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在胃减容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实践
2020-03-04胡艳兴
胡艳兴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25)
腹腔镜下的胃减容手术通过减少患者胃内容积和进食量,从而做到短时间内减轻患者体重,现已成为治疗肥胖的最有效方法[1]。但由于个体存在差异,且手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2]。本研究将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应用于胃减容术围手术期的患者当中,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205名行胃减容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103),观察组男12例,女90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8.17±3.42岁;对照组男15例,女8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14±3.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具体如下:(1)术前:a.询问患者有无减重经历、减重方式、个人的减重预期目标,评估营养状态、手术方式和患者对疾病的预期值;b.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服药及饮食指导,有吸烟史患者告知术前戒烟,必要时雾化吸入,术前遵医嘱停用抗凝药物,并指导患者肺功能训练,正确使用呼吸训练仪等;c.术前进行健康教育,观看围手术期健康教育PPT,教会患者登录“减重代谢外科公众号”,协助完善术前各项辅助检查;d.做好脐部清洁消毒,排空膀胱、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2)术中:a.做好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工作,确认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查看皮肤状态、以及伤口敷料等情况;b.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超重患者置斜坡卧位;c.给予患者吸氧和心电监护,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并随时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的变化,以及患者呕吐情况,做好记录。(3)术后:a.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状态;b.提倡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四步操锻炼,并行双下肢压力波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c.做好饮食指导,术后禁食,待呕吐稳定后向清流食过渡,可喝去油的鸡汤或过筛鱼汤等,补充必要营养素,两周后给予半流食,6~8周后恢复正常饮食,注意监测血糖变化;d.对疾病及预后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e.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术后1、3、6、12月安排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体重减少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体重减少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体重减少量(kg) 首次排气时间(d)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 术后住院天数(d)观察组 2.13±0.74 2.20±0.66 1.40±0.65 5.03±1.15对照组 3.71±0.87 3.79±0.94 2.51±0.74 7.31±3.94 t 14.107 14.080 12.410 6.763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胃减容术因具备使胃部快速充满内容物,延缓排空速度,增加腹部饱胀感,减少进食量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肥胖症最有效的方式[3]。然而,由于该手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何提升其术后恢复效果仍面临巨大挑战。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采取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重减少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吻合口瘘、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能加快胃减容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的改善程度效果明显。分析原因为:1.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生理及心理问题,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促进胃肠蠕动和排便排气,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2.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形成的护理过程是通过循证护理形成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且组合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更加提升了整体的疗效,减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
4 结 论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在胃减容术患者中应用,能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