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基地疗养课程设计

2020-03-05陈德根饶高平

热带林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五感贴画疗养

陈德根,饶高平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6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问题成为个人关注的问题之一。20 世纪以来,“亚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亚健康群体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据相关机构统计表明,中国这一人群比例高达70%。经现有的实验证明,森林疗养具有很好的减轻压力作用,成为解决和干预“亚健康”问题的较好途径之一[1]。通过疗养课程,实现疗愈。

1 森林疗养理论依据

1.1 亚健康状态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赫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中国称为“亚健康状态”。根据WHO 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具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

1.2 亲生命假说

人类天生是与自然紧密生活在一起的生物个体,人类从古自今一直生活在被绿色环境包围的大自然中,这种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接触的欲望已形成遗传基因印刻在人们的心灵中。

1.3 芬多精(植物杀菌素)

Toknh 博士发现当高等植物受伤时,会挥发“芬多精”,以杀死其周围环境的其它生物。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挥发的芬多精同样能够帮助人类杀死病菌。另外,人类在森林里长时间吸入芬多精,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细胞恢复活动,同时刺激神经,保持精力集中[2]。

1.4 压力缓解理论

乌尔里希认为人们注意力下降是由于压力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们情感和生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缓解精神压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2 课程基本情况

2.1 课程安排

2019 年10 月18 日,新余市夏莲林场(见图1),25 岁~45 岁的亚健康人群6 人,森林疗养师2 人。

2.2 课程目标

活动当日,深入森林、亲近自然,通过疗养课程,达到减轻压力、舒缓身心的目标;活动后,热爱自然、喜欢自然,学会利用自然愈材简单平衡自身工作学习与生活压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3 课程道具

登记表、记录本(B5)、书写笔各1 份;导语及美文共3 篇;防水标签、记号笔6 份;网兜及沙包(10个)、相框(30cm×20cm)6 个。

2.4 面谈记录

在课程开始前,进行疗养者面谈,记录基本信息包括自然名(代名)、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吸烟史、重大患病史、亚健康主要表现症状(客观题)、联系方式等。并请疗养者认真填写简明PMOS 量表及其他情况登记表[3]。

图1 活动路线Fig.1 Activity Route

3 课程设计

3.1 缘起森林

3.1.1 进山仪式

在进山的入口处举行进山仪式,由森林疗养师朗读《感恩森林 敬畏大自然》导语,疗养者举手宣誓,表达对森林的敬畏,主张无痕森林,不故意破坏森林,希望森林给予疗养者力量和健康。

3.1.2 活动日程

由森林疗养师简单介绍活动流程、主要注意事项等内容(见表1)。

表1 活动时间及内容安排Tab.1 Activity time and content arrangement

3.2 寻找心灵树

3.2.1 找到心灵树

疗养者在第一处寻找一颗认为与自己有缘分的树,缘分因素包含但不限于树木的生长势、冠幅、树皮纹理、树木胸径、环境承受能力等方面[4]。

3.2.2 对话心灵树

疗养者将心理话或秘密轻声地与“心灵树”诉说,释放内心压力。

3.2.3 寄语心灵树

疗养者将心灵树的暗号(代码) 写在防水标签上,挂在树上,并与树留影。

3.3 森林漫步

到达活动点第4 处时,首先由疗养师简要介绍何为五感六觉,怎样打开五感,打开五感对身心的益处。

森林漫步总路线长度0.47km,由疗养师依次教授体验者如何打开五感,询问当前的感受,并记录五感最典型的3 种~5 种事物[5](见表2)。

森林漫步过程中疗养者需拾取松果、南酸枣果、枯树枝、枯树叶及少部分新鲜树叶,为下一步的树叶贴画准备材料。

表2 “五觉”典型事物汇总Tab.2 Typical things of five senses

3.4 森林沙包

由森林疗养师简要介绍活动规则,然后开始体验。活动中要正确引导疗养者充分打开五感六觉,尤其是集中精力在眼部和手部。通过眼部、手部、脸部等机体的活动,锻炼肌肉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通过其他疗养者的欢笑声,感染自身、融入集体,释放压力[6-7]。

3.5 灵芝采摘

首先由森林疗养师带领疗养者来到养生药园采摘灵芝(见图2)。活动中要正确引导疗养者充分打开五感六觉中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森林疗养师给疗养者介绍灵芝的药用价值,引导疗养者通过采、闻、摸等系列动作,促进身体机体,刺激大脑细胞,提升身体整体的活力。

图2 灵芝园现场Fig.2 Scene in glossy ganodorma garden

3.6 拾阶而上

由森林疗养师带领疗养者来到登瞭望塔台阶处。活动前要求疗养者在登台阶过程中利用五感六觉,尤其是要求疗养者知晓并体会登山过程中的清新的空气、肺部循环系统、平衡能力、四肢协调能力等。

到达瞭望塔后,询问部分疗养者注意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帮助疗养者后期在其他登山过程中的自我疗养。

3.7 休憩与森林阅读

在基地的最高处席地而坐或席地而睡。放松心情,闭上眼睛,任由风在耳边吹、云在天上飞;静听树梢的呼呼声、林中鸟儿的鸣叫声。10min 后,背景音乐起,由事前约定好的人员首先朗读一篇美文,其他人员仅静静地听着,让思绪随文中的内容飘向远方。然后再邀请1 人分别朗读美文。

3.8 喊山

登上防火瞭望塔的楼顶。眼远眺远方,然后大声的喊山,通过呼喊释放内心压力[8]。

3.9 森林午餐

森林午餐的食品选用本地的材料制作,包括本地肉包、玉米棒、土豆饼、南瓜饼、黄瓜、西红柿、灵芝茶等。疗养者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一边吃一边聊天,营造良好的氛围。午餐后吊床休息30min。

3.10 森林徒步

森林徒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

森林徒步总距离1.2km,从瞭望塔开始至业务办公大楼。整个过程需独自完成,可轻声唱歌或哼曲,但禁止聊天。徒步过程中注意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自身合适的速度、喜欢的节奏及摆手动作完成。

3.11 树叶贴画

利用森林漫步、徒步过程中收集的树叶、树枝及其他材料,制作树叶贴画。树叶贴画利用米糊粘贴在白纸板上,推荐成品为动物造型。最后制成带有相框的作品。

3.12 缘续森林

树叶贴画完成后即可分享作品,也可以互赠作品。疗养者分享今日的收获与想法,无须过多的修饰,尽情分享。

最后对今日疗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提升获得感。

4 小结

近年来,森林疗养活动越来越多,疗养课程趋于规范化和内容丰富化。2020 年国家四部委已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但针对性的设计森林康养产品、森林康养课程等研究较少。文章结合编制康养基地规划的契机,设计了符合基地开展的疗养课程,可为基地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五感贴画疗养
日日是好日
特勤文化疗养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贴画送给好爷爷
布贴画欣赏
有趣树叶贴画
景观的语言
贴画争夺记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
我军干部疗养工作的现状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