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晏殊研究综述
2020-03-04谈思园
谈思园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谥号元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和《类要》残本。晏殊上承唐五代余绪,下启一代词风,拉开了宋词发展的序幕,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称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1]。晏殊作为推动宋词发展的突出贡献人物,学界对其关注度未曾减少,本文就近十年已有文献进行综述。
一、晏殊本人研究
晏殊年少德高,5 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15 岁踏入政坛,历仕真、仁二朝,仁宗时代官至宰相。对晏殊本人的研究,不仅可以明确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更可以了解词人生活经历及其心态在词作中的反映。对于晏殊本人的研究,既有将晏殊在政治上的行为放在历史分析中,又有将晏殊的词人身份置于文学发展下,在社会化和生活化两个维度皆有论述。
赵惠俊在《宋代笔记中的人物形象——以杨亿、晏殊、石曼卿为中心》中论述了晏殊在宋代笔记中的人物形象是“神童”与富贵宰相。其中提到晏殊身上之所以拥有贵族子弟富贵气质的原因,首先是凭借“神童”的出身获得了在秘阁读书的机会,其次是作为仁宗的伴读,后来在仁宗亲政时顺利进入宰辅系统,因此拥有与普通士大夫不同的富贵生活与富贵气质[2]。针对晏殊在宦海浮沉中被污名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邵明珍教授有两篇学术论文。《论晏殊被“污名化”的深层原因》一文中,作者先清理了庆历期间晏殊罢相的深层历史原因,即“宋代‘党争’之激烈,由此而来的‘君子’‘小人’、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模式”[3],随即分析范仲淹、富弼以及欧阳修与晏殊之间的分歧,表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晏殊被“污名化”。作者在文章中为晏殊正名,并且写道:“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晏殊评价的不公与偏见,才导致了将晏殊词置于‘富贵显达’‘太平宰相’语境中的定位,其诗文更未受到后世足够的重视。”[3]139可见还原历史真相的重要性。在另一篇论文《晏殊“明哲保身”辨正》中,邵明珍教授对晏殊被误解的一生继续深化研究,通过解读“明哲保身”一词,将历史对晏殊“居官油滑”等不当评价破除,还原晏殊“刚俊”“鲠峭敢言”之本来面目[4]。同样是研究晏殊的政治生活,西北大学杨天云《晏殊研究——以政治活动为中心》,以硕士论文的篇幅,选取与晏殊有关的政治事件作为研究视角,详细考证了晏殊如何入仕,并在入仕后的一些政治表现和人生理念,还原晏殊的整个为政生涯[5]。
二、晏殊作品研究
(一)词研究
晏殊更多为人所知的是他的词人身份,作为推动宋词发展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对他词的风格内容,还是遣词炼字,抑或是意象思想,历来都有许多学者研究。经统计,近十年研究晏殊词的学术论文有几十篇之多,因此选择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综述。
1.对晏殊词语言的研究
齐程花在《晏殊词用韵考》一文中,以晏殊词所用韵部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填词用韵特点。除了一一列举晏殊词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中共二十五部的使用次数,该文还总结了其词用韵特点,进而得出北宋初年词人押韵逐渐成熟的结论[6]。湖南大学胡遂教授和尹文芳的《晏殊词的色彩及其富贵闲雅风度》则从晏殊词语言的色彩来分析其词境词心。该文将晏殊词中的色彩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富艳之色、华贵之色、闲淡之色。通过这些色彩,晏殊词作整体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学者风度。“从眼前的山珍海味、楚女腰肢转换到广阔的宇宙人生”[7],晏殊善于仔细体味、捕捉生活中的美,宋代文人风度在其身上也是悉数尽显。
2.对晏殊词意象的研究
郑婷婷在《晏殊词的燕子意象研究》中将晏殊词中的燕子解读出三种含义,分别是惜春、惜时之情,思人之情以及富贵寿延的期盼。而燕子在晏殊词中的重要意义,除营造了浑然天成的富贵气象之外,也作为晏殊生存反思的载体[8]。同样是研究晏殊词中的燕子意象,杨丽花的《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词中的燕子意象解读》一文则将此意象研究进一步丰富,在作者笔下,晏殊词中的燕子还可以用来描绘春光明丽之景和抒发时光沧桑之感[9]。
3.对晏殊词风格的研究
