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3-03于晓静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比非常高。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情感互动,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想融合,重视课堂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爱上语文。
一、探讨文章背景,引起学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这就要求阅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背景探讨,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文章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第一是时代背景,时代会造就文人,也会影响文人的写作特点,时代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同时也为作者提供写作的素材。因此,挖掘文章的时代背景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深层含义来说至关重要。第二是作者生平,许多作者的文章是对他们生平经历的复述和经验总结,其中包含的许多至理名言也是他们经验的副产品,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对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来说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了解了一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才能超越文字和時代的限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阅读《白杨礼赞》时,就带领学生一起挖掘探讨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
二、创设情感氛围,触发学生感动
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些富有激情的手势,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个个真情流露的微笑……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感的氛围,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时,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可以满含深情地讲述了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在导读的过程中,注重了有感情的领读,使整个课堂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这种氛围也感动着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主动探索,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们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
三、重视深情诵读,培养学生情感
对文章有感情的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能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作者的感情,从而产生共鸣点,更加有兴趣的阅读文本,高效的完成阅读。例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营造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意境中的意境壮美、感情奔放和胸襟豪迈,要通过集体朗诵、互动讨论等方式,多种不同形式的诵读,营造出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进行有效的调动,对毛泽东雄健、大气的词风以及深厚的爱国情感进行领悟,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培育和发展。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增加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令人感动的画面: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细心的搀扶,一分一厘真诚的捐助,一顿善意的训斥……无不包容着无言的爱,无不触动人的心灵。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细心发现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而感动。让学生在生活的感动中,提升其思想境界;在对感动的记载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如读了《背影》一文后,在学生为文中深沉真挚的父子情而感动之余,组织学生开展“父母爱我,我爱父母”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去感受父母之爱,去反思过去自己面对父母之爱的态度,去思考自己如何报,同时要求学生把对父母是回报付诸于实际行动,并记下自己“爱”的行动与感受,然后在同学之间交流活动过程与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而且写出的作文往往具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
除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活动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开展相关的以感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我感动,我要说,我要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来自课外书籍或是来自生活的感动与感悟;可开展“他(她)受伤后的报道”、“本校贫困生之现状”等等语文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真、善、美,使自己的心灵感动,使自己懂得爱与责任,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情感素养的提升,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把语文学习活动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情感互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于晓静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