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3-04华树春
符 斌,华树春,张 骏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0 引言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传统经济向数字化快速转型。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了数字化的深刻影响。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贸易得以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作为数字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仅在2019年的出口规模就达到8.03万亿元,即使在受到疫情冲击的2020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的进出口增长26.2%,为我国出口贸易提供了新动力[1]。由此可见,数字贸易的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
随着数字贸易的高速发展,外贸人才的需求和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致使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有哪些困境,如何提升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水平,以适配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数字贸易的概念内涵着手,探讨高校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高校国贸专业提升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1 数字贸易概述
1.1 数字贸易内涵
数字贸易最早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2013年发布的《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提出,其将数字贸易定义为“通过互联网技术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在此定义中,USITC较狭隘地将数字贸易的交易标的限定在音乐、游戏、视频、书籍等数字内容,以及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范围内,严重和现实经济相脱节,因此,2014年,USITC对定义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和补充。经过几年发展,当前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实现传统实体货物、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高效交换,进而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并最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新型贸易活动,是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拓展与延伸”[2]。此定义将数字贸易的范围从数字产品拓展到与传统贸易相关的产业,将传统贸易与数字技术紧密联系起来。
从概念的发展可以看出,数字贸易是传统贸易和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式。首先,数字贸易极大地提升了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3]。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可在不同的地理局域内,在任何时间从事贸易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数字贸易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性[3]。通过对数字技术的使用,数字贸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缓解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市场进入的壁垒,使竞争更加充分。然后,数字贸易促进了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分工合作[3]。由于数字技术的使用,政府可以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可以更加宏观并快捷地进行调控,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避免盲目性。凭借上述特征和优势,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2 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使数字贸易已成为大势所趋。2011—2018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超过6%,数字服务出口规模从20 783.9亿美元增长到29 314亿美元,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如火如荼[4]。
当前,依托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进入数字贸易的高速发展阶段。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已处于世界领先的5G技术,持续推动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贸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已位居世界前列[5]。《中国数字贸易和软件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我国软件出口达375.56亿美元,是2011年的2.6倍[5]。工信部《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共实现收入3 460亿元,同比增长17.6%;根据《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营销收入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根据相关报告,我国到2030年数字出口价值将增长207%,达到人民币5万亿元,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1]。由此可见,我国数字贸易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尽管我国数字贸易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仍有不小差距。在2018年,我国数字服务出口额为1 314.5亿美元,仅仅占世界的4.48%,远低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4]。因此,我国应抓住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努力打破既有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提升国家竞争力。
2 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困境
数字贸易为我国提升贸易竞争力水平提供了新路径,而产业的升级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为推动数字贸易不断发展,新型数字贸易人才成为“刚需”。埃森哲2018年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指出,数字化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数字化的转型。根据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给严重不足[4]。对数字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新模式催生新需求”。作为对外贸易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数字贸易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贸易人才的主要输出阵地,高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数字贸易对高校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与社会对人才日益提高的综合素质要求难以匹配[6],面临着诸多问题。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主要面临如下困境。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尽管诸多已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是以教育部《贸易与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但并未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校定位,以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同质化严重,使数字贸易人才产出质量受到影响。
2.2 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
数字贸易在我国蓬勃发展,使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几年来每年对数字贸易的岗位需求在200万以上[7]。数字贸易是相对较新的商务模式,需要既能熟练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又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双技能”人才。然而,当前高校仍以传统模式培养贸易人才为主,一些院校跨境电商实践、实训条件也尚不完善,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外贸企业的需求[8]。同时,高校对新型产业和商务模式的人才培养往往相对滞后,更加加剧了人才输出与数字贸易行业的不匹配和严重脱节。
2.3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旧、宽、窄”三方面问题。首先,课程体系仍以传统贸易的理论和实践为主,未能及时做到知识更新以适配快速发展的数字贸易新模式;其次,课程体系过于宽泛,专业特点不突出,方向不清晰,导致学生对数字贸易的核心知识掌握较浅,缺乏竞争力;另外,部分课程过于离散,难以构成有机的数字贸易课程群,致使学生学习知识不成体系,知识出现空白点。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效果。
2.4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备数字贸易相关背景的师资力量较为短缺。尽管部分高校已开设相关课程,但任课教师多从原专业转型而来,自身知识体系并不全面,甚至有教师还在“边教边学”。同时,教师对数字贸易的实战经验较为缺乏,在知识讲授时,往往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 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提升策略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应积极地发挥多方力量进行优化和整合。高校在教育部《贸易与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充分突出专业和院校特色和亮点,准确定位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数字贸易发展的新型外贸人才。
3.2 深化产教融合
高校与外贸行业企业不断深化合作,使培养的人才更直接地服务于数字贸易产业的发展。高校可选择有品牌声誉和合作意愿较为强烈的外贸企业进行共建合作。数字贸易的深化也降低了校企合作的成本,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将学生“走出去”的传统实习模式改为企业“走进来”的新型实习模式[9]。因此,贸易企业帮助高校了解市场人才需求,认识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并为高校提供实战平台,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字贸易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更好促进产业发展。
3.3 优化课程体系
调查统计显示,企业对数字贸易人才的专业需求仍以国际贸易专业(70.1%)和电子商务(59.9%)专业为主。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数字贸易领域的重要支撑知识。因此,对于专业理论课,应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优化。在已有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群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电子商务类课程,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网络(互联网)营销等相关课程,以此作为经贸类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实践课,配备专业的贸易模拟软件,将理论和上机实践紧密地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推进校企共建课堂,聘请企业专家直接面向学生讲授,学生可到实习基地学习和实践,以提升对数字贸易的实操技能。
3.4 发展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综合教学能力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师资力量专业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首先,大力引进企业导师。聘请外贸企业内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人员到高校担当导师,将贸易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自身积累的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与高校专业教师携手培养数字贸易人才。其次,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从自身挖潜。国际贸易专业内教师已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数字贸易领域的培训进修,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及时“充电”,与时俱进,保持知识的新鲜度。为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师交流和进修的频率。最后,应积极培养“双师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使教师成为既具有学校的教师资格,又能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及素质的国贸专业课专任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把握贸易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更加“接地气”地提升自身的数字贸易水平。
4 结语
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新型贸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必须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外贸企业深度融合、提升师资力量、优化课程体系等方法,通过与企业、行业、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基于“校企协同”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字贸易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