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茶乙香酰胺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20-03-05夏雪倩
夏雪倩
(华侨大学医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0 引言
结合相关恶性肿瘤而言,肝癌在预后方面相对较差。近年来,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1]。目前,针对肝癌发病机制,在相关临床研究中并没有得到确切结果,因此,结合肝癌治疗,主要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主。肝癌在特点方面,主要包括发病隐匿、发展迅速等,还包括恶性度高,具有较强的转移、侵袭能力,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2]。基于肝癌治疗,临床中涉及方法众多,在患者分期不同的情况下,手术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总体而言,在临床中,多学科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措施应用已经实现了全面推广,有效促进了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是,针对肝癌患者而言,疾病的复发、转移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建立在肝脏肿瘤生长抑制作为出发点,完成对相关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研究,提高治疗的高效性、低毒性,这也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具有较高的受众度。茶氨酸属于氨基酸成分,在茶叶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针对茶氨酸,其口味相对较为鲜甜,在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同时,其所具有的生理作用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以茶氨酸合成技术逐渐成熟化作为背景,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相关研究表明,茶叶不仅具有降血脂、降压作用,还具有抗辐射、肿瘤等作用,可有效实现对患者血管的保护,促进其机体免疫力提升[3]。同时,茶叶能够在肿瘤细胞生长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化疗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毒副作用得以降低。受到结构、生理特点的影响,茶氨酸在抗肿瘤方面相对较弱。因此,为实现对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本文以茶氨酸衍生物TEC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抑制作用予以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本文研究涉及HepG2细胞系、SMMC7721细胞系,其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针对DMEM 高糖培养基、胎牛血清、链霉素、青霉素,其主要来源于美国Hyclone 公司。其中,链霉素、青霉素剂量分别为100μg/mL、100U/mL,在Amersco 公司完成对胰蛋白酶的采购。台盼蓝0.4%,MTT 在Sigma 公司中予以采购。借助有效化学合成方法,完成对TEC的制备。
1.2 仪器
本文涉及仪器使用主要包括:(1)3111 型二氧化碳培养箱,来源于Thermo 公司。(2)TE2000-U 型倒置荧光显微镜,来源于Nikon 公司。(3)离心机,来源于Eppendorf 公司。(4)全自动酶标仪,来源于BIO-RAD公司。
1.3 细胞培养
针对HepG2 细胞、SMMC7721 细胞,完成细胞复苏。选择DMEM 高糖培养液,其中,培养液主要成分为胎牛血清,10%、青链霉素,1%,将细胞置于其中,在培养箱(5%CO2)中进行培养,培养箱应控制在37℃。完成对细胞的观察,在全皿范围内,细胞覆盖程度达到70~80%,在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进一步予以传代处理。
1.4 MTT检测法
本文主要涉及MTT 比色法的应用,其可有效实现对细胞存活、生长的检测。针对其检测原理,基于活细胞线粒体,借助外源性MTT 还原性,可使琥珀酸脱氢酶转化为蓝紫色结晶甲臜,其具有不溶于水的特性,主要在细胞中进行沉积。其中,针对甲臜,可应用二甲基亚砜予以溶解,使用酶标仪,通过合理波长的选择,完成光吸收值的测定,并以间接形式对活细胞数量予以反映。建立在一定的细胞数量基础上,MTT 结晶量与其呈现为正比例,该方法在临床中已经逐渐普遍化。
具体操作:借助胰蛋白酶(0.25%),完成对数期肝癌细胞的处理,对细胞进行浓度调整,可控制在2*104/mL,在96孔板中,予以接种,以三个复孔完成组别的划分,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24 小时,在培养完成后,将其与溶媒进行对照,并将TEC 加入其中,具体体积浓度包括16、64、125、250μM。应用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时间在48 小时、72小时,培养完成后进行取出,结合每个孔位,将MTT 溶液加入其中,具体剂量为10μL,5mg/mL,将温度控制在37℃,完成4 小时孵育,将上清液予以吸去。在各孔位中,进行DMSO 溶解甲臜添加,剂量为150μL,在摇床予以振摇,振摇温度为25℃,时间为15min。借助酶标仪,结合实验情况,予以适宜波长的选择,以630nm作为参考波长,进行校准,最终确定波长为570nm,对各孔吸光度进行测定,完成相应记录后,对细胞相对生长率予以计算。将溶媒作为对照组,设定其为100%,对相关实验组相对生长率加以计算,针对其在肝癌细胞生长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完成结果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实验主要使用方法为MTT 法。建立在不同浓度基础上,图2 为TEC 在SMMC7721 细胞中的影响,图3 为TEC 在HepG2细胞中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药物浓度增加的情况下,受到作用时间延长的影响,抑制效果增强十分明显,体现出TEC 对时间、剂量的依赖性。