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2020-03-04南家栋吴志同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同侪师生关系孩子

南家栋,吴志同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河南 焦作 454000)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稳定的心理联系,它主要包括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总结自己的成长之路,认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1]高中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由于家庭、社会以及高考的压力,往往使他们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他们比较敏感,往往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研究高中生人际关系问题,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助力学生的成长。

一、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梳理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学生个体咨询案例发现,学生因人际关系遭遇困境的比例占60%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十一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我们随机选取了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00份),发现学生普遍重视人际关系但又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够满意,认为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占86.7%,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很好的仅占26.6%。其中造成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集中在同侪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方面。同侪关系困扰占45.5%、亲子关系占29.2%、师生关系占23.4%、其他人际关系占2%。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希望像成人那样对自己的事情做主,然而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尽快适应孩子迅速成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把他们当作孩子,从而使学生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并对父母的意见表现出很大的反抗性,亲子关系越来越差。这时期学生的情感依恋重心也逐步由父母转向了同侪或朋友,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又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学生也会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期望,以加强与教师的沟通。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协调学生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抓住了同侪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三种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一)培养集体意识,促进同侪关系发展

同侪关系主要是指身心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认知相近或兴趣相同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侪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个人的归属感等。随着高中学生情感依恋的重心从父母转向了同侪,与同侪的亲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学生非常重视同侪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关心自己所认同的同侪或偶像流行的话题、兴趣、打扮,并做出改变或做适度地调整。人以群分,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同侪群体,营造良好的同侪关系,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和自尊感,有利于促进他们更积极、更快乐的发展。

良好的同侪关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学会合作,才能踏上发展的高速路,才能迈进成功的殿堂。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借鉴学习河北精英中学的“6+1”(“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教学模式,特别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同伴互助成长,积极建立互助成长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单位,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合作交流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在小组互助学习的良好表现和获得同侪的认可,大大有利于学生建设优质的同侪关系,更利于学生成长。与之相反,那些性格孤僻、独来独往、不善沟通、缺乏交际能力的学生,很难建立良好同侪关系,难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人生发展常常遭遇困境。

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打造和谐班集体,我们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团辅活动。比如“发现同桌的优点”“夸夸我们的班干部”“我最欣赏的同学”等活动,发掘他人优点,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互帮互助成长,将同侪交往引向更有价值的方向。再如“我的人际财富圈”,帮助学生检视自身人格特质,挖掘身边支持力量,梳理人际关系现状,绘制自己的人际财富图,发现生命中的成长力量,促进身心高质量发展。

(二)重视家校合作,培养良好亲子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平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与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的核心就是了解、陪伴、成长。亲子关系发生冲突的原因大多是家长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生理上心理上的迅速成熟使他们拥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想争取更多的自由,凡事希望自己做主。而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及时适应孩子迅速成长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难以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孩子的立场和感受,或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2]。如果家长缺乏同理心,也就难以设身处地去感受、去理解孩子,难以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常常以爱的名义去否定孩子,控制孩子,在生活上和学业上对他们过多地指手画脚,从而使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对父母提出的建议表现出很大的反抗性,孩子只能通过争吵、反抗、不说话等方式表达不满。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对话都有可能成为灾难,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学习状况越来越糟糕、个人发展遭遇瓶颈……

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拥有同理心能够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么想,从而更能理解对方的做法,减少误会和冲突。亲子关系调整和改善,做好家长教育是关键一环,培育智慧型父母是支点。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途径传递家庭教育新理念,邀请心理专家传授家校共育好方法,提升家长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家长亲子交流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营造和谐的亲子教育氛围,推动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我们举办感恩教育、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积极表达,回应父母关爱。同理互动,暖心交流,构建优质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家庭能量场。

(三)构建和谐课堂,增进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交往互动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师生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小学阶段师生关系比较单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关心、喜欢学生,学生尊敬、仰慕老师。小学生对教师依赖性比较大,与教师的关系较稳定且持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认可、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3]。特别在高中阶段,师生关系中的理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人格以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在师生关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多。学生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拥有较成熟的评判意识,师生关系趋向稳定,师生关系会有更高质量的发展。学校每学期的学情调研问卷也证明了一个事实:那些学生认可度高的教师学科成绩更优秀,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成长发展更突出。学生热爱老师、感恩老师是一种伴随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会使其学习时充满斗志、信心倍增,学习效果更好,智力状态更优。

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与同学们在一个频道上和谐共振。为此,我们通过系列心理辅导讲座和共读心理学书籍,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学识素养和人格魅力,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师生间的沟通技巧”讲座中,让老师学习思考——如何运用同理心表达理解?如何批评更容易入情入理入心?如何发挥欣赏的魅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再如共读《构建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让老师更多的看到学生内在的力量,相信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运用更积极地眼光相信学生的正向成长。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4]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入情入理的讨论分析,是语重心长的批评教育,是恰如其分的肯定赞美,是基于尊重的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呼唤真诚,用心灵温暖心灵,我们需要构建更高质量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去激发学生们的上进之心,助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高中学生渴求心灵沟通,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拥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互助型同侪,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做智慧型家长,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做魅力型教师,引领良好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同侪师生关系孩子
少年游·忆庚子殉职同侪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寄同乡吴远道兄(孤雁格)
同侪互助 职初教师发展新动力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