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0-03-04华锦嫦
华锦嫦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患者股骨粗隆间部位遭受外力作用而使其外展、扭转、内收所致,如果干预不及时,极易引起畸形愈合,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大,且伴有诸多骨科之外的其他疾病,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难度,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2]。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微创治疗理念的逐步普及,通过微创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面临残疾以及死亡的风险,缩短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减低其治疗经济负担,极大的满足了医患双方利益[3]。本研究以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了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收时间为2019年01月--2020年06月。通过单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入组标准:接受PFNA固定;意识清醒,能够良好交流沟通。排除标准:精神系统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50例。研究组包括24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77-95岁,均龄(86.5±4.7)岁。常规组包括25例男性和25例女性,年龄78-95岁,均龄(86.8±4.9)岁。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50例患者常规护理,根据骨科病房制定的标准流程进行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50例患者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即(1)术前准备。PFNA固定术前48h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将患者迎接入院之后,当日遵医嘱采血送检,并在当日完成无需排队预约的心电图检查、胸片检查等项目。入院第2d,协助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包括下肢动静脉彩色超声、心脏彩色超声。手术实施前24h,认真核查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备皮,告知家属提前备好术后需要用到的生活物品。除此之外,术前加强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畏惧感,增强治愈信念。(2)术前预防性护理,夯实手术基础。认真观察分析患者检查报告,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针对性处理,若有必要,可考虑专科会诊。若是检查报告提示正常,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做好预防性干预,包括①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扩胸、吹气球、深呼吸、有效咳嗽,向家属示范正确的叩背促排痰技巧。同时每日进行1次雾化吸入。②深静脉栓塞预防。穿戴弹力袜,尽快予以足底泵处理,鼓励其早日锻炼,比如收缩股四头肌、踝泵运动等,2次/d,20min/次。③尿路感染预防。每日帮助患者清洁会阴,若患者尿潴留,加强尿管干预,另外,可穴位艾灸关元、气海、双水道。④便秘预防。为患者提供粗纤维食物,多饮水,腹部热敷,神阙穴位贴敷大黄粉,若有必要,可考虑清洁灌肠。⑤压疮预防。在患者臀部垫上防压垫,容易压迫的部位可涂抹赛肤润,骨突部位贴敷泡沫敷料。⑥谵妄预防。人性化关怀患者,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3)术后病情观察。考虑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大,术后持续心电监护以及24h低流量氧疗,密切留意患者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积极主动观察患者患侧皮温、感觉、血运以及足背动脉情况,将患肢适当抬高30°,外展,保持中立位。(4)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基于术前预防性处理的基础之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同时关注手术切口变化,确保局部敷料整洁、干燥,以防患者伤口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床边坐起时间、下床步行时间、住院时间;(2)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的评价以Harris评分表[6]为主,总分100分,主要评价患者疼痛、步态、活动度以及畸形等内容,分值超过90分视为优、分值介于70-90分视为良、分值低于70分视为差。优良率=优+良。(3)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栓塞、压疮、便秘、谵妄。
1.4 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常规组床边坐起时间、下床步行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相比于常规组而言,研究组床边坐起时间、下床步行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详情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床边坐起时间、下床步行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床边坐起时间、下床步行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
小组 病例数 床边坐起时间 下床步行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50 1.3±0.6 1.4±0.7 8.1±1.3常规组 50 3.4±0.4 3.6±0.9 12.8±3.5 t- 19.508 19.069 20.444 P- <0.05 <0.05 <0.05
2.2 研究组与常规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达到了98.00%;常规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达到了80.00%,组间结果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对比
2.3 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结果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对比
3 讨 论
现代临床中,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大范围推广、普及,我国各大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快速康复外科工作的开展。对于病床供不应求与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的这一情况,可通过合理、科学的快速周转予以缓解[4]。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快速周转护理模式,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对患者实施合理、科学的连续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证实,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实施之后,研究组床边坐起时间、下床步行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说明快速周转护理模式有助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原因分析:在快速周转护理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使得患者坐起、下床步行时间提前了,从之前的术后3-5d改为术后1-2d。另外,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98.00%高于常规组80.00%(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0%低于常规组22.00%(P<0.05)。说明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可以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而帮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术前护理过程中,快速周转护理模式有两大特色,一是术前48h做好相关检查,因为高龄患者长时间卧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就越高,因此,术前更快的完善检查,以免患者长时间卧床等候,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手术治疗条件,减低患者术后面临致残、死亡的风险。[5]二是提前预防并发症,常规护理比较偏向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忽略了术前,而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将警惕线拉到术前,引起护理人员、患者的重视,双方默契配合,协同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首先预防肺部感染,在高龄患者长时间卧床后具有极高的发生率;然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高龄患者由于髋部骨折,患侧活动明显受到限制,血流相对缓慢,极易引起血栓;再然后就是预防尿路感染,生理性尿路系统改变极易增大尿路感染风险,尤其是营养不良、合并肾脏疾病、血糖水平过高的老年人,机体抵抗免疫力薄弱,容易遭受细菌入侵。最后还要积极预防压力性损伤、排便不畅、谵妄等并发症。[6]
总而言之,快速周转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将其作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