王丹在《从景物描写看晏殊词温婉含蓄的风格》一文中,就词中景物描写对晏殊的愁思情怀进行深入分析。在作者笔下,词人将情与景、人与物完美融合,形成婉约含蓄的风格,可见词人幽深的情思和含蓄达情的功力[10]。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钱鸿瑛在《千回百折哀感无端——晏殊词风格探微》中,就晏殊偏爱对“酒”与“愁”的描写,得出“其基本风格不是和婉而明丽,而是深沉的伤感”[11]。该文从生命、人生角度,将晏殊词中溢于言表的借酒消愁之情深入探究,深动展现词人痛感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对人生苦苦反思和探索。
4.对晏殊词分类的研究
杨风银在《晏殊婉约词书写与北宋文人文化》一文中,从北宋城市娱乐生活发达的时代背景、文人自古而来的“忧患意识”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晏殊作独特而不俗的婉约词的缘由[12]。唐红卫与李光翠的《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论晏殊的寿词》将晏殊三十余首祝寿词分为三类,分别是为帝王祝寿、为妻子祝寿、为自己祝寿[13];陈力士在《宋初宴饮词与宴饮乐情》中将晏殊的宴饮词单独研究,突出当中“乐”的变化,在晏殊笔下,人生时光易逝,“乐”的底色其实是忧愁,这种描摹“具有人类共同感和普适性,对时间的描摹充满了哲理”[14];唐红卫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论晏殊咏秋词》一文,将晏殊咏秋词统计起来研究,作者表示,晏殊走出前人窠臼,他的咏秋词摆脱了文人遗传的苍凉悲戚,而是难得一见的清新明丽,别具一格,从而“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关照”[15];杨晓丽在其硕士论文《二晏园林词研究》中,以园林词为研究对象,对园林词的园林意象、园林情调、精神内涵做详细分析和论述,显示园林在作为太平宰相晏殊的笔下,洋溢着富贵闲雅的情调,表现了晏殊内在心灵对惜时伤别与盛世无常的理性反思[16]。
5.对晏殊词思想的研究
生命意识是许多文人爱在作品中提及的内容,晏殊词中也有涉及,近十年对晏殊词中生命意识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张艳艳的《生命哀愁的深情抒写——浅析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一文,将晏殊词中生命意识的表现与行动结合起来,对人生和生死等问题进行思考。在作者笔下,“词人正是想借这类词来表达其对人生的眷恋、对长寿的向往、对死亡的畏惧”[17]。曹章庆教授的文章《论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从主体生命精神的深处研究,将晏殊词中这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理解成四个美学维度,分别是对人生易逝的叹息,对聚散无常的感慨,对享受当下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无往不复的圆融观照[18]。除了生命意识,学界对晏殊词中的时间意识也有研究。黄智英《论晏殊词时间意识的内容层次》一文,从晏殊词作中对流水落花、夕阳西下、万木枯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发出时间易逝的感叹[19]。有学者研究了晏殊词中旷达知足的境界。李万堡《论晏殊忧乐冲突中的“知足境界”》一文,从对晏殊词忧与乐的分析中,论述了词中表现出来的“知足境界”,也就是看清人生不易后选择谨言远祸和知足常乐。在作者笔下,晏殊身上“不可摆脱的深刻的忧患意识与不可推却的人生责任感交织在一起”[20],呈现出一个内心充满挣扎,对名利既追逐又淡泊的词人形象。
6.对晏殊词接受的研究
苏州大学的雪昊在《论晏殊词对前人诗歌的接受》一文中,通过分析晏殊词接受前人诗歌的方式、特点,来探究晏殊词在北宋初期如何发展并实现了宋初词坛的“承上启下”[21]。谢煜的《论晏殊词对花间词风的继承和开拓》一文,将晏殊词与花间词进行联系,一表晏殊“承花间馀绪,开宋词先声”[22],该文从观念、内容、题材、表达、创作五个方面具体论述晏殊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东华理工大学的张中秀与邓雷共有两篇论文研究晏殊词在宋代的接受。《从宋代词论看晏殊词在宋代的传播及其地位》一文通过《中山诗话》《评本朝乐章》《跋吴思道小词》等中关于晏殊词论的分析,得出晏殊词在北宋时期地位很高的结论[23]。另外一篇文章《从宋代词选看晏殊词在宋代的传播及其地位》,通过对宋代四部词选《乐府雅词》《草堂诗馀》《花庵词选》及《阳春白雪》对晏殊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得出晏殊词在南宋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的结论,因而限制了晏殊词在南宋的传播,以至于接受程度较低[24]。顾宝林的《明词话视域中的宋词批评与接受——以晏欧三家词为例》一文,从明词话主要集中语句的赏批、词学地位的评价、新词学理论“词达而后工”三个方面,来研究宋词在明词话中批评与接受情况[25]。河北大学的张琛在其硕士论文《宋代二晏词接受史研究》中,从宋代二晏词的传播、宋代词论家对二晏词的评价、宋代词人创作中对二晏词的接受三个方面系统研究晏词在宋代的接受情况[26]。南昌大学的曾素芸在《晏殊词接受史研究》中,也以硕士论文的篇幅,详细考察了晏殊词在北宋、南宋、元明和清代四个不同时期下的接受情况[27]。
