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教育路径对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3-04卫培忠
卫培忠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361)
肝癌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数据显示[1]:肝癌的死亡率约为23.7/10万。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围手术期科学、完善的护理措施无疑是手术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本文探讨了快速康复教育路径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肝癌患者均经影像学、手术病理学确诊,符合全国肝癌协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2],具备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排除血肌酐水平超标、资料缺失、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3.17±1.89)岁;病程9个月~4.8年,平均(2.64±0.27)年。实验组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51~76岁,平均(62.89±2.04)岁;病程11个月~5年,平均(2.68±0.54)年。两组肝癌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实施常规护理:病情观察、临床检查、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疼痛护理、康复护理等。另予以实验组患者快速康复教育路径:①胃管护理:术前为患者留置胃管,术后,患者清醒后可以撤管,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②饮食护理:术前禁食时间6 h、禁水时间2 h,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胃肠道清洁。术前2~3 h可以饮用10%的葡萄糖水300~400 mL,但要分开多次饮用。③并发症的预防:术前为患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注射液(8.25 mg/kg)+帕洛诺司琼(0.25 mg),通过合理应用激素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为改善预后奠定良好基础。④保温措施:术中,通过电子加热仪、保温毯等措施为患者保暖,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输注药液、血液之前加温到37℃左右,同时控制好患者呼吸道的温湿度。⑤术后护理:在患者还没有从麻醉中苏醒的情况下,可帮助其进行被动活动。清醒后6 h,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隔2 h更换一次体位。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恢复情况、饮食情况、活动能力等,在不影响病情恢复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活动方案,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并控制活动量与活动强度。术后6~24 h,食用少量的、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术后24~36 h,可以循序渐进的过渡到正常饮食。⑥心理护理:围绕患者的年龄、性格、学历水平采取个性化的健康宣教,用患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解肝癌的健康知识。阶段性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疏导,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1.3 观察评定标准[3]
术后应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四项: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每项指标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 躯体健康 情感职能实验组 50 82.39±5.87 81.46±5.92 80.63±3.59 76.45±3.28常规组 50 72.03±3.37 71.24±2.86 71.37±4.61 70.52±1.86 t 8.3792 7.6124 7.3518 5.7419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患者自身的性格、心理特点、家庭和社会关系、经济情况等,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从而盲目滋生出各种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因此,针对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应重视健康知识的宣教。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根本目的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最先提出快速康复理念的是丹麦医生Kehlet,这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围绕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需求所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极大的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紧张、痛苦以及应激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康复教育路径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肝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