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考试数据分析的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评价探析
2020-03-04王义娅
王义娅
摘 要:针对新政策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的发展趋势,通过描述区域考试数据分析的必要性,举例实证区域考试数据分析的方法,从而得到科学改进教育教学的策略,为历史与社会考试评价和教育教学探索新的出路。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区域考试;数据分析;考试评价
随着《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停止编写和使用〈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的通知》发布,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考什么、怎么考,也便成为初中一线教育教研的新难题。区域考试又称区域调研测试,由各县区教研室为主组织实施,通常每学期都有稳定的考查对象、实施时间和调研目标。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期末区域考试为例,针对新政策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的发展趋势,从区域考试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区域考试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科学改进教育教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区域考试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一)学生自诊反思优化所需。考试具有甄别与改进的功能:甄别往往容易把学生考“死”,而改进则可以把学生考“活”。区域考试数据分析不仅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而且还能使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常促使优等生考出危机,中等生考出竞争,后进生考出希望。
(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所需。区域考试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联系教学、反馈教学和反思教学中,寻求考试结果的教师教学因素,从而客观理性地评价自身教学的不足,及时改进修正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研员实证研究所需。区域教研员在进行区域考试分析时,常以经验等质性研究代替数据,即使是数据分析也只是简单化的甄别分析。经验型的甄别分析无法精准到学校、班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果也往往是隔靴搔痒。因此,实证性的区域考试数据分析有助于区域评价由基于经验的教研向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教研转变,从而实现精准教研。
二、区域考试数据分析方法
区域考试分析可以采用定量的数据分析,诊断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定性分析,诊断学生错题的具体表现,具体方法如下:
(一)粗定位明优劣评发展,诊断学校
粗定位是指通过平均分的对比,粗略地了解各个学校在区里的排名情况,知道哪些学校有问题;明优劣是结构分析,通过平均分、优秀率和后20%的情况分析,了解各校哪个层次的学生有问题;评发展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估,将本学期成绩内容进行静态的、区域性横向比较的同时,还要把各校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排名做动态的、发展性比较,目的就是给其以鼓励。
(二)细追究精分析准问题,诊断班级
1.从异常难度值中发现有问题的题目
我们列出了整卷所有题目的难度值,从中找出低于全区平均值难度的题目,作为重点追踪的题目。如选择题6,8,10,非选择题11题的(1)(3)(4)、12题的(2)(4)都是低于平均难度值的,这些题目也便成为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的对象。
2.从问题题目中发现有问题的学校
找出异常的题目后,便是如何查找这些题目具体是哪些学校有问题的事。我们可以把每个题目难度值在全区的排名与该校本身的水平排名进行对比,如果题目排名低于水平排名,那么该题在这个学校就考得不好,需要重点查找原因,具体以第6题为例,标记的学校03的题排名是11,远远低于该校水平排名的6。因此,可以分析出学校03是该题考得特别不好的学校,需要分析者重点深入查找并归因。
3.从问题学校中发现有问题的班级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能找出每个题目具体到哪所学校有问题,最后还能根据需要找出是该校哪些班级有问题。只有逐层落实,才能起到真正的针对性督促,或者是个别化交流改进的目的。如从数据中我们发现,该校选择题第6题低于年级平均分的班级有:八(3)(5)(6)(7),尤其是八(3)。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逐层深入诊断,可以将问题精准到具体的班级,甚至个人,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在区域考试分析时进行针对性的督促与整改,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教研和教学中进行针对性、个别化的指导。
(三)试题难度曲线图辨析,诊断学生
为提高教师试卷分析的精准性,教师在进行具体试题分析时,还需要针对该题不同层次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而每一小题不同层次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从云阅卷数据提供的每一小题试题難度曲线图的辨析中获取。该图的纵坐标自下而上显示该题难度值自低到高的分布,横坐标从左到右显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分布,中间是一条难度值为0.5的理想参考线。从该图可以看出,该题平均难度值是0.68,中上学生明显高于水平线发挥得很好,而中下学生远远低于水平线,考得不理想。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该题虽整体不难,但是区分度很大,中下学生明显考得不好。
(四)试卷答题情况分析,诊断错题
以上三种途径的数据分析主要是从云平台提供的数据中进行定量诊断,学生错题的具体表现还需要从集中阅卷时,题组长撰写的答题情况分析中来进行定性诊断。题组长负责撰写的答题情况分析一般包括:本题难度值、评分细则、答题情况、改进建议等。答题情况要先写出学生总体表现,然后再截图列出改卷时发现的优秀试题和典型错题。从这些答题情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错题的具体表现,有利于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同时对前面环节的数据定量分析也是一项有效补充。
