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影响及满意度分析
2020-12-08朱建芬
朱建芬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科,江苏 苏州 215000)
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急性儿童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颈淋巴结肿大、粘膜损伤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皮疹等为主要表现,可引起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1]本次研究评估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6月我院的小儿川崎病患儿80例为研究样本,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个月~5岁11个月,平均(2.09±1.32)岁;研究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个月~5岁4个月,平均(1.84±1.31)岁。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婴幼儿对父母或照顾者的依恋十分强烈,此阶焦虑最明显,且父母大多有负性情绪出现,因此需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不仅就疾病知识进行个性化普及,更要帮助患儿及家属树立疾病治疗信心,婴儿可通过抚摸、拥抱、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幼儿和学龄前期患儿可通过做游戏、玩玩具、听故事等方式缓解痛苦,稳定情绪。②发热舒适护理,在患儿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做好病室通风工作,随时监测体温,实施药物降温结合物理降温措施;③皮肤粘膜舒适护理,指导家属避免给患儿看电子类产品如手机、电视等以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用手揉眼睛,可用生理盐水洗眼每日1~2次;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鼓励患儿晨起、睡前、餐后漱口,小婴儿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擦拭口腔。④饮食舒适干预,指导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患儿淋巴结肿大、皮肤粘膜充血、急性发热等体征症状消失,经检查各项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以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患儿体温与正常人接近,各项炎症指标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2]有效率=(显效+有效)/40*100%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纳科室自制问卷予以评估,分别以≥90分、70~89分、<70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评估标准,统计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软件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满意度)以[n(%)]表示,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100%(40/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2.5%(37/40),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x2=3.116、P=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95%(38/40),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0%(32/40),较对照组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x2=4.256、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川崎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患病后患儿及家属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且因川崎病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群体,其本身自控力及疼痛耐受度差,容易哭闹,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对控制家属负性情绪,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3]
舒适护理干预是以患儿为中心,以增强患儿舒适度为护理核心,从提高患儿舒适度方面入手,为其提供更为舒适的护理体验[4]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家属满意度研究组更高(95%vs80%)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环境干预、心理干预、皮肤粘膜护理,生活干预等各个方面开展护理活动,最大程度降低体温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对患儿带来的负面干扰,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促进患儿更快康复[5]
舒适护理干预实施于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中,对改善家长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