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 及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
2020-03-04凌霞敏
凌霞敏
(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上海 200040)
引 言
在临床老年群体常见的诸多疾病中,老年痴呆十分多发,而且近年来呈现早发趋势,发病年龄日渐低下,作为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生活功能会日渐减退[1]。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临床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选取传统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程序是否呈现出护理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均为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并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原则要求,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患者年龄在62-79岁之间,平均(67.5±4.1)岁,经过临床明确诊断,病程在0.5-4.5年之间,平均(3.17±0.34)年。患者符合老年痴呆的轻中度的标准要求,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并且近半年里进行性加重,规律进行用药治疗,采取相关护理干预。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开展护理,积极开展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并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所有常规基础护理同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根据其风险的差异,调整临床护理方案。具体包括:①预见性强化安全护理。着重加强临床用药安全和生活安全的管理,每次用药经过医嘱查对送药到口,药物放置在患者无法接触到的位置[2]。②预见性强化饮食护理。采取适当热量、高纤维、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纤维素摄入,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腹部按摩。
1.3 观察指标
选取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估生活质量,并利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定临床患者的心理状态[3]。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临床各项评分中,干预之前所有患者的MMSE、ADL、QOLAD、SAS、SDS情况均无明显不同(P>0.05),但分别开展干预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MMSE、ADL和QOLAD评分明显升高,而SAS、SDS评分明显降低,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证明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前后的相关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前后的相关评分情况对比
3 结 论
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疾病起病隐匿,其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呈现进行性进展,早期仅有轻微的记忆力减退,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干预,后续进展速度会不断加快。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具体应用主要是从常见的风险以及护理质量隐患入手,契合患者现有的生理心理健康情况,对常见风险采取适宜性的护理干预,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4]。
如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带来的效果比传统护理方法更好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评分方面得到明显提升与优化,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