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03-04周学会龙光宇何贵立
周学会,龙光宇,何贵立
(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手术作为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好坏[1]。决定手术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临床医护人员综合水平以及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常规管理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67岁,平均(45.36±6.67)岁。风险管理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4~68岁,平均(45.75±6.58)岁。纳入患者均以手术方案治疗,排除认知缺陷及沟通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干预方案为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组患者的干预方案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1)管理培训考核,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均需接受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相关的考核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管理能力水平;(2)定期风险事件总结,定期在相关医护人员中组织风险事件总结会议,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风险案例及暴露出的隐患问题总结,于会议内部针对总结内容讨论分析,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然后实施,以不断降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评估风险,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3)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每次依照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实施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随后针对缺陷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完善措施,不断对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完善,保障手术安全。
1.3 观察指标
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处理,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掌握水平
风险管理组风险管理行为、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以及风险意识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掌握水平(±s,分)
表1 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掌握水平(±s,分)
?
2.2 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风险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主要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从管理培训考核、定期风险事件总结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三方面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干预。
管理培训考核主要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参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培训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为确保培训措施落实到位,可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以减少滥竽充数的情况[2];定期风险事件总结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对一段时间内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对在其中暴露明显的风险事件及相关隐患问题集思广益,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避免风险事件再次发生[3];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主要根据每次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后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不断对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安全。在本次研究中风险管理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对风险管理防控知识进行掌握,同时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