(二)词集《珠玉词》研究
《珠玉词》中存有晏殊的130 余首词作,是一部可以系统研究晏词的词集,历来学者对其研究也颇多,近十年学界中也有几篇关于它的论文。西南大学张秀珍的《论〈珠玉词〉中的“香”意象》一文,依据其所描述或代表的内容,将晏殊词中的“香”分为熏香、花香、酒香、以香写人和以香写景五类,通过描写“香”,词人以及词作都透露着尚雅的审美追求[28]。郭艳华在《论晏殊〈珠玉词〉中的“臣妾心态”》中,从政治角度将晏殊宰相词人身份与“臣子心态”进行联系,一方面昭示出晏殊对国家的忠义,另一方面也是其宦海沉浮人生况味的寄托与疏泄[29]。南京师范大学乐曲《从审美视角看〈珠玉词〉的生命意识》一文,从词集中生命意识的表达与审美效果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肯定了其在宋词甚至词这一文学体裁中不可忽视的作用[30]。西南大学杨凌峰《可耐光阴似水声——浅论晏殊〈珠玉词〉中的时间情结》将词集中关于时间的词作总结为五种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下时间的描写,表达着晏殊对人生、命运的独特感悟和思考[31]。安徽师范大学张沐阳在《晏殊〈珠玉词〉中的形式美》中,从形式的角度对晏词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将词集中的作品归纳为三种形式美:形状美,色彩美,音乐美[32]。蒋春燕《晏殊〈珠玉词〉词风分析》一文,通过分析晏殊的人生历程与创作习性,将《珠玉词》内的词分为三类:富贵闲雅、清新秀洁、哀婉多愁思[33]。针对《珠玉词》的思想性研究,李万堡教授有两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论晏殊的心灵冲突与人生境界》中,就《珠玉词》中幽约的风雅精神进行深入探究,忧患意识与人生责任感相联系,“在晏殊身上构成了复杂的‘心灵冲突’与理性涵养。”[34]另一篇《论晏殊的儒道冲突与圆融境界》则将《珠玉词》中的思想放在儒道冲突与调和下分析,一方面是“藏锋隐智”与“惟说气象”,另一方面是“淡泊名利”与“计较名利”[35]。河北师范大学周霏在其硕士论文《晏殊〈珠玉词〉语法语义研究》中,对《珠玉词》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成分进行语法语义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词集词风[36]。
(三)诗文研究
相比于晏殊词的研究成果百花齐放,学界对晏殊的诗文研究相对较少。唐红卫的《文章世所希——晏殊之赋研究》一文,以《中园赋》《雪赋》为代表,对晏殊的9 篇赋所运用的铺陈手法、骈俪特色、富贵气象分别作具体的论述[37]。唐红卫与李光翠的《论晏殊的记体文》也对晏殊存世的4篇记体文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38]。陈思宇《论晏殊的治平心态与生活情调——以〈中园赋〉〈雪赋〉为中心》一文,以作品为例,深入探究了晏殊雍容闲雅的心态[39]。南昌大学黄旭的《晏殊诗研究》,从题材内容、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意境格调等方面对晏殊诗进行具体分析,并反思晏殊诗的地位以及影响[40]。南宁师范大学田烨阳《晏殊文研究》一文,从晏殊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来对其文章进行划时期、分类型的深入研究,并且深入挖掘晏殊文章创作的渊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41]。江西师范大学王佳琦《晏殊诗文研究》将晏殊诗与文放在一起系统论述,主要包括晏殊诗文产生的背景和文学渊源、晏殊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以及晏殊在北宋文坛的地位[42]。广西师范学院王翠莲《晏殊诗文校注》一文,首次对晏殊的全部存世诗文进行系统的整理、校勘、注释,试图填补这一空白[43]。
三、晏殊与其他词人比较研究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研究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将晏殊词与其他词人的词作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纵向维度突出晏词独特的风格内容,更有利于清晰认识晏殊在词这一体裁发展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晏几道因既是词人又是晏殊之子的独特身份,学界经常将其父子二人做比较研究。唐红卫《从常用语汇意象论二晏词之异》一文,根据对二晏词中常用语汇和意象的统计分析,得出晏殊词中的语汇和意象偏向清新明朗,而晏几道偏向哀感顽艳,从而分别导致了晏殊词作风格温润闲雅,晏几道词作缠绵悲凉[44]。同样研究二晏词意象的不同,在陈蓉《论二晏词中意象选择之异同》中,晏殊喜用夕阳、美酒意象反映他闲雅的生活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晏几道则相反,词中多用泪和残酒意象,反映人生的偃蹇和情感的伤苦[45]。