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2019)实证研究
2020-03-03陈婉
陈婉
摘 要: 随着国家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硕士教育,漢语国际教育事业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基于现有培养方案,结合相关数据,从兰州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案特点等方面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培养现状并提出建议,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培养方案 实证研究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都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之前名为对外汉语),旨在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全面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文化知识,适合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高素质人才。本科最早设立于1985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招生,于2012年正式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07年国家开设了第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4所部属高校设置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收非全日制学生。2009年新增单位39所,并面向应届毕业生招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兰州大学正是第一批面向应届毕业生招生的高校之一。为了帮助各高校更好地筛选培养人才,2009年新颁布的方案中,国务院根据2007年培养方案重新提出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等①。据此,在国家发布的培养方案上,兰州大学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制订了《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构成及特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是国家立足于社会发展而提出供各高校参考的培养思路。兰州大学培养方案参考了国务院2009年培养方案,内容主要由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及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构成。
培养方案中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与国家要求基本一致,旨在培养“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招生要求上,并未有特殊要求,只要求报考学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并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同等学力考生另要求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加试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方式上,按照国家要求,采取课程学习与国内外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一位导师为具有硕士指导资格的校内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业、论文指导。另一位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实习单位专家担任,负责见习、教学实践环节,并协助校内导师指导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一年,实习及完成毕业论文一年,包括休学最长不得超过三年②。
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规定了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也是不同高校的特色所在。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主要课程如下:
此方案要求公共课修满8学分,必修课修满12学分,选修课修满12学分,总学分不得低于41学分。相对应计算出校公共课所占学时为144;必修课所占学时为288;选修课所占学时为216,总计648学时。在修满所需学分后,还要求应届学生在第二学期撰写硕士论文,并于6月份提交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有如下特点:
1.目标、要求明确。就是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胜任海外汉语推广传播工作的优秀教师;
2.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中华才艺。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必备知识外,还提供了多语种供学生选择并学习。另外还强调中华才艺的培养,总共设置72个学时帮助学生提高技能。
二、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实证分析
专业方案的实施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评价和培养结果,为此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九份。除了一位2019级学生,其余都是2018级学生,已经经历过一年的学习,我认为他们对培养方案的实施有一定的感受,因此问卷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本节主要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培养方案的相关调查,分析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满意程度与相关意见。
可以看出,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教学方案中有以下优点:一是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多样化。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针对日后海外教学,针对性地开设了“汉语词汇课”“汉语语法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并且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入学以来,就以培养海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为学生举办“汉语教学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学年论文。同时,问卷结果表明有62.5%的学生认为兰州大学开设的课程对自身事业发展有益,其中多数同学认为“跨文化交际”“词汇课”能够在海外教学中提供帮助。二是课程设置特点鲜明,重视培养中华才艺和海外实习。兰州大学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书法”“民歌”“太极拳”等特色中华才艺技能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汉办志愿者选拔,与外界企业合作尽力为学生创造海外实习的机会。
基于学生对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调查意见看,培养方案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如下:
1.培养对象基础不一。
在制订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时,招生对象是具有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也就是未能考虑此专业的知识特殊性。这一点导致学生在入学时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一。
根据调查,2019级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统共招收了66名学生,其中有26名学生本科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15名学生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10名学生本科是外语相关专业,剩余同学分别来自播音主持、物流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行政管理、秘书学、空中乘务。发放给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生问卷显示,九名问卷对象中除了两名学生本科是汉语国际教育,一名学生是对外汉语。其余六名学生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2),法学(1),英语(1),生物信息处理(1)。结果表明尽管所有学生在入学前都通过了研究生选拔考试,但是有部分学生本科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差甚远,所以非专业学生本科期间未系统接受过第二语言教学,甚至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课程的学习。由于招生人数过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不平等,教师难以平衡课堂教学内容难易,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33.3%的学生认为学校技能培养课程过少,无法在学校得到有效实践。
