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2020-03-04徐红丽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者教学内容

罗 奇,徐红丽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0)

0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始进入学校的教学之中,微课程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强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传统课程更为直观快速、切中要害,学习者能够被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实施ARCS模型有效推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界面多个维度框架的融合,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微课程的内容结构,促使微课程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成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目标。

1 微课程和ARCS模型教学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发展,微课程成为当前互联网短视频教学中的主要载体,随之呈现出的教学模式包含了可汗学院、慕课、翻转课堂等,都是在微课程形成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设计理念以及开发目标而形成的模式。当前的微课程主要就是提倡将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精简,以较短的时间,强化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习者的教学质量。虽然现在学术界对于微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者倾向于将微课程定义为在较短时间内、融入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以短视频模式呈现出的教学活动。微课程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5~10 min,一般会以单一的课程知识点或者一个知识内容体系为基础进行讲解,而且展示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通过实验进行有效展示、习题演练和过程讲解,针对集体出现的错误或者认知误区进行答疑解惑、专业技能的观摩演示等,都能够包含在微课程当中,并经过精心的设计之后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单一内容的微课程能够以有限的时间推进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从而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获取知识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形成一个获取成就感投入新一轮学习的有效闭环[1]。

ARCS模型四项要素包含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合成优化之后就是当前所认知的ARCS模型。ARCS模型中的四项要素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教师在落实ARCS模型时需要注意课程推进方案的设置,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将学习动机以相关知识内容、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成就感而获取的自信以及最终参与教学内容演练时的满意结合在一起进行。ARCS模型中“注意”主要指的就是将学习者自身的注意力落实到学习层面,只有能够吸引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才能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促使学习者主动且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内容;“相关”主要就是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未来的学习目标相结合,要求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以及认知水平获得有效提升,学习者能够明确地了解自己学习之后会获得什么以及能够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自信”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在订立目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为了学习者达成目标而订立的基础,学习者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要以相应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目标,从而在有效达成学习的预期目标之后获取足够的自信心;“满意”主要是要求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正面的印象,在优质印象的基础上保持对学习内容的良好动机,从而促进新一轮学习计划的有序实施,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2]。

2 ARCS模型下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ARCS模型的设计本身是具有一定挑战意味的,要基于原本知识内容进行宣讲,在此基础上设立符合知识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的教学目标,以达到目标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这些目的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要以清晰的落实思维和体系化教育理念才能有效落实教学实践,在推进当前教学与动机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微课程自身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之间直观的明晰性以及关联性[3]。

2.1 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明晰性

ARCS模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课堂授课的类型不一样,微课程的教学不仅是整体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当前教学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最终归宿,能够明确体现出教学评价所立足的依据,同时本身也具备明确的目的以及简明扼要的特征。明确的明晰性只在于当前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展示出的教学意义,通过对整体学习各个阶段、各个知识类别、各个难点重点的分类与统筹,推进当前微课程自身未来目标的优化发展。同时也需要注意,要对微课程教学的总体类型以及微课程设计中的层次感有明确的规划,在后期进行学习过程中实现优化选择,筛选最佳方式进行内容层面的表述,以此为基础推进当前教育模式的优化发展,明确教学理念[4]。

ARCS模型在教学融入之初就明确地告知学习者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在第一时间就确定学习目标,能够以目标为基础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者可以在原本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基础上向学习目标奋进,当达到目标之后就能够建立自信心。微课程本身与传统课堂的教授方式存在区别,授课时间较短,因此一开始就要明确学习目的,给予学习者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方向,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关联性

