▲ 370.44±83.46△▲对照组 38 治疗前 61.22±11.36 613.85±64.69治疗后 55.19±16.54△ 572.76±113.14△
(2)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睡眠情感、躯体活动、社会生活和精力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情感 躯体活动 社会生活 精力情况研究组 39 5.68±0.98▲3.87±0.44▲4.65±0.84▲ 11.35±1.98▲对照组 38 4.22±0.87 3.01±0.32 3.68±0.68 9.21±1.34
4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伴随神经损坏,主要由于血肿会分解释放凝血酶、血红蛋白等细胞毒性物质,损害脑细胞、出血灶周围微循环及产生占位效应。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传统开颅手术为主[4]。近年来,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短时间内可将液体和半固体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颅内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5]。有学者研究发现,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通过将多种微创脑科手术方式运用于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脑部造成的损伤,并且还能清除脑部出血状况,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血清MMP-9、PCT 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炎性反应紧密关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PCT高于正常人[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MMP-9、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情感评分、躯体活动评分、社会生活评分和精力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清MMP-9、PCT 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本次研究时间较短,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评估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的长期效果,还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