三、找归因寻对策,科学改进教育教学
我们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针对问题运用专业与经验推测学生学的原因,再推测教师教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一)学与教的问题归因
历史与社会学科学生错题表现千万面,但是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知识落实不到位;二是答题方法不科学规范;三是学科素养能力弱。在素养立意命题的背景下,学科素养弱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例如,试题的第12题,此题考查的是,西方工业革命浪潮下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一些共同原因与影响。学生完成此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是史料实证:能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二是时空观念:包括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观念。学生要具备近代工业文明中西不同国家存在的地理空间,同时又要有近代以来中西不同文明发展和19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亚洲各国不同反应的社会空间观念。三是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史料实证获取历史信息后,需要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经验,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这就是历史解释的素养,其包括历史叙述和历史评判。本题材料二的(3)问要求学生对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内容进行对比,然后再寻找原因,这是历史解释中的历史叙述,即对因果、类比、对比的历史联系叙述;材料四中的(4)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评判的眼光辩证发展地认识历史事件,这是一种历史评判的能力。
导致此题学生考不好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弱,尤其是成绩中后的学生,由此推导到教师的原因就是教学中缺少素养立意的教学,缺少差异化的教学。
(二)科学改进教育教学的对策
核心知识掌握和答题方法指导属于外在问题,可以通过操作性的技巧来即时改进;历史素养弱属于内在问题,需要教师从历史素养的内涵上提升。
1.外在问题——操作性的即时改进
(1)针对学生核心知识落实不到位,基础记忆不扎实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把握核心知识将记忆内容精简,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记忆规律,采用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方式实现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结合。如何把握核心知识?社会学科的核心知识是能体现人类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具有高关联性、高持久性和高迁移度的特点,一线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历年期末统考试题或者是中考试题的高频知识点来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从而达到对核心知识的把握。
(2)针对学生答题方法不科学、答题不规范的问题。首先是知的层面,教师通过典型错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要如何答题;其次是行的层面,通过具体练习在实践中会运用方法。这两种方法教师上课会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总是错误的问题重复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技能性的方法习得不是教师讲出来听的,应该是学生做中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答题方法指导时,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体验性的改进。
2.内在问题——素养型的长远提升
(1)疏通知远,实现整体性教学。学生历史素养的前提是架构时空观念,这需要在历史学习时构建一种长时段、大时代、主题式的历史思考范式,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综合审视,实现古今中外的纵横贯通。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每个时间点上的历史特征,还要引导学生跳出具体史事的羈绊,从长时段演变中把握历史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从宏观视野俯瞰历史全貌,形成“疏通知远”的历史意识。
(2)论证有据,渗透核心素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是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就是要借助问题解决,培养信息获取—逻辑推导—观点表述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样的历史素养,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打造有思维含量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变平铺直叙、套路陈旧的问题(诸如某某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等)为有思维冲突的问题链。其次,打造有证据意识的课堂。证据是历史的认知路径,历史只能用证据再现,证据就是史料。最后,打造有价值取向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不能是不明不白的课堂,要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体现历史价值观。
教育是个综合工程,数据诊断分析并改进犹如科学,精准且高效;师生关系和谐建构犹如艺术,内驱且持久。因此,我们既要基于数据分析,让教育具有科学的严谨,更要多一份对学生的关爱,让教育更有艺术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