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0-03-04乔长虹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课程

乔长虹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

现实的教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创新探索;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教育是当前的,更是面对未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形成了大势,教育面对更大的挑战。因此,建设智慧校园、打造智慧教室、创设智慧课堂、学做智慧教师势在必行。当下的校长们,要解决好“想为、能为、愿为、会为”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改变的应该是教育的生态链——教育信息化,课堂的教与学——智慧课堂,人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评价手段方法——精准个性;而永恒不变的是,育人本质与立德树人、人文爱心与情感交流、成长规律与身心健康、五育并举与全面发展。

一、 背景及现状分析——路径与困惑

(一) 背景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提高教育开放水平,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也提出深化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关于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上海的《2018 基础教育信息化蓝皮书》中给出了两个关键词:深度学习和智能治理。蓝皮书提到,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未来发展的趋势或包含三方面: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再造、沉浸技术与多维学习体验、人工智能与学习范式重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2.0 建设战略合作会议上表示,上海市教委将继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坚持“育人为本”、探索未来教师人技协同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助推上海教育现代化率先实现。

(二) 现状

目前学校个性化教育的困惑与问题在于缺乏具体数据的分析与指导,学生的自我探索和了解是模糊的,自控力和专注力是弱的,自主学习、学涯规划是迷茫的。需要解决以下几个统一:一是创新发展与现实生态的统一;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三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四是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统一。

二、 支持个性化学习——能力与课程

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是教师理念更新,主要做到四有:有机制、有平台、有资源、有课程,这是重点,解决好想做、愿做、能做、会做的问题。

(一) 激励机制

(1) 有针对、有侧重的师资培训,提升信息素养和能力。

(2) 依托“一基地、二院、三中心、四团队、五工作室”模式。

(3) 校本政策保障:专用经费、奖励机制、评优倾斜、名师锻造等。

(4) 专家资源支撑:专家引领,提供专业指导。

(5) 企业院校助力:与大学结对、与企业合作。

学校在实践中锻造了一支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认同、思想境界高、理论观念新、业务能力强、信息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 建立平台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实践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了基于物联网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数智空间”。从2016 年至今,构建了“AI 赋能的柠檬课堂(LEMON)”,初步实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中,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活动为纽带的技术、环境与人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生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注重信息化环境建设,侧重于整合教学管理平台,完善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系统化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促进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和课程共建,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完善与成熟。结合各年级、各试点班实验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形成集教育教学、师生活动、综合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实现信息化环境中新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

(三) 资源共享

资源框架依托课程开设建立,涵盖基础课程资源、实践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资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即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人人平等,都享有创建资源的权利和责任,资源的建设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边建边用;第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即根据学科的“一组一品”特色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各学科的资源主题,搭建各学科的资源目录和结构,根据教学进度,分步实施;第三是定期梳理,整合完善,即每个学期会根据实际情况,从有效性、系统性、统一性等角度出发,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适当梳理、增减、调整和完善。

设计数字化学习主题,学会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基础型课程中,以“一组一品”项目为载体,结合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将“资源库建设、虚拟课堂的互动、三步五环的教学模式研讨、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等加以融合,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方式在学科学习中的有效运用。结合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开设数字化学习方法指导课、信息技术应用拓展课、主题式微百科创建、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课程等,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学会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 课程整合

从功能、形态、要求三个维度来开发实施学校信息化课程。从内容形态上,主要开发学科、科艺信、活动三类课程,分别以学科知识内容为核心,以科艺信(科技、艺术、信息技术)课程为抓手,以各类校园活动为载体,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校本开发,引导学生自主、多元、个性发展。根据数字化学习能力的不同要求,重点从数字化学习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课程三个层面,必修、选修两个要求维度来打造学校数字化特色课程体系。

三、 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平台与课堂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因材施教。主要有几个不同,即学校不同、学生不同、教材不同、教法学法不同、学科要求不同、目标达成度不同,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求变求新。如何做到互联互通,做起来很有挑战性,比如,要做到平台建设与课堂的一致性、后台与前台的相容性、技术与教材内容的融合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统一平台、统一账号、统一用户、共享共建、人机互动。

(一) 课堂

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以“少教多学,精教善学”为教学原则的柠檬课堂(LEMON),将信息技术工具化地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中,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平台、资源,打造“三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即自主、合作、探究,五环即学—问—思—辨—行。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课前学生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课中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检测、统计、实时监控等功能辅助深化学习,课后借助知识管理平台拓展学习,实现局部翻转课堂。