在各实验组中,针对SMMC7721细胞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以实验组、溶媒对照组形成对比,针对HepG2细胞生长,TEC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在SMMC7721 细胞中,选择16μMTEC 作用其中,在48 小时、72 小时后,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48 小时为26.46%,72 小时为47.18%。选择25μMTEC 作用其中,在48 小时、72 小时后,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48 小时为45.73%,72 小时为72.77%。在HepG2细胞中,将16μMTEC作用其中,在48小时后,观察其抑制作用,可发现其并不具有显著性,而将64、125、250μMTEC 作用其中,在48 小时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72 小时后,抑制作用出现 增加趋势。其中,64μM 为7.26%,125μM 为37.59%,250μM为56.56%。
图2 在SMMC7721 细胞生长中TEC 的影响。*表示对比溶媒对照组,48h 后差异显著,P<0.01.#表示对比溶媒对照组,72h后差异显著,P<0.001。
图3 在HepG2 细胞生长中TEC 的影响。*表示对比溶媒对照组,48h 后差异显著,P<0.05,#表示对比溶媒对照组,72h 后差异显著,P<0.05。
3 结论
结合世界上各类恶性肿瘤,肝细胞癌特点较为突出,其属于临床中常见疾病。在我国基于恶性肿瘤,在死亡率方面,肝癌位居第二位,在发病率方面,位居第三位。针对肝癌诊断,常见临床指标包括AFP、超声检查等,还包括CT、磁共振成像、肝穿刺活检等,通过联合肝癌高危因素,实现对肝癌的有效诊断[4]。以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提升作为出发点,完成对相关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属于关键性步骤,能够促进在早期发现肝癌,落实对其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基于肝癌监测,其主要指标为AFP,在肝癌高危人群中,AFP、超声检查是主要的早期筛查手段,在检查中,建议间隔时间应控制在6 个月左右[5]。结合肝癌,中国属于高发地区,就目前而言,其发病仍处于上升趋势,需要借助有效防治手段,实现对肝癌的控制,由此可见,抗肝癌药物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在肿瘤治疗中,中医手段历史悠久,其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在低毒副作用方面优势显著。相关研究[6]均表明,为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高效性、低毒性,可以中草药作为着手点,有学者[7]强调,相当一部分中草药均具有肿瘤抑制作用。以现代技术发展作为背景,中医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中药的认可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提升。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其在肿瘤治疗临床应用中,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实现了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改善。总体而言,传统中医药具有系统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这也是其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优势。
以分子、基因层面展开分析,基于抗肝癌,中药所具有的药效作用机制已经成为行业内关注的重点。在中药复方中,受到其致病机制复杂性的影响,使研究思路更具有独特性[8]。天然茶叶属于中药成分,在茶氨酸中,其存在药理活性种类较多,并且无毒副作用,在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因此,目前常用在食品工业中,作为添加剂使用。但是,针对茶氨酸,其在抗肿瘤药理作用方面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主要以茶氨酸化合物茶乙香酰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肝癌细胞生长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发现其抑制作用相对较强。通过将TEC 应用在临床中,可有效实现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完成对其的迁移、诱导,最终使癌细胞凋亡。结合癌细胞的生长与迁移,基于TEC的抑制作用,具体还与VEGFR/AKT/NF/kB 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围绕肝癌细胞生长,基于茶乙香酰胺,对其抑制作用予以证实,但是针对VEGFR/AKT/NF/kB 信号通路相关性方面,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合本文实验,借助MTT 比色法,完成TEC 在HepG2 细胞生长中的影响以及在SMMC7721 细胞生长中的影响。基于MTT,作为黄色染料,在活细胞线粒体中,可将琥珀酸脱氢酶予以还原,形成紫色甲臜,具有不溶性,并在细胞中沉积。在死细胞中,将不具有这种还原性。在甲臜溶解中,其主要借助二甲基亚砜完成,并应用酶标仪,完成对其吸收值的测定,可将活细胞相对数量予以间接形式反映。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基于SMMC7721细胞、HepG2细胞生长,TEC 起到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并且对剂量、时间存在依赖性,该项研究结果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就茶氨酸而言,其来源具有广泛性,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可有效实现抗肿瘤活性的提升,其相关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