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

2020-03-03陈丽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5期
关键词:结构分析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这些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政策,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自身的学习方式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计算教学算理引动学生自觉进行数学学习,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分析;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和计算规律灵活应用到做题中。然而小学生对新鲜知识的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教学算理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算理的结构分析

1、呈现方式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里面的数学理论都是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对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正确区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2、发现方式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大多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高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已经有了部分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提问探究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在黑板上向学生论述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将教师的讲课重点记下来,这样的上课方式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不集中的情况。再加上小学的数学计算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运算技巧,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做题效率和做题准确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点,采用计算教学算理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讲到“找规律”时,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模仿他人说话做事。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比如售货员、顾客、收银员等,然后向班级学生提出一个计算问题,比如超市里面70多个橙子,如果将橙子按照四个一排进行放置,则橙子刚好装完,如果将橙子按照六个一排进行放置,橙子也刚好装完,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进行现场模拟对话,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表演中,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超市里面总共有72个橙子。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对草稿纸形成依赖,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现场表演的过程中,尽量以口算或者心算的方式进行交流,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2、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过去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更过的数学知识,通常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点,很少给他们留下自主讨论的时间,上课方式比较单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不同的集体,确保每个集体都有计算能力好的学生,也有计算能力差的学生,这样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其它同学计算的思维方式,拓展自身的计算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在后面做题的过程中,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数学题目时,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计算推理,提升自身的做题正确率。例如,在讲到“小数乘法和除法”时,这部分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很多学生在做做题的过程中经常由于粗心大意或者对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题目做错,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不同的集体提出一些关于小数的问题,给他们留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不同的解法都记录下来,防止在讨论结束后,忘记了自身的讨论过程。当学生在集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分批对不同的集体进行提问,因为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采用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们,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协商的方式询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计算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这章节内容的解题规律。

3、借助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要学会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做题。然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觉得自身已经全面理解了这部分知识,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在面对类似的题目时,經常会出现不会计算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采用计算教学算理的讲课模式时,可以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讲到“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集体的形式准备与确定位置相关的讲课内容,在课堂上让他们以教师的身份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升对确定位置的认识,通过教师的角度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增强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计算教学算理的方式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结合课本上的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敏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2]陈呐.由“算理与算法”而引发的深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张家港市三兴学校 陈丽

猜你喜欢

结构分析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