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新时代“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数据的分析
2020-03-04赵锦兰姜林宏
赵锦兰,布 超,姜林宏
(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群工作部,江苏苏州,215000;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当前,大学生已经全面进入“00后”时代,他们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1],能否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实现与否。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理想信念的故事,提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的殷切期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做好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编制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共发放1000份问卷,由中国人民大学17个学院填写。结合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及调研反映的情况,本文拟从“学思践悟”模式的四个方面,即学习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思辨社会思潮引领大学生,践行时代要求凝聚大学生,领悟初心使命感召大学生,对新时代“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学:学习科学理论,解答“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
调研显示,“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容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00后”大学生能够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不牢固,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解答“为什么要坚持理想信念”的问题。
一是要着力提升“0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因此,必须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力理论素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政课课堂上要做到两个“讲清楚”:首先,教育者要讲清楚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学习理解共产主义是理论、运动、制度的辩证统一,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破除“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悲观论”的错误观点。调研中,一半以上的“00后”大学生能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正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但也有部分学生的唯物史观掌握不牢靠。例如,“一切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根本原因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这一题中52%的学生选择了赞同;对于“共产主义虽然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但却难以实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渺茫的美好愿望”这一题,87.7%的学生不赞同这样的看法,11.9%的学生对这样的表述表示一般或赞同,反映出在少数学生的眼中,共产主义是马恩经典作家著作中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一部分。绝大部分“00后”大学生对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认同,但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了解不够深入。6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当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2.7%的学生比较赞同。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只有28.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45.2%和22.1%的学生选择了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反映出当前“00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上还有很多的误区和迷惑。
二是要引导“00后”大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衷心爱国爱党。大学生“精神缺钙”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牢靠,没有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名党员的素质和行为。“0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的考察,对于大学生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0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正确,具有高度的政治信仰和使命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但错误的入党动机甚至功利主义依然较多存在于大学生群体当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并未占据申请入党的大学生的主观世界。调查发现,理想信念和对共产党执政认同的因素依然是入党动机的主流,占到了54.4%和11.9%,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入党是政治信仰的感召与认同,是追求理想信念的实践。但认为是“谋求仕途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寻求政治荣誉感”的错误的入党动机也分别占到了9%、12.9%和8.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依然存在功利主义的入党动机。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大学生群体作为新鲜血液的加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引导大学生纯洁入党动机,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思:思辨社会思潮,明确“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的问题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代社会主体和矛盾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矛盾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写照。今天的中国思想界状况异常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除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之外,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较深地影响着当代“0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要做好新时代“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必须解答好“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问题。
一是要提高认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辨别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充满了对各种思潮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斗争,教育者只有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思想的根本差异,讲清楚现实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多元的社会意识,才能正确回应社会思潮的冲击,解释社会现实。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但对于裹挟自由、民主、平等外衣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错误思潮,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影响。79.2%的学生赞同“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自由、平等、相助的理性原则的实现”这一观点,显示出其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思潮的认识不清。能够正确反对这一观点的“00后”大学生仅有7.2%。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混淆不清。“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是少数人鼓动的结果,不是必然发生的”,在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考察中,86.7%的学生不赞同这一观点,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在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就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这一观点的判断中,68.1%的同学能够认识到普世价值的错误,但也有23.3%的同学对“普世价值”依然存在模糊认识。
二是注重实践,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00后”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具体性和功利性突出是一个老问题。部分大学生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忽视长远目标而明显地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并体现出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不一致性,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规划时实用主义思想倾向较为严重,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务实选择成为部分学生的首选,实用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例如,学生被问及“哪类同学的行为最符合心目中身边榜样的标准”时,出国留学履历光鲜,在大企业工作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而投身基层和服务社会只占到了不到一半。另外,大学生对于拿到多个欧美名校录取通知、入读世界顶尖学府的同学表示更加值得作为榜样,有27.6%的同学选择了此项。另有17.4%的学生选择将在中央部委、知名外企、央企、投行等单位就业的同学作为榜样。将响应祖国号召,主动赴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同学作为榜样的大学生只占了31.7%。因此,高校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激发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动力,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
