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红色资源运用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020-03-04赵佳明

教育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资源

赵佳明,刘 阅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的繁荣或是落寞关乎国家的兴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是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并突出强调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2]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对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新思路,探索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等重要职能,必须深入挖掘自身“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校史、校训、校旗、校徽、校歌等载体的作用,将文化种子播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沃土,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高校进行文化视角下红色资源的运用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特别是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红色资源的运用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同时,这对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特别是打造高校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文化育人经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红色资源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价值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文化育人既是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传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3]高校红色资源作为文化育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高校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4]这一重要论述为传承弘扬革命传统、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指明了建设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部分高校是党和国家面向国家工业体系、农业体系、资源体系等布局创办和建设的,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财富。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高校红色资源优势,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力量支撑。

(二)高校红色资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的红色资源包含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5]高校红色资源中蕴藏着可歌可泣的“长征路”上的奋进足迹,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形成了连接党史、国史的红色脉络,蕴含爱党报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传承了教育报国初心和立德树人使命,反映了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尊严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这些都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的优质资源和鲜活教材。通过挖掘精髓核心、揭示时代价值、探索运用规律,这些红色资源会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接续奋斗的复兴之路上,高校红色资源有助于师生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感悟革命先烈的办学初心、崇高风范和高尚情操,有利于引导师生自觉弘扬革命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时代重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高校红色资源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上看,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高度契合,决定了高校红色资源必将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6]实践证明,利用好红色资源,宣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特别要将“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纳入思政体系建设,在基础课程建设中狠抓“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青年价值观教育,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狠抓“成才立业、矢志报国”的责任担当教育,在实践课程建设中狠抓“团结、务实、作为”的品行教育,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让其以自身实际行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高校红色资源有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突出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7]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而且主体意识、参与意识都很强。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特点,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用红色文化擦亮青年大学生的鲜亮底色。要深入挖掘高校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积淀,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循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用高校红色资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把党史、国史讲清。

二、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红色资源运用的基本思路

文化兴民族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坚定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更为深厚的自信,势必形成更为基本、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7]这为做好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红色资源运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高校涵养和凝练红色文化,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资源、探索培育模式、形成传承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先辈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主线,把“红色元素”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红色史馆典藏、红色历程追忆、红色事迹弘扬”的高校红色资源品牌,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红色资源的运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红色基因作为本色密码、精神归宿、初心原点,以红色理论武装头脑、以红色使命指引方向、以红色视野追逐梦想、以红色传统激发动力。高校可通过梳理校史院史、建设文化长廊、拓展丰富活动等方式,让自身发展史与党史、国史紧密结合起来,以入学季、毕业季为时机形成红色文化传承平台,以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内核形成红色文化浸润平台,以爱校荣校、科研报国为目标形成红色文化励志平台,激发精气神,汇聚正能量,让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用高校红色资源为文化育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座传播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红色殿堂”,会埋下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盘活高校红色资源,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优良传统作为启迪思想、坚定自信、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接续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注重强化理论武装

要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和根本任务,研究探索“讲创新理论、讲形势政策、讲红色基因、讲党纪条规、讲先进典型”和“党委带头学、建章立制学、开班研讨学、媒体互动学、见习感悟学”的“五讲五学”模式,通过讲述历史、讲好故事、讲清规律等系列红色教育活动,把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传统资源纳入课堂及学科建设,把红色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开展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营造生动场景,提供鲜活教材,推动理论学习“零距离”。

(二)注重搭建平台载体

高校要坚持从学习、认识、情感、行动、成效五个方面,充分运用“五好”载体(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展示好红色文化、开展好红色实践、谱写好红色新篇),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等活动,建设红色基因功勋教师“雕塑群”“党史墙”和现场教学基地,特别要建好以校史馆为核心,辐射各院(系)的红色教育示范区,逐步形成“一核心、多载体、全覆盖”的红色文化品牌优势,引导师生在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中铭记光辉历史,汇聚先锋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三)注重挖掘榜样力量

高校要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核心,把自身红色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自身红色资源(比如坚持办学初心、教育报国的典型人物),大力开展红色经典推广、红色文学创作和红色话剧巡演等活动,逐步打造高校文化育人特色高地。要深入挖掘具有高校、院(系)自身文化特色的红色传统,邀请院士、国家级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道德模范等组建宣讲团,以“报国与初心、责任与事业、担当与使命”为主题,以党史光辉路、教育报国心、立德树人责、科研攻坚志、激扬爱国情、砥砺奋进时等多个专题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作为切入点,讲述红色基因的传承故事,让小讲堂激发大力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持续增强高校红色资源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注重打造传统优势

高校要着力打造、深入推进红色传统文化教育“五个一”基础工程,即一处校史纪念馆、一本校(院)史著作、一部校(院)史纪录片、一册红色先锋事迹录、一份教育报国成绩单,营造“时时受熏陶、处处受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高校要善于借助周边红色资源,以打造“五个基地”(红色传承基地、主题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助力振兴基地、警示教育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增强学生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五)注重活动融合拓展

高校要通过通俗宣讲、系统理解和多元启发,开展“学传统、讲传统、用传统”活动,帮助师生切实搞清高校红色传统的“内涵是什么、传承为什么、践行靠什么”,持续激发师生争当红色传人的自豪感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性。要区分专业特色,引导老党员与师生结成“红对子”,通过口述历史,追忆办学初心;要挖掘院(系)自身思政元素,弘扬红色文化,引导教师在以德施教中潜心育人;要着重突出优良传统教育,邀请老红军、老干部举办“讲党史、讲校史、讲院(系)发展史”系列讲座,通过学习先贤为党和国家事业前赴后继的事迹,使红色基因渗进学生血液、浸入学生心扉,引导广大师生沿着革命前辈的红色足迹矢志前行。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资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