(二)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从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转向“知识流动分享”,从“教师专业指导”转向“学习任务驱动”,从“教师权威掌控”转向“师生角色互动”。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而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也让教师更有成就感。

(三) 学习

从“学习环境、技术应用、课程建设”三个维度构建了以“自主协作、建构创新”为主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四) 作业与测试

学校各类作业、测试均采用网上阅卷与数据录入。每个学生的每一题的答题情况、得分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按照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既可以按知识点,分析整体掌握情况、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找出共性的问题、薄弱的项目,又可以按班级、学生个体,分析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五) 平台与资源

目前学校在信息化平台上积累的资源有:

1. 质量分析平台

有试题资源70640 道,试卷资源21600 套,多媒体资源2100 个。在线测试帮助学生快速、高效检测学习情况,反馈问题,及时矫正。

2. 视频微课平台

有云平台微视频5 万个,创建微课1000节。理科突出重点难点分析、典型例题解析,文科突出核心概念解读、重点题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核心知识。

3. 知识管理平台

学习资源平台创建一级分类16 个,二级分类103 个,创建学习资源词条总数8130 个,资源版本总数15942 条。

4. 柠檬课堂系统

建设课程2053 节次,在线互动教学474节,生成涵盖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试卷等的课堂教学资源998 个。

四、 促进课堂转型变革—— 措施与效果

(一) 具体做法

我们采取的方法如下:①由点到面,分步实施;②先行先试,边试边改;③课题引领,项目推进;④班组管理,教研助推;⑤行政分管,身体力行;⑥诊断研讨,展示表彰;⑦全员全科,常态课堂;⑧新老结对,共进共享。

(二) AI 赋能实现学习转型

AI 智适应学习引擎(包含学生画像、内容模型、教学模型和预测模型)是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教学系统,创新学生学习过程。以AI 赋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教学法—空间—技术框架”的PST 模型,学校进行“数智空间”系统的整体信息化环境建设。同时将知识管理、微视频、学业质量分析三大数字化资源平台,以及AIclass 教学平台、作业辅导与在线测试平台、精品录播平台、互动家园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等集成于“数智空间”内,促进教育教学各领域实现信息化的深度应用。

(三) 四维评价转型

由“学业表现、核心能力、信息素养、职业倾向”组成的“四维评价”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评价的过程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培养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兼顾,从“一统性全面发展”走向“个性化健康成长”。让教师、家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和个性特长量体裁衣,规划最佳发展路径。

(四) 打造柠檬课堂2.0 版

学校全新打造互动课堂系统(基于AIclass教学平台),借助“未来教室”多屏互动,深入践行柠檬课堂,实现学生的互动学习、深度学习。

依托学校“数智空间”平台,创建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开放的学习内容,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进一步构建教室内外的联合空间,构成突破时空的立体多元学习空间。

1. 精准的课中反馈

通过任务提交和作品库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和精准反馈。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完全可以实现在线互动。教师通过截屏、小组讨论、拍照上传、课堂问答、提问、质疑、点评、实录、保存等,真正实现了大范围的学习互动,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真实掌控,也可以对课堂教与学的情况进行实时的保存与记录,留下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足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方便教师随时回顾课堂教学情况。

通过在线测试及时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未来教室”中的教学,数字化程度高,学生学习的途径多,课堂内容容量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学完一节内容之后可以进行在线测试,测试之后可以立即显示作答情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课前利用 “未来教室”教学系统中的测评系统上传对应的试题,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每位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一目了然,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 精准的个性辅导

学校各教研组按照课程与教学要求,将作业录入平台(加三学科分“合格考”和“等级考”两个层次的作业),进行智能化组卷,实现不同难度层次的组卷。同时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可将不同难度的试题发送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拍照搜索解答过程,平台自动推送1~5 道变式题。

作业辅导与在线测试平台可以动态地生成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等数据,为学生把知识点自动归类为“盲点、基本功、弱点、优势、难点、强项”等,由此,教师可以清晰跟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适度干预,实现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与指导。

未来,学校将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全媒体、全场景的智慧校园,全学科、全流程的智慧教学,精准性、个性化的智慧管理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力求让学生具备以“智慧学习、主动发展”为主要表现的学能素养,以“数字意识、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素养,让师生真正成为智慧课堂的缔造者与参与者,智慧学习的设计者、实践者,智慧教育的拥护者、实施者与创新者。

猜你喜欢

信息化资源课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