三、践:践行时代要求,解决全媒体环境下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
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理想信念教育呈现出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更加互动的网络交流模式,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交互力和传播力打开了可能空间。同时,网络信息发布方式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分散化的倾向,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竞相在网络空间登台亮相,网络成为各种思想观念争夺的重要阵地。“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因时而变,解决好全媒体环境下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
一是坚持主动改变,顺势而为的工作理念。面对新问题新挑战,要解决全媒体环境下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全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规律以及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因势而新”的思维方法。当前,我们面临的“势”主要有两个:一是全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因素增多,思想引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调研显示,互联网是校园舆情的主要发源及传播地。“00后”大学生对待网络信息的态度比较理性,对于主流媒体的报道信任程度较高,但仍有少数学生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或周围人看法的影响。当被问及“对待网络热点的态度”时,63.7%的学生在对待网络热点问题时表示可以做到理性思考,自我权衡;18.3%的学生认为相信主流媒体公众平台相关新闻报道是最必要的;7.4%的学生坦诚自己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或周围人对热点问题看法的影响;另有8.4%的学生表示在面对网络热点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信什么,持观望态度;仅有2.2.%的学生表示漠不关心。二是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习惯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调研显示,“00后”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以新媒体为主,其中,最常用的是微信和微博。微信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最多的方式,比例高达42.9%。其次是微博,比例为27.8%。其中,男生用微信获取网络信息的比例为21.5%,远高于微博的9.3%;女生用微博获取网络信息的比例为18.6%。可以看出,女生使用微博更加广泛。国内综合性新闻网站也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重要渠道,总比例达到了12%。浏览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的人数较少,男女生各自仅为3.2%和4.0%。
二是发展线上新媒体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要解答“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就要探索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掌握当代大学生群体媒介化生存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符合“00后”大学生需要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调研显示,“线上新媒体”成为“00后”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在问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哪种最乐于接受”时,30.1%的学生选择线上新媒体的形式,25.8%的学生选择了高校各专业的课程,23.1%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一方面对于线上线下各类教育模式的德育作用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对新媒体上的教育方式给予了更多的期待。这启示我们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教育者要找到“00后”大学生的“关注点”,利用“微信+社交”这一被广泛使用的线上社交模式,让以短视频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成为“00后”大学生“朋友圈”的主流;要利用大学生的“兴趣点”,在“B站”“抖音”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也能够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四、悟:领悟初心使命,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于人民,奉献于社会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守的导向和立场。“00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树立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并付诸实践,就是将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
一是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认知时代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调研显示,当前“00后”大学生择业态度积极乐观,有理想、有担当,能够正确认识树立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奋斗的关系,但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主动赴西部和基层就业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但是考虑个人发展的务实型选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被问及“对身边前往西部就业的同学的看法”时,77.8%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做法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是理想信念感召下的正确选择。但也有22.2%的学生认为他们去西部就业是因为个人发展的原因或逃避大城市的竞争等因素,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将个人的利益得失放在了理想信念和祖国需要之上。29.6%的大学生认为“薪资福利”是择业时最看重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共有22.9%的大学生选择了“自我选择价值”的实现,超过了“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较为看重的因素。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物质生活水平。职业发展和生存能力,并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选择“国家需要”的大学生只有7.1%。少数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之前理想信念教育中倡导为国家、民族、社会奉献的精神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00后”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不尽相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因此,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价值选择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理想与时代同频共振。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奉献,青春理想只有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熠熠发光。
二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凝聚“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支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调研显示,绝大部分“00后”大学生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理想,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民族理想紧密联系。94.1%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生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在进一步对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考察中,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能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并能认识到集体在人生价值实现中的重要作用。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偏重个人价值,缺乏奉献意识。例如,29.4%的学生认可“个人是社会的前提,个人自由不应该受到限制”这一观点,表现出一定的利己主义的倾向。我们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爱国主义的践行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而不是个人至上、物质为先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激发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人民利益的自觉维护,增强“四个自信”,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成为努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