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手术中的实施
2020-03-04金惠子
金惠子
(睢宁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徐州 221200)
在老年人群体中,机体功能普遍处于衰退状态,同时还会存在骨质疏松情况。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因为跌倒或用力过猛而出现骨折情况,下肢骨折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手术中的实施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80例入选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均于我院就诊治疗。40例常规组患者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40例研究组患者干预方案为手术室优质护理。常规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75~94岁,平均(83.26±5.82)岁。研究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76~95岁,平均(83.79±5.61)岁。纳入患者病情符合下肢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不低于75岁。排除沟通及认知功能缺陷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常规组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
研究组干预方案为手术室优质护理:(1)术前干预,由责任护士负责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设置及相关医护人员,讲解后续具体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教育水平以合适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充分获取患者治疗信任及相关病情信息,通过冥想训练引导的方式帮助患者破除心理障碍,改善患者治疗心态;(2)术中干预,对将要使用的手术器械仔细检查,将手术室温湿度调节至患者适宜范围,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同时与医师保持默契配合,做好体温保暖防护措施,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伤口行常规清洁包扎操作,并同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对患者表示支持与鼓励,最后将患者与病房护士交接,安全转入病房内。
1.3 观察指标
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为相应指标。常规组与研究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分值与患者焦虑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处理,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长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情况(±s)
表1 常规组与研究组手术情况(±s)
组别 手术时长(h)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n=40) 1.96±0.63 163.42±22.87常规组(n=40) 2.85±0.65 187.25±23.49 t 6.218 4.597 P<0.001 <0.001
2.2 常规组与研究组干预前后SAS评分
干预前研究组SAS评分为(50.32±4.17)分,常规组SAS评分为(50.57±3.89)分,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为(32.18±2.65)分,低于常规组SAS评分(35.47±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从术前干预、术中干预两个方面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
术前干预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介绍、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预,环境介绍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融入院内环境,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健康宣教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水平,消除患者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心理,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治疗心态,消除负面情绪[2];术中干预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检查、环境温湿度调节、手术体位选择、生命体征监测以及体温保暖护理等多方面干预措施,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有效提高手术实施效率,保障患者术中生命安全,同时也能够对患者预后情况起到有效改善作用,手术结束后的清洁包扎操作能够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概率,告知手术顺利完成、对患者表示支持与鼓励则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激发患者治疗积极性,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3]。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长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S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室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提高患者术中安全,改善患者心态,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表现突出,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