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外化及优化策略

2020-03-0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毕业生政治

程 奎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大学生就业稳定,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经济稳步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些重要因素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职业生涯规划、社会责任感等,均与大学生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构建出相关优化策略,已成为当下理论界、地方政府和高校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1]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理论意义

诚然,大学生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能够成功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可或缺。这四方面因素,或多或少都与大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效果。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矫正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形成的关键期,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大有希望。近些年,大学生年均就业人数的存量和增量之和可谓以百万计,一线城市的高薪岗位毕竟是少量的。去西部或偏远地区就业,去中小企业、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同样可以干出一番出彩的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判断体系的大学生在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形势时,就能秉持理性的人生观、就业观、价值观,朝着有意义的人生方向,结合自身的禀赋和优势,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厚重的知识储备主要是指通用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知识的渊博和厚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积累才能拥有。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培养厚重知识底蕴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一时期,后面即使花费同样甚至双倍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同等的效果。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4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给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功利主义等非主流思想价值观大开方便之门。面对发展机遇和种种危机并存的严峻形势,只有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懒惰、诱惑和不良的影响,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勤于学习、奋发向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进而成为一个心理素质和能力均过硬的人。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涵养作用。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新时代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然也是企业选择大学生的核心标准。创新创造源于对现有状况问题的发觉和认知,这与一个人认识事物角度、深度的能力有关,而这一能力在大学社会科学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习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涵养和培育。大学生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加深对创新创造的重要性、必然行、可行性的理解,掌握创新创造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形成对创新创造的科学认知,全面有效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意义

为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影响,本文对吉林省高校2019届应届毕业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967份,回收1664份,有效率84.5%。其中,男生536人、女生1128人;本科毕业生1280人,专科毕业生294人,硕士毕业生81人,博士毕业生9人;文科类毕业生943人,理科类毕业生721人;教育部直属本科高校毕业生360人,吉林省属本科院校毕业生265人,吉林省属专科院校256人,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742人,吉林省民办专科院校12人,其他类院校29人。调研结果显示:已签订就业协议793人,计划考研或报考公务员296人,没有具体毕业去向575人,实际就业率52.3%;被调研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创新能力等方面品质和能力与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须进一步完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一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就业率提高。通过对全省2019届毕业生随机选取166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34.55%毕业后没有明确的学习或工作方向,可以说毕业即失业。交叉分析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绩良好以上的学生当中,71.8%的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在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中,63.5%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绩在良好以下。可以发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效果。

二是大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有待于进一步理性化。85.33%的大学生接受调研时表示,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不愿意去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发展。79.51%的大学生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81.13%的大学生期望一毕业就拥有所在城市房价一倍以上的薪资。53.92%的大学生表示优先考虑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的就业岗位,选择私营小企业的比例仅为5.19%。可以看出,就业城市的发达程度、工作的稳定程度、岗位的体面程度、薪资的高低程度在大学生心目中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三是大学生学习意识和习惯还须进一步培养。调研结果显示,72.1%的大学生将“阅读”列为爱好之一,63.27%的大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发展帮助很大,66.17%的大学生每学期阅读4本以上书籍,84.3%的大学生平均每月会花费100元以上用来购买图书,65.1%的大学生平时主要阅读与专业或考级考证类相关的书籍。数据显示,学生学习的意愿、动机、强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尽如人意。调研结果显示,38.04%的大学生喜欢安逸舒适、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不愿承担能够挖掘自身潜力的岗位,这部分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对自身未来的工作发展没有实质性的规划。

五是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增强。70.6%的大学生认为本校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完善的空间,10%的学生表示教师从未指导过他们的实践活动。30%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实践教学活动情况不了解。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仅为15.3%,41.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暑期实践活动,33.1%的学生想参加暑期实践活动。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并期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实践路径

一是统一认识,制度发力,凸显主流价值观念。新时代国家、社会、企业需要的主流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才能在大学生层面加以弘扬、巩固和坚持。具体实施时,大学的教学、科研、宣传、组织等多个部门需要凝聚全方位、全程育人的共识,共同发力,从教学方案设计、实践活动规划、科研政策制定、奖学金发放、宣传焦点选择、荣誉称号评选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为爱学习、乐学习,轻物质、求真理的大学生撑腰鼓劲、呐喊助威,形成强烈、稳定的制度引领效应,方能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二是率先垂范,榜样发力,印证主流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影响作用。[2]高校教师尤其是知名教师的课堂和课后言行是否一致,直接决定主流价值观念能否成为大学生一生信奉、遵守、践行的人生准则。只有大力宣传、表彰典型师德的先进事迹,让潜心治学、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奉献国家的教师得到国家、社会和师生的广为尊重,实现主流价值观念走下神坛、深入学生身边,广大青年学生才能有抓手、有载体地学习、模仿、践行,自发生长出彰显主流价值观念的真善美的种子,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是上下一致,共同发力,涵养主流价值观念。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自上而下大力、时时、处处凸显廉洁从政理念。要培育时刻彰显主流舆论氛围的校园环境,大学的党政领导班子、资深教师、学生骨干等关键群体需要站出来,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用心用力营造。只有关键群体时刻倡导主流价值观念,主流价值观念才能拥有内生动力,在大学校园充分涌动、彰显和普及。在主流价值观盛行的校园环境下,利他、知足、勤奋、创新、求真等新时代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时间慢慢熏陶和影响,深深扎根于学生内心,表现于学生的日常言行之中,为学生就业能力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毕业生政治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