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利与弊
2020-03-03刘炜群
刘炜群
[摘 要] 分层教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区别或者说差异的存在,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分层教学在带来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研究与克服. 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自我定位,有助于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分层教学不可避免地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贴上标签,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教学无法做到彻底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这是很难实现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利;弊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分层教学再次走入了高中数学课堂. 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分层教学在十数年前曾经风靡一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淡出了教学研究的舞台,课程改革之后人们注意到了仅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难以提升教学质量的,这种由课程改革向考试研究的回归,使得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再次成了研究的热点.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应当认识到数学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包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动机和目的的教育,强调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并不是限制个性发展). 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因人而异的差别. 这种因人而异,实际上就是中国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体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就是分层教学. 应当说分层教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正是这种区别或者差异的存在,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从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与此同时还应当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分层教学在带来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研究与克服. 本文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利与弊,探讨笔者的一些浅显观点.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缘起
分层教学是面向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思路,有其必要性. 因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此前适应了的通过重复训练来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策略,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这是因为高中数学的知识容量较大,难度也较高,无论是新课学习还是综合复习,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重复训练;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方法表现出了明显的层次性,所以传统数学教学中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确实看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不同,甚至是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印证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高中数学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是有必要的.
分层教学强调这样几个需要考虑的要素:一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考虑到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分层教学的结果常常是学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三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给出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层次中学习,只要达成这个层次的目标,那么分层教学就是成功的. 当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面对高考永远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主题,分层教学在培养学生应对考试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利”
如同文章一开头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认识分层教学的益处,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是“分层教学”已经成了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分层教学的有利之处,可以这样看:
一是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自我定位. 对于分成教学前的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赘述. 当学生认识到分层教学的价值之后,他们可以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水平进行精准定位.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代数与几何,甚至是更加精细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着不同的定位. 而这种不同的定位,恰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强项与弱项,这实际上可以很大程度地化解部分学困生认为自己一直学困的认识,有助于唤醒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是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是统一的评价,150分的高中数学试卷,常常让学生在潜意识当中认定自己的努力目标就是那个最高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定考试目标,实际上并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潜意识. 在一则教学案例中,笔者发现一位在学困生序列中的学生,对自己在“立体几何初步”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定的目标是中等偏上的层次,后来在单元测试中这位学生确实有符合预期的表现. 笔者非常惊讶,在与该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这位学生早就开始自学这一部分的内容,而原因在于他认为自己的立体感非常强,预习这一部分内容感觉不到太大的困难. 这样一个个的案例向其他学生介绍之后,很多学生都接受了这一观点,于是后来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倾向,就是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时,学生都会根据自己此前涉猎到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而学生的自主定位,往往容易形成更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是笔者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三是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对学习方法的依赖是非常强的,学优生良好的哲学思维往往是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所不具有的,所以分层教学思想下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不会简单地模仿上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样是在“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学困生与部分中等生,都习惯于借助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去理解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借助實物来构建空中立体关系的学习方法,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就是适切的. 长此以往,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去寻找学习方法,可以成为他们学好高中数学的持久动力.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弊”
在看到分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其有一定的弊端. 尽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作为一项教学上的整体改革,它是在中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别不同类型,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保证90%以上的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并不能看到如此之高的比例,相反还能够看到诸多不足:
其一,分层教学不可避免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贴上了标签. 在笔者的实践当中,刚开始就预测到这一问题,并且做足了准备工作. 但是在分层教学实践一段时间以后,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进步不明显的學生,他们会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天赋,从而形成了一种“学不好数学”的意识,而一旦学生给自己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后面想矫正是非常困难的.
其二,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教学无法做到彻底的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本来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产物,但实际教学中分层只是分了三类层次,而实际上同一层次中的学生往往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分层教学并不能解决这些差异. 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哪怕是诸如“立体几何初步”这样的基础知识,同一层次的不同学生在理解关于“平面基本性质”的一些公理时,结果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分层教学实际上并不能兼顾到这种差异;再加上不同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很大,分层教学也不能真正地针对学生个体来弥补这些差异,这一弊端也必须正视.
其三,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工作,而这是很难实现的.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由于要进行分层,要想真正做实,在工作量上几乎会出现成倍增加的情形. 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师原本就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分层教学所带来的工作量的增加,要么会让分层教学变成形式主义,要么就是教师的不可承受之重. 这样的弊端同样必须正视!
除此之外,分层教学所需要的教育理论的支撑,对于教师来说往往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问题所在.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是有利有弊的,作为数学教师,合理的做法应当是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中的可能性,这样才有可能让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才有可能让分层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