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慢性心衰的关联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2020-03-04韦建侠程媛媛许纲正

贵州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射血左心室心衰

韦建侠 程媛媛 许纲正

(1.陕西省友谊医院心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8;2.富平县中医医院内四科,陕西 渭南 7117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以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为直接病理变化,可致心肌血氧供应困难,诱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类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表现,也是冠心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1]。本文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慢性心衰病情存在关联,为患者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轻),各142例。观察组:男74例,女68例,年龄58~71岁,平均(62.8±3.4)岁。对照组:男75例,女67例,年龄58~72岁,平均(62.6±3.5)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均符合《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6)中的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无慢性心衰病情表现;非冠状动脉不可逆性损伤;精神障碍无法依从分析。

1.2方法

1.2.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级 采用冠脉造影技术获取病情资料,以改良Gensini评分为基础指标,对患者冠脉病变情况进行评析,冠脉不存在异常病变,记零分。见冠脉狭窄性病变,但范围不超过25%,记1分。见冠脉狭窄性病变,范围26%~50%,记2分。见冠脉狭窄性病变,范围51%~75%,记4分。见冠脉狭窄性病变,范围76%~90%,记8分。见冠脉狭窄性病变,范围91%~99%,记16分。见冠脉狭窄性病变,范围90%以上,记32分。对各等级得分进行叠加,>32分,评定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32分,评定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轻”[2]。

1.2.2心衰分级分析 以美国心脏病学会出具的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为金标准,初步对患者进行分级,独立进行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标准为四级:患者患心脏病,但日常生活无异常,劳动时无发病、心悸、气喘症状,为Ⅰ级;患者患心脏病,日常生活不受到明显影响,从事体力劳动时,可引发疲劳和心悸等症状,可见心绞痛,为Ⅱ级;患者患心脏病,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从事轻微劳动,可引发疲劳和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休息时不发病,为Ⅲ级;患者患心脏病,日常生活中、休息时均可发病,劳动和运动后加重,为Ⅳ级[3]。获取上述分级结果后,另以患者影像资料、临床病历资料为依据,分析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肥大、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评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以上述定量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上述因素临床应用价值的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50~70%,为正常,左心室肥大、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以多普勒彩超、24h动态心电图获取基本资料,以《中国内科疾病诊疗指南》(2017)[4]为金标准对上述症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心功能分级 对照组Ⅰ级27例,Ⅱ级74例,Ⅲ级23例,Ⅳ级18例;观察组Ⅰ级12例,Ⅱ级35例,Ⅲ级63例,Ⅳ级32例。对照组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左心室射血分数 对照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2.4±2.3)%,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7±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166)。

2.3左心室肥大、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对照组左心室肥大48例、心脏增大44例、心律失常发生率37例;观察组左心室肥大61例、心脏增大82例、心律失常发生率66例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并非独立性疾病,多为心脏病变中晚期表现,病理变化可见于心肌、冠脉等处,冠心病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5]。从病因层面上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堵塞等病变会导致心肌血氧供应不足,急性期表现为胸闷、心绞痛等典型临床症状,慢性期则持续影响心脏功能,即便缺乏临床表现也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等进行性疾病[6]。从发病机制上看,冠心病患者仍需要借助冠脉向心肌提供血氧,短时、少量的血氧供应不足,仍处于心肌代偿能力应对范围之内,不会导致患者心脏严重病变。持续的冠脉功能恶化、血氧供应异常,使患者心肌失代偿,可逐步导致不同程度的局部损伤等问题,最终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体现了患者病变的过程[7-8]。

在此前学者的研究中,慢性心理衰竭的因素复杂,包括各类病毒感染、心肌病、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冠心病亦是诱发慢性心衰的因素之一。慢性心衰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意味着该疾病病情往往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9]。有学者分析发现,冠脉狭窄情况越严重的患者,其心脏结构学结构的异常越明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心脏增大等,发生率可达到40%~60%左右,较冠心病病情轻微的患者更高[10]。也有学者发现,冠脉病变严重的患者,左心室功能受累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较高,病情也偏重,可见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问题[11]。此外,患者在进行性疾病的影响、冠脉病变的影响下,往往可见心脏功能异常情况,包括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在30%~40%左右,冠脉病变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12]。上述变化与患者心脏功能分级具有正相关特点,通常患者的冠脉病变越严重、心率失常、左心室肥大、心脏增大的发生率越高,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越不理想。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不理想,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左心室肥大、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慢性心衰的关联,带有一定正相关特点,尝试将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信息应用于临床,需对相关病理变化的关联进行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冠脉功能异常且持续恶化后,其心脏的收缩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搏动无力,无法将心室内血液完全注入动脉,因冠心病无法根治,冠脉病情的恶化,会持续降低心脏收缩能力,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异常。左心室肥大是冠心病常见症状之一,心肌持续缺血,左心室作为心脏核心结构受到病情影响,可见增生性疾病和解剖学结构的异常,如心脏增大,少数患者可见左心室肥大,但发生率相对不高[13]。心律失常可见于冠心病急、慢性阶段,从病理变化的角度上看,患者冠脉的病变导致心脏功能恶化,无法向机体组织和神经系统提供足量血氧,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对机体的控制能力也出现波动,使心脏无法保持常规规律性搏动,导致心率失常等症状。此外,因冠心病自身诱因复杂,部分冠心病病因也可累及心脏功能,如偏高的血脂、血糖含量等,上述因素和冠心病冠脉病变的综合影响,也可加重心衰病情或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直接诱因[14]。

从临床价值的角度上看,在明确了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慢性心衰的关联后,可将其变化规律用于临床,作为心律失常、心脏增大诊疗的参考指标,如冠心病患者病情持续无改善,影像资料见冠脉狭窄样病变,应警惕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提前通过介入治疗进行干预[15]。本次研究的不足在于,所选病例数目不足,无法充分反映患者冠脉病变、慢性心衰的所有情况,范围上较为狭窄,后续工作中应尝试扩大研究范围,为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射血左心室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