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多元表征 支持幼儿游戏
——以大班角色游戏“我们上课了”分析与解读为例

2020-03-04盛月红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经验想象动作

盛月红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鹿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407)

受幼儿经验的影响,大班角色游戏中的主题越来越多,在游戏中能运用语言、物体、肢体等各种表征促进游戏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一、表征解读:能更好地了解、支持幼儿的游戏开展

表征是知识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和存在方式,是指信息记载或表达的方式,能把某些实体或某类信息表达清楚的形式。

多元表征是运用语言、艺术形式或其他物体作为实物的象征或替代物,由象征性形象或符号引起不在眼前之物或没有作出的动作的心理活动。

通过表征解读,了解幼儿“表征”的发展。5至6岁幼儿已不在乎替代物的形象是否完全逼真,甚至可以用语言来塑造想象的情境,用语言补充细节而不依赖实物。到理解物体所代表的意义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表征解读,能够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情绪情感、各领域发展的前期经验、判断其当下的发展水平,可为客观评价幼儿提供科学的依据[2]。

二、案例解读:我们上课了三个片段多元表征深入剖析

我园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无论在哪一类游戏场地,幼儿都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角色游戏,以下是在大班建构游戏中的角色游戏。

案例描述1:我们上课了

片段一:做数学题

B:考考你们,小明买了19个苹果,送给小红10个,还剩几个?

C:9个。

B用手上的细长木头在正方形木板上划了一个勾。

片段二:学写字

B:停,我还没教你们写呢!

A和C用手中的长木头在砖形木头上划了起来。

片段三:美术课

B:把美术本拿出来。

B做兔耳朵的样子:今天我们画什么?

A和C答道:兔子。

A和C在砖形木头上画。

B在砖形木头上边画着边说99分。

表征使用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对物品的替代从单一的替代逐步演变为组合替代。

(一)角色动作表征

5至6岁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表征方面受到个人思维的影响,他们能同时运用语言和动作表征,把游戏情节相互串联,或引发新的游戏内容和情节。

1.角色动作表征整合游戏内容

如B女孩在表1片段一中“打√”的动作、用手做兔子耳朵的动作以及在砖形木块上画分数的动作等表征行为,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和联想,把整个教学活动游戏自然地串联和整合。

2.角色动作表征引发创造想象

游戏动作表征既反映了现实行为而又高于现实行为,使得游戏行为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也使游戏更具趣味。典型动作“用细长木头在正方形木板上教写字”是由各自拥有相同材料所引发的模仿性动作。B女孩由最初的“打勾批作业”动作行为发展为“收作业、打分数”的动作行为,从最初由材料想象出游戏行为,发展为由游戏行为拓展孩子对材料的替代想象。看到了大班孩子角色游戏的假想性行为与材料替代的发展曲线。

(二)角色语言表征

幼儿能在游戏中使用语言表征让同伴知道游戏将向哪儿发展。离开了语言表征,幼儿没有办法追随共同的游戏主题,游戏就会随之瓦解。

1.角色语言表征判断角色身份

游戏中最复杂的方式是以角色身份进行谈话。技能熟练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利用教师、医生等角色语言表征给出建议或指导同伴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图1中三位女孩的角色适宜性语言都在95%以上,说明其角色稳定性较高。

2.角色语言表征促进游戏主题

幼儿在游戏中用语言表征和同伴进行指导和交流,可达到推进游戏的目的。片段一中,通过B女孩的语言表征,使游戏主题从教数学题向写字发展最终到上美术课,其中都是由幼儿的语言表征引发。

(三)基于表征解析的游戏经验分析

角色游戏中,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活经验越丰富,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就越高;生活经验越贫乏,他们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就越低,这一特性在本次游戏中非常显性。

1.生活经验影响表征水平的高低

教师和幼儿每日的互动了解了教师的行为,他们在游戏中模仿教师上课的动作语言,也是生活经验在游戏中的体现。

2.主题活动中生成的游戏表征水平较高

表2分析,游戏经验来自大班主题“走向小学”。通过参观小学、我知道的文具等活动,在亲身经历、体验和感知中积累了经验。在游戏中,他们将积木演变成各种小学生的课本、文具等,从而拓展了游戏内容。

三、支持助推:基于多元表征解析后的多维策略

对幼儿游戏中的表征进行解析,目的是让教师深度了解幼儿,从而有更适宜的支持和推进策略。

(一)做足游戏故事表征文章,支持幼儿游戏

游戏故事表征,既是幼儿对游戏的回顾、也是幼儿综合运用符号、文字等对游戏中产生的问题的一个梳理、总结和反思。

1.“游戏故事”表征,了解幼儿的个性化思维

教师在判断和识别幼儿游戏发展路径的同时应给予支持和引导。游戏结束后,鼓励幼儿及时进行游戏故事表征,把游戏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或过程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表达,可以反思自己游戏的行为,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游戏。

案例描述2

A:我们缺一块可以移动的黑板;我发现有轮子的箱子,可以当移动黑板的架子。

B:我今天是老师,我们上了语文课、数学课,还上了图画课,我们玩得很开心。

C:我扮演小学生,我们用长方形的木板当本子,细的木条当笔,还用一个圆的木板当桌子,搭了很多椅子,我觉得很像的。

三位幼儿玩同一种游戏,但最终带给她们的是不同的游戏体验和感受。A指向解决问题、B指向情绪情感、C指向游戏流程。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表征、表达中识别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幼儿进行适宜的引导和推进,支持幼儿的后续发展。

2.拓展表征路径,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我们应把游戏故事表征延展到更深的层次、更宽广的路径。在对视频解析后,班级开展“我心中的小学”故事表征,有的表征了小学体育课、有的是小学运动会、还有的是小学生上课的场景,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幼儿在表征的过程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和梳理,内化成为自己的新经验,游戏水平产生螺旋式上升。这些“故事”的出现,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了微妙的、积极的关系,我们彼此更了解对方,更依赖对方[3]。

(二)丰富生活经验,促进游戏持续开展

游戏中三位女孩对“小学”的认知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上小学也有了正面、积极的意愿,但对于入学经验还停留在粗浅的物质环境、学习特点等表面认知。深入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等深层次认知还有待提高。我们应重视一日生活环节中幼儿生活、劳动、规则等方面的培养。做计划书,合理安排时间、整理书包、去文具店观察比较各种文具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回归到角色游戏中时便能自然自如地运用。

(三)提供多元材料,支持幼儿多维表征

在本游戏视频中,幼儿的游戏材料为积木,相对单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多种类型材料构成的游戏环境,如高结构的书本、书包;半成品的一些纸盒等,丰富、可供选择的材料能让幼儿的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经验想象动作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动作描写要具体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