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宁联合常规保肝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2020-03-05张小平
张小平
(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03330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机体肝功能负荷加大,肝脏疾病患者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腹胀等症状,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若治疗不及时,长期发展可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常采用抗病毒、护肝、利胆、退黄等方法,但西医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病毒变异问题。中医认为肝炎属“黄疸”范畴,舒肝宁作为中药复合制剂,具有保肝护肝、清热解毒之效,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细胞功能,加速病情好转。笔者探讨常规保肝治疗结合舒肝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柳林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24~69岁,平均(43.92±4.8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年,平均(1.82±0.29)年。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1~68岁,平均(44.39±4.6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平均(1.89±0.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出现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部分伴有肝病面容等;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有影响药物评价因素者;治疗依从性不足者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包括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合理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忌烟酒等;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将1.2~2.4 g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65)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将舒肝宁注射液(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60)1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ALT、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正常,肝脾恢复正常大小;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标下降超过50%,肝脾肿大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血清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 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观察组 65 治疗前 357.83±94.68 289.61±84.29 68.49±22.58治疗后 66.31±23.63△▲ 56.79±19.40△▲ 21.75±9.64△▲对照组 65 治疗前 361.47±93.82 287.52±85.68 67.17±22.84治疗后 89.72±31.48△ 79.43±22.81△ 30.24±11.52△
(2)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恶心1例,乏力1例,皮肤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共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恶心2例,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5/6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内病毒复制导致的炎症反应,肝细胞受损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检查可见胆红素、转氨酶升高,而长时间的肝损伤还将加剧肝纤维化。若在感染肝炎病毒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感染其他疾病、日常饮酒等都有可能使肝炎呈现慢性化发展趋势。
慢性肝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慢性肝炎肝脏仅有点状坏死,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可呈碎片状坏死。临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方法包括保肝护肝、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由于肝脏是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主要脏器,其受到病毒侵染并发展至慢性病毒性肝炎后,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进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加重,特别是重度肝炎患者,可引起诸多继发性损伤。故临床常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治疗药物,该药物具有抗氧化、促进人体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作用[2]。
中医认为肝炎属“黄疸”“郁证”“虚劳”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湿、热、毒、瘀、虚有关。舒肝宁是根据《伤寒杂病论》中茵陈蒿汤加减而来,其主要成分包括板蓝根、灵芝、茵陈、栀子、黄芩等提取物,各种成分相互协同,能够发挥显著的消炎利胆、退黄降酶功效[3]。其中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灵芝补气安神,扶正固本;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护肝利胆;栀子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黄芩泻火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板蓝根能够抑制病毒复制[4];灵芝可提高机体免疫力[5];茵陈有利于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转氨酶降低[6];栀子保肝、抗炎作用显著[7];黄芩可减少氧自由基,改善肝细胞营养[8]。诸药合用发挥了保肝护肝、消炎利胆、调节免疫的作用。
以往相关研究显示,舒肝宁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孙杰[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其治疗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肝宁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表明舒肝宁对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肝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