微课程的教学目标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根据ARCS模型的发展,不少学习者在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中会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技能,能够形成一个最符合学习者自身实际的动机激发以及维持的体系,以体系作为目标进行细化的学习,将每个阶段以不同的目标进行划分,最终达成学习者整体知识体系的建立。大部分的知识内容是形成体系化的,要将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要在微课程教学中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推进学习者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内容,就像拼装拼图一样给予学习者更多学习的乐趣与动力,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机制。但是某一课程内容的微课程往往内容指向较为简单明确,但是如果需要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各个课程以及知识点之间就需要有相关性,既能够承上启下又能够加强知识内容之间的有效关联。知识不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逐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以一个个微小的目标作为基础台阶,在此基础上形成目标的优化转型,以体系化的方式将整体化的知识进行分解,化整为零逐步实现基础的学习目标,在建立学习者自信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多个微课程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以及逻辑层面的关联性,能够促使学习者在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提升对学习的整合力度[5]。

3 ARCS模型下微课程的学习内容设计

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学习的方向,而其中教学内容的划定则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学习内容是微课程设计的核心,能够有效推进ARCS模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实施。

3.1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构成设计

要抓住构成设计中包含的成分要素,学习者对于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有具体流程参考,单一的课程也需要进行成分的筛选和优化设计。首先,需要提取课程内容的核心知识要点,围绕着核心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化的筛选以及设计工作,同时要注意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以及实践意义;其次,要注意拓展知识内容,加强核心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借此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加强核心知识点的向心力,保障学习者能够对知识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最后,注意在讲解知识时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尤其是在列举事例方面,可以采用青少年更有兴趣的方式进行,提升学习者对微课程讲授的关注度[6]。

在中小学阶段要进行ARCS模式下的微课设计时,可以采用以动画影视吸引注意力的模式,强化学习者自身的关注点,以此引发授课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在其中加入师生之间的交互,比如现实生活的内容融入或者简单问题的提问,促使学习者建立对课程内容的自信,留下相应的问题给予学习者思考空间,最后采用软件交互的模式及时获取学习者的回答,针对问题内容进行有效反馈,能够实现学习者满意度的提升。

3.2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表现设计

在ARCS模型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内容层面的表达,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以图片、文字、实验、动画等模式突出教学重点,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教师的教育意图,强化重点难点,促使学习者了解其中的知识含义。

由于人类优先选择注重自己关注的内容,微课程在进行内容素材融入时需要参考学习者的年龄、关注点、认知理念,分析学习者特点,采用符合学习者爱好倾向的模式优化课程内容[7]。

4 ARCS模型下微课程的指导界面设计

ARCS模型背景下要结合当前微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优化指导界面的设计工作,保障学习者在视觉上获得更好的体验,同时借助设计能够体会到隐性以及显性的教学内容,推进学习者有效达成提前制定好的预期学习目标,推进微课程教学能效的优化发展。

4.1 微课程指导界面中的布局设计

布局设计要求在ARCS模型视域下,将页面内容微缩化,在有限的时间强化知识内容,促使学习者学习时能够迅速获取重点要素,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在视觉、听觉方面突出重点,强化构图和颜色的应用,便于学习者通过观看就能以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内容。

要进行指导界面的设计还要考虑微课程本身是动态视频,因此需要融入动态模式,尤其是在动态场景的切换、弹窗提示等标注以及画中画演示中,更需要提升学习者的临场效应,促使学习者注意到整个微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部分。

4.2 微课程指导界面中的交互设计

要重视指导界面中的操作环节,给予学习者自主学习、选择学习模式的自由,给学习者一个放松的空间,让学习者能随时快进或者暂停视频优化学习效能。

微课程自身需要以测试模式来优化学习者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这是微课程中必要的交互,也是在ARCS模型中必要的动机支持环节,因此就需要做好最终的测试工作,将学习者对微课程教学的记忆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起来,形成测试闭环,达成最终的ARCS模型教学目的。

5 结语

在当前ARCS模型的视角下,要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并非教学模式想要达成的终极目标,ARCS模型最终目标是维持长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足够的满足感,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之后以自律模式促进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ARCS模型中的动机优化,配合学习动机激发以及有效维持的战略,就需要针对微课进行全面型设计,立足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指导界面设计3个方面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习者教学内容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