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为培养未来汉语教师做准备。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实践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设置除了专业特色培养外,还主要遵循培养教师的普遍规律。根据一般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来看,最佳模式是三类不同课程类型占比各1/3。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可看到,必修课中,语言类课程占2/5,教育教学类课程占比1/5,文化类课程占2/5。选修课中,语言类课程占8/17,教育教学类课程占4/17,文化类课程占5/17。总体上语言类课程为核心,文化类课程其次,教育类课程占比最少。
3.学制过短,任务过重。
征求学生对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意见,问卷结果显示,44.5%的学生认为学制过短,难以在有效吸收学校知识的同时完成学校任务。
不同专业会针对不同学科特色设置不同时长的学制,这是为了配合社会人才需求。但有时候未能考虑培养专业人才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足够的时间。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为了毕业需要修满648学时,并且完成实习和专业论文的撰写。这对于学制只有两年的学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与学术型硕士相比,额外需要长达一年的实习经历。与其他类型专业硕士相比,如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要求不少于六个月的国内实习和完成高质量论文。虽然同样要求有实习经历,但是从实习的要求、环境来看,需要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选拔后,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在一年时间内完成海外实习。专业要求、时间要求更高,并且在海外未知环境中生活,挑战更大。
4.学生学术意识培养不强。
对未来职业期望的调查中,所有学生都表示以后从事教育相关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与本问卷对象过少有关,说明了本专业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寻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为了本专业的继续发展选择考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虽然是应用型专业,但同时国家在某些高校也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博士点,说明国家需要更高级的人才解决业内问题。显然,本专业很少有学生继续深造考取博士学位,即使有学生希望继续深造,但是由于研究意识、论文水平不及学术型硕士,在这方面困难重重。
常说“对症下药”,对于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在给出解决方案时,不妨先思考问题的来源。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主要参考国务院颁发的2009年《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此方案对招生对象要求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可以看出,兰州大学培养方案照搬国家的准则,对学生专业背景没有任何限制,但又要求所有学生在两年内完成专业的培养要求。说明国家在制订教学方案时,仅从大层面考虑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更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分为核心课程(18学分)、拓展课程(8学分)和训练课程(4学分)。明显可见,国家方案在初始设置上存在不平衡,导致兰州大学培养方案不平衡。
三、思考与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到底应以汉语本体知识为主还是以教育知识为主?汉语教师的多重知识应该如何排序?很明显,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期望培养出来的汉语教师,除了专业的汉语知识外,还要熟悉国内外文化知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能,能够自如应对海外多种意外情况。为了满足国际汉语教师师资的需求,迎接汉语国际化的挑战,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应将汉语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并列为首,再针对国情学习相关文化知识。
基于现有培养方案提出几点建议:
1.严格把控生源。
针对培养对象不一的问题,在前期招生期间未要求学生专业,导致学生来源不一、质量不一。因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还要花大量时间补充汉语基础知识,就显得头重脚轻。可在招生期间明确说明要求,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相关专业学生,保障生源的质量。
2.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国别化教育。
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除了必要的汉语基础知识课和教育教学课外,文化类课程也可灵活调整。兰州大学原先为了提高学生质量,采取了“2+1+x”体系,让学生在学期外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自我提升。可在原有2+1+x体系上严格把控学生假期学习情况之外,通过网上课程,硬性要求基础弱的学生学完某方面的专业性知识,并定期检查学生完成度。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除了开设中国文化课之外,还要根据学生未来实习志愿推出特色国别文化课,如欧洲文化课、东南亚文化课,学生可根据需求自主选课进行差异培养。
3.延长学制或实行弹性学制。
国际汉语老师不仅要求有扎实充足的知识更要求有高超的教学技能。但在短时间内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写出高质量论文又要完成实习任务是十分困难的。建议延长学制或者改为弹性学制,在保证学生能充分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实习实践机会。
4.明确专业定位,发挥西北地理优势促进实践性学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掌握的知识应区别于语言学方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平衡所掌握的能力与知识,更强调国际汉语教师需要的语言能力、中华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帮助学生培养研究意识,能够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高校老师在教授汉语基础知识时,应重新考虑角度,如根据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国家或哪个阶段的学生易犯错误,什么因素导致,等等,重新考虑授课方式,更强调学生应用知识而非过度的学术本体研究。
另外,由于兰州大学正处在我国西北“一带一路”建设线路上,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西部特色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和教育教学,将我们专业建成具有西部特色的专业。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对于培养方案的研究呈发展趋势。在本文发表之际,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也提出了新的培养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兰州大学2020年之前汉语国际教育的建设进行了简要分析。如今,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正处改革之际。今后,对于兰州大学如何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成国家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家所需的高水平海外汉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分析。
注释:
①国务院学位办.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R]. https: //yz. chsi.com.cn/kyzx/zyss/200905/20090520/94575811.html.2009.
②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EB/OL]. http://gms.lzu.edu.cn/graduate/frameset.jsp
参考文献:
[1]汪国盛.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4).
[2]徐晶凝.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思考[J].海外华文教育,2016(1).
[3]汪雅霜,付玉媛,汪霞.从院校服务转向成长收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满意度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4]国务院学位办.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R].2009.
[5]國务院学位办.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R].2007.
[6]周东杰.华文教育师范生培养方案实证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个案[D].福州:华侨大学,2016.
[7]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EB/OL].http://gms.lzu.edu.cn/graduate/frameset.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