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4赵迎奥陈晓蝶许森浴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粮食产量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赵迎奥 陈晓蝶 许森浴

摘 要:粮食是我们中生活最基本的消费品,而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问题也顺理成章成为我国民生的头等问题。第一产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因此研究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因素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应用SPSS软件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选取的指标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大小程度,从而针对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粮食产量;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产量的问题是我国一直以来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发明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水平的袁隆平老先生一直被我国人民所尊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政府对粮食产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粮食产量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状态。

二、中国粮食产量现状分析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曾提出要牢牢抓好粮食生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对我国来说是最重要的农产品。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粮食产量一直在穩定地上升,直到2018年,较2017年下降了371吨,降幅不大,所以整体仍处于高位水平。从粮食种植面积来看,都说我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耕地面积在2016年达到了最高峰,之后便连年小幅下跌。这与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农民都不愿意留在农村耕种,他们更愿意进城寻找工作,这就导致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正在逐年地下降。农业本身就是个“投资拉动型”行业,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又在不断地减少,如果政府不大力投资和支持,它就无法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因此,我国对农投资正在逐年增加以保证粮食产量的上升。

三、评价过程

1.方法原理及指标选择

1.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模型是一种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许多不同的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的的因子,同时可以根据变量间的相关性大小的不同对变量进行分组,形成我们需要的不同因子。

1.2评价指标选择

为了让指标能客观、系统地反映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如下指标:X1-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万人)、X2-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X3-耕地面积(千公顷)、X4-农用化肥使用量(万吨)、X5-政府对农投资(亿元)、X6-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并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了2008年至2018年的各项指标数据。

2.操作过程

首先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进而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在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后发现,KMO值为0.653,同时P值小于0.05,因此选取的这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再对这六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得到关于主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

之后针对提取出的2个主因子建立它们的原始数据载荷矩阵,同时为了方便我们对各个因素的载荷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我们再对它们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得到它们的旋转载荷矩阵。

通过分析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第一主因子主要由农业生产总值、政府对农投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所构成,这几个指标在第一主因子上的载荷都在0.8以上,我们可以认为该因子综合低反映了这四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且可以说第一主因子是研究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主要方面。②第二主因子主要由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耕地面积所构成,这两个指标在第二主因子上的载荷都在0.9以上。这两个因素可以被认为是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次要因素。

在对2个主因子进行合理的分析之后,结合2个主因子最后的综合得分情况,再以2个主因子的贡献率的比例做为权重加权汇总,得出中国粮食产量的综合因子为:

Factor=0.73019*Factor1+0.22754*Factor2

从而得出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综合排序。

四、对策

1.加大政府对农投资  保证粮食产业发展

由于农业处于生产链的底端,自身的附加值低,并且它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的特殊性质,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是很难实现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尤其现在疫情当前,不少地区的粮食种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更应该对粮食产业进行资金上的扶持,以保证整个粮食产业的正常运行。

2.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稳定的耕地面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一直以来,由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比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都使我国的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而我国人口却一直在增加,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必定会让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这是属于经济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关系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必须严格管理土地,在保证耕地面积红线的情况下,对其他土地节约利用,保障经济建设必需用地。总之要避免耕地搞建设,农田搞开发,保证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

3.使用有机无机化肥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虽然化肥的使用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但并不是使用的越多越高,目前很多人都在追求有机化和原生态。这就要求对化肥使用要合理。同时也可以增加有机化肥的使用量,结合施用有机化肥和无机化肥,让施肥均衡,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土壤的肥性,进而提高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标。也可以多研究出多成分、多功效、少污染的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4.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稳定第一产业人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就业人口都在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转移。相较于在工厂里工作和进城工作,务农的工资确实较低,因此许多农民都选择放弃务农进城打工,这就致使第一产业人口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急剧下降,也就减缓了粮食产量的上升。因此,国家可以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工资,让他们能够选择继续从事第一产业,稳定第一产业的发展,为粮食产量的增长提供人力上的支持。

5.推进种植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目前有许多研究都是关于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而研究结果大多是表明机械化对粮食生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加快了生产的速度。因此让机械化进入农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各地应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解放农民的双手的同时,还能降低在人力上的成本投入。所以应该加强粮食种植的科学化,增大粮食产业的机械化程度,使生产效率达到更高。

参考文献:

[1]:王甜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侯瑞.基于SPSS因子分析法的公共服务水平的评价

[3]:宇传华.SPSS 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

[4]:中国统计年鉴

[5]:中国农业信息网

[6]:魏津瑜、陈锐、刘曰波.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1】赵迎奥,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9/12/14,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校:河北金融学院,本科生,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专业:经济学,

【2】陈晓蝶,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9/10,籍贯:江西省上饶市,学校:河北金融学院, 本科生,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专业:经济学,

【3】许森浴,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9/01,籍贯: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学校:河北金融学院,本科生,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专业:经济学,

(河北金融学院  000030)

猜你喜欢

粮食产量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组合预测法在我国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