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2020-03-04欧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题论文

欧军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012000)

以集宁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为对象,通过对近几年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的调查统计,对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青年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科研能力的自信心、学校科研环境、科研实践投入及相关因素等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措施和提升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近三年青年教师科研成果基本情况

根据2016-2018年集宁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统计结果显示,青年教师人数虽增多但课题论文逐年递减,成果数量质量成效不明显。

近年来,我校加快人才引进步伐,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才俊迅速增加,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一大批青年才俊走上教学岗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成为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支骨干。我校现有专任教师618人,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329人,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53%。

本次调研对象是指40周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任教师。现将2016-2018年我校青年教师课题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2016年,青年教师共有273人,申报课题共有9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自治区级课题26项,地方级课题67项,人均完成课题36%;共发表论文222篇,其中,发表于SCI 2篇,EI 15篇,核心34篇,普刊166篇,会议论文集5篇,人均论文81%;本年度青年教师人均课题论文118%。

2.2017年,青年教师共有307人,申报课题共10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自治区级课题45项,地方级课题59项,人均课题34%,与2016相比减少了2%;共发表论文158篇,其中发表于SCI 1篇,EI 6篇,核心21篇,普刊130篇,人均论文51%,与2016年相比减少30%;本年度人均课题论文86%,比2016年减少32%。

3.2018年,青年教师共有329人,申报课题共10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自治区级课题29项,地方级课题77项,人均课题33%,与2017相比减少了1%;共发表论文118篇,其中发表于SCI 3篇,核心13篇,普刊102篇,人均论文36%,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16%;本年度人均课题论文68%,比2017年减少17%。

4.纵向比较,2016、2017、2018国家级课题由6项减少至1项,自治区级课题由26项增加至29项,地方级课题由67项增加至77项。

二、青年教师科研状况的成因分析

(一)科研态度淡漠,科研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到专科的长期办学传统思想影响,本科教学基础差,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素养积累不足,未能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以至造成青年教师科研愿望不高,表现出对待科研积极性不高,或持不屑一顾的态度。我校于2009年正式升本,由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两所中等师范学校合成,教师来源、学历、学力参差不同,良好的科研传统传承缺位,对科研心存疑虑,不重视也不情愿,从事科研仅仅考虑晋升职称的多,碍于面子与同事攀比的多,很少是因为自己喜欢或者自觉从事科研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之,这种“不良”观念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从近三年统计结果分析发现,2016年呈现一种“井喷”现象,申报课题获批多,发表论文多,其原因是该年度准备申报职称评审的人数是最多的一年,并不能说明是我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素养、科研水准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的结果。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对教师职业发展缺乏目的性

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做到有目的性才能更好地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我校近年来入职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生转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时间很短,有的专业教师当年毕业,当年就匆匆上岗;有的坐岗见习一年后讲课,缺乏较为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他们对新入职学校的章程、办学理念、办学规律、办学特色,对高等师范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教学目标、科研方向等知之甚少,特别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知。

(三)心理压力大,从事科研信心不足,科研目标不够清晰

调查显示,我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生存、工作、家庭压力叠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科研信心不足以及科研目标不清晰等问题。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积累,经验不足,再加上青年教师成长缓慢,教师队伍结构短缺,教学任务繁重,能够完成教学工作量已经很吃力,缺少时间和精力;对自身科研准备不足,缺乏科研储备和积累,而且难以从容面对一系列的生存压力。有的青年教师常年在外办班、讲课或从事其他工作,谋取一份报酬,早已将科研扔到脑后了;有的转型放弃本专业而搞别的,没有明确的科研目标。

(四)科研愿望不强烈,科研活动范围狭窄且封闭

因学校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科研信息相对封闭,教师获取最新科研动态和信息相对滞后,教师团队意识淡漠,不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即使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但又缺乏成熟的学术平台,致使科研活动范围萎缩,参与人员限制在小范围内,对科研发展的前沿了解甚少,一些横向课题对外合作和推介缺乏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科研没有个人科研规划或计划,虽然希望自己在科研上有所作为,但由于主客观诸方面的因素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效率不高,成果不多,尤其每年申报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更是凤毛麟角。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一)守正创新,增强科研能力提升意识和自觉性

调查发现,我校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对从事科研兴趣不高,在时间上精力上不愿意多投入,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烈,以为科研是教师额外的事情,与教师本职岗位无关,搞科研没什么用处。也有部分教师在各种压力下急于求成,想尽快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准,刻意追求论文的数量,也有的干脆“花钱买论文”,一年内发表十几篇“论文”等等。简析这些不良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过分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学术素养不高,缺乏正确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观念,主观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诸如重视功利、盲从学术权威、计较个人得失、缺失奉献精神等。针对上述错误认识,若想提高科研活动,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意识,努力增强从事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摆正科研与教学之关系,加强团队合作,以科研促教学

据调查反映,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做科研“既花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太费劲,得不偿失”,搞科研不如讲课搞教学“实惠”,“多带课有课时费”“有回报又计工作量”,认为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不明显,感觉可有可无,把教学与科研完全割裂开来,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对科研工作的参与热情。加之,青年教师经验不足,自信心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缺少团队合作意识,仅凭个人力量“冲杀”,未免势单力薄,难以形成合力。由于他们资历浅薄、教学课时繁重,很难竞争到科研项目,真正获得项目的机会不多,对学科学术领域前沿创新成果信息了解滞后,是导致青年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

(三)健全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实现管理服务的人性化

尽快改革我校现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科研评价体系应尽快采用多元化的标准,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专业及使用双语教学岗位的教师,应区别对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我校蒙古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任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审、聘用、计算课时工作量时,实施差异化、人性化管理制度。必须建立有利于学校、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转型发展的制度机制。要把教师搞科研投入的时间折算成课时,一并计入课时量,将课时费额度体现在绩效工资中。

(四)搭建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平台,改善科研条件,提高待遇

学校要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搭建科研平台,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科研基金”,开辟青年教师“绿色”通道,营造舒适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下力气改革职称评聘仍然沿用几十年不变的办法,摒弃“论资排辈”的老做法,应在各种评先评优机制中特别制定40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制定鼓励办法,有计划分学科扶持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尽快让他们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的晋升提供畅通的通道。

(五)建立青年教师进修培训长效机制,提供畅通的职业发展路径

立足集宁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的实际,从制度设计着手,建立健全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完善相关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计划,健全长效机制,从思想上打消青年教师“高不成低不就”和“眼高手低”的问题,充实理论知识和经验技能的积累。同时要及时总结青年教师在科研道路上发生的种种遭遇,及时予以指导,汲取教训少走弯路,让每位青年教师有机会充实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补齐知识恐慌短板。设立青年教师专项培养基金,专门用于支助青年教师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学术交流和成果的奖励。每年有计划从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遴选若干名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交流访学,实现青年教师在职培养提升全覆盖。

(六)加大关怀力度,营造和谐环境

学校应对青年教师实施倾斜政策,要考虑青年教师,尤其要关注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发展,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他们排解困难,让青年教师安心、专心、静心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开展有关德育、心理教育的培训和活动,更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青年教师丰富单调的生活,助力青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课题论文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