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考

2020-03-04董舒娴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实践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董舒娴

摘 要:本文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和分析了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新时代中国更好地发展具有着深刻现实意义。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践观

一、写作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包含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性论以及哲学观的思想。表达了马克思在哲学世界观上的新观点——实践的观点,在整本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读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转变过程,分别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深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思想的影响。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他站在广大贫苦人民的立场上,要求实现人的普遍自由,1844年,马克思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肩负着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这标志着他真正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由英国为首的欧洲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经济一片繁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有组织的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马克思意识到革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支持,于是写下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理论,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对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批判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提纲》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事物、现实、感性”是人类主体所认识的对象。对于唯心主义的抽象性与思辨性,马克思持反对态度。同时,他也反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机械性。从这一点来说,这是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的所有旧唯物主义者的一种肯定与支持。在反对的同时,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强调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否定了费尔巴哈形而上的唯物主义,建构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揭示了他们的“主要缺陷”是不能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否定了实践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在人与客体事物之间存在着这两种基本关系:实践和认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实践关系。因为人是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而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只是直观的把客体事物看作人们所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活动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脱离了人的实践活动却试图去理解人与客体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讲到:“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可以分析出,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者们,只是把客观世界单纯地看作认识对象,而不把它看作是实践的、改造的对象,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意识、精神,忽视了人的客观物质性和现实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世界这一方面来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是处于主动状态的,他们会在做某件事之前就会确立好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有所选择的,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直观认识后,还能够通过努力进一步深入发现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从改造世界这一方面来看,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可以把观念中的事物变为现实的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把意识看作脱离实践活动的东西,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只看到了意识的能动性但是却离开了实践来考虑意识的能动性,将意识的能动性绝对化了,割裂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体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指出,实践和意识相区别于实践具有物质性。实践就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通过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产生一定的物质结果的活动,具有物质的一般本质。此外,实践还具有属人的性质,然而,实践的物质性又不同于纯粹的客观物质性,因为实践具有属人的特性,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从形式来看,实践有三种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人与自然之间最重要、最根本的活动。社会政治实践是由生产实践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它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基本实践活动,包括科学、艺术、教育等。

马克思用“实践”的概念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将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外在客观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社会中的人对于客观自然的一切认知都带着人们自身主观的思考与想法,客观自然也就只能被人们主观地加以认识,这就体现了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就人的意识来说,意识是是内在的,却又无法离开物质世界的具体的、客观的感性活动。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就思维与存在的之间的问题做了新的梳理。马克思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因此是唯物主义层面;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思维是否反映存在,这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这样实践就将思维与存在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用于检验认识。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不仅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包含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与自然界相联系,以从中获取维持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联系,建立起社会。人们也可以通过实践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且通过实践变革社会关系而不断适应和推动人类历史进步。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提纲》中提到,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仅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释客观世界,忽视了“实践”概念本身的真正含义。马克思对旧哲学进行了清算,实现了对旧哲学的超越。他认为人的实践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所在,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中国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在中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基于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与中国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稳固整体社会局面,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更要重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要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还要將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李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6)

[3]甘垚.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研究[J].新西部,2019(8)

[4]黄耀霞.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00)

猜你喜欢

实践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星座”的哲学探究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