康璐璐《二晏词中的结语艺术》一文,以二晏词中的结语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晏殊善于用朦胧远景结束,令人回味无穷;晏几道则多在词结尾处抒情自白[46]。河北大学田园的《二晏词生命意识比较探微》一文,就生命意识的触发、觉醒后的超脱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三方面对二晏词作中体现出的生命情怀做比较研究[47]。内蒙古师范大学杜晓燕的《二晏词比较研究》,以硕士论文的篇幅从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及二晏词异同的原因这三个方面,详细比较研究了晏殊父子的词作[48]。
冯延巳与晏殊作为小令派的代表词人,历来也多被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吴华雯在《冯延巳词与晏殊词的异同》一文中,既分析了二者相近的一面,也就是题材相近、格调高雅、表达了共性的生命忧患意识;又将不同之处总结出来,即在情感表达、意象选择以及女性形象的刻画上显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49]。李真真在《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之比较》一文中,从二者均受到花间派影响的角度进行比较。该文研究得出,“冯延巳的创作对北宋婉约词派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晏殊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更是词的转折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50]
刘熙载《艺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51]因皆从冯延巳词中获得收益,所以晏欧比较也备受学界青睐。中国人民大学诸葛忆兵的《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论略》一文,详细比较研究了晏殊的16首采莲词与欧阳修的14首采莲词。在作者笔下,“晏欧所有的采莲词都是对酒宴上歌伎表演“采莲”歌舞的摹写,其间渗透了种种香艳的情思”[52],但晏殊的采莲词除此以外,还蕴含着对时光流逝表示追惜之情。冷成金的《论欧阳修词的悲剧意识——兼与晏殊、张先词比较》一文,以生命悲剧意识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在欧阳修与晏殊词中的区别[53]。南京师范大学高峰教授的《晏殊、欧阳修关系的交恶与词风转捩》一文,将二者词风与关系的交恶进行联系,晏殊清俭自律、崇雅黜俗,其词明净雅丽、短小精巧;欧阳修风流放任、推诿塞责,其词雅俗融合、复杂深挚。由政治背景到性格情调的不同,二人关系逐渐恶化,其词风的区别,也标志着北宋词风的深刻转捩[54]。
处于同一时代的柳永和晏殊同为宋代词坛的翘楚,二人词作却风格各异。瞿小枝《柳永与晏殊词中女性形象之比较》中就二人词中女性形象做比较研究。除了不遗余力描绘女性的年轻貌美,晏殊词中的女性多是外部观照,性格温婉含蓄、类型丰富;而柳永更重内心描写,词中女性多是性格热情炽烈,以歌姬为代表的世俗女性形象[55]。代军诗《探微晏殊和柳永情爱词的差异》中既分析了两人词作的不同视角,又比较了他们对待歌姬的情感态度差异[56]。
此外,研究晏殊词与李煜词、姜夔词、谢逸词异同的论文各有一篇。姚念等《论晏殊与姜夔词的异同》一文,从词的内容、艺术特色、题材等方面对二人词做比较研究。晏殊一生生活富足,所以词中主要吟咏生活闲愁闲趣;而姜夔自幼孤苦无依,他的词多抒发漂泊之感和身世之悲[57]。阮崇友《李煜词和晏殊词中的落花意象比较》中,因二人生活经历和环境不同,所以词作中的落花意象各有造诣,又殊途同归。“李煜词中的‘落花’一悲到底,往而不返,晏殊词中的‘落花’却哀而不伤,入则能出。”[58]谢逸与晏殊皆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婉约派的词人,李琦《论谢逸词与晏殊词的异同》一文,从薛砺若在《宋词通论》里评论谢逸的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复得晏欧之婉柔”[59]入手,比较了谢逸词和晏殊词的异同[60]。
目前对晏殊的著作研究偏向于《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研究方法上多以文本解读为主,研究手段较为单一,理论阐释略显逊色。研究角度多是从文学角度入手,仅几篇是基于语言学角度。晏殊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性人物,具有足够价值引起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晏殊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宋代词坛甚至历史文化研究的内涵,为此,学界应加大对杰出词人的研究,创作更多的研究成果,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