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政工作研究
2020-03-03蒋燕
摘 要: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和高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甚至是剧烈的冲击。本研究试图根据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研究易班平台的搭建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占据网络思政平台提供可行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易班 网络思政 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26-02
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赋有前所未有而又更为艰巨的的历史使命。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和高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甚至是剧烈的冲击。面对开放的平台、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信息爆炸的时代给予了太多的真真假假的资讯,互联网时黑时白,既是信息得以交流的平台,也是谣言滋生的温床。网络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逐渐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思政教师的权威性因为网络大打折扣,威信度遭受了极大的冲击。高等院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线,而意识形态的问题又往往因网而生。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贸然切断高校对互联网的依赖是不可行也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的思政模式,及时应对和利用网络,将线下线上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适应新环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易班
易班网创立于2007年,从2009年起正式在上海高校进行推广,是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网络互动社区。在政策导向上,易班的建设发展得到中央、教育部、上海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是上海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在资源汇集上,易班有效整合了全市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全国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网络平台。易班作为新媒体、泛媒体时代中网络思政的有力平台,其独特性在于融合了教育和和服务功能,既能够服务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又能够从事“留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教育平台,也为大数据下的舆情风险预判提供了有效铺垫。
2 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高职大学生喜爱网络,喜爱新鲜事物,喜欢同龄人。学生喜爱模仿同龄人,喜爱网络。任何新鲜事物的流行往往来源于学生群体,他们就像网络巡视员,流连于网络中,关注任何出现的新鲜事物,刷抖音,做直播,既看其他人的,也自己学着录制,成为同龄人的模仿对象,也在不断地模仿其他同龄人。在学校活动的开展中,特别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可以是异想天开,可以是奇装异服,用他们幼稚而不太成熟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诉求。他们讨厌考试,讨厌学校的规章制度,讨厌学校的各种检查,和辅导员各种斗智斗勇。喜欢与众不同,喜欢网购,喜欢和同龄人交流,喜欢刺激性活动,喜欢交友而又享受一个人的感觉,喜欢同龄人喜欢的东西,喜欢没有负担的学习。
高职大学生个性分明,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令人堪忧。每年各个高等院校都会对刚入校的新生开展心理普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达到24%,甚至某些学院达到29%。这些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根源是价值观的缺失和生活的无意义状态,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淡漠。第二,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意识淡薄。50%以上的女生每周平均不到一次业余体育锻炼,40%的大学生不吃早饭是经常的事,45%以上的男生宿舍做不到两周一次卫生大清扫,30%的大学生担心自己体育测试不达标,40%的大学毕业生感到自己人际适应能力较差。
高职大学生学风不浓厚,思政问题突出,且呈现复杂性。第一,对大学生活失望:不是我想要的大学,不是我想学的专业,不是我想要的成绩,酸味四起!高职院校学生中,现在有约20%的学生来自单独招生考试,这些学生普遍是通过正常高考无法升学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中过多的挫折已经让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于是他们沉迷于小说、抖音、游戏、追剧等活动中,不但自己不學习,还影响了其他认真学习的学生,认真学习的学生感觉自己来的不是大学,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学。第二,预警红灯中痛苦:混沌度日,考试挂科,人际疏远,亲子失和,迷失自我,痛苦不堪!原以为大学就像高中老师描述的那样,“学习吧,学习吧,上了大学一切都好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学习不认真,逃课、找人代课,天天晚睡晚起,晚上我要玩,上课我要睡觉,没事还想找个人谈恋爱,父母只有没有生活费的时候才会想起,对室友漠不关心”,到学期末,学习挂科,室友不认识,父母也没关心,大学几年一事无成。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与面不广,操作比较复杂,不利于推广。高职大学生是非常有想法的,即使这些想法不成熟,不全面,甚至异想天开,但是这些想法通过梳理和论证,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现在的易班建设仍然以老师为主,没有全面收集学生的信息和想法,学生仅仅作为一个受众,参与面不广,互动性不高。同时,因为技术等因素,操作比较复杂,也不利于推广。
网络平台众多,信息五花八门,易班平台如何定位问题。第一,目前各高校大多已具备完整的网站、教务系统、办公OA等应用平台,有学校官方等微信公众平台,有学习通等教学应用软件,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没有专设平台。目前对易班平台的定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集教育、娱乐一体。但是仅仅是发布一些学生活动的新闻、学校一些动态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仔细研究国家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形式等,设计平台搭建的整体框架,收集学生意见,借鉴其他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第二,如何处理好易班与校内其他应用平台的关系。不但其他网络平台众多,学校网络平台也不少,学生获取信息五花八门,这些平台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和影响,原创内容少,转载信息多,易班平台缺乏自己的特色。易班网虽然也线下开展了一些活动,对活动进行了宣传,但是除了易班的工作人员,师生对于易班的了解都比较片面,甚至不知道易班是做什么的。这一方面说明易班的宣传不够,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易班的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和其他网络平台区别开来,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显然,易班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是在做着和其他网络平台相同的事情的同时,必须做出自身的特色,增加师生原创作品,成为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4 易班平台搭建的建议和措施
易班作为一个引导学生意识形态发展的平台,必须有高度、有深度,同时受学生喜爱。根据现在的高职学生特点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查,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易班平台的搭建。
注重同伴教育,开拓同伴交流板块。现在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大多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与老师存在代沟,价值观、世界观等与老师存在很大的差别,老师们喜欢和欣赏的他们往往不屑一顾。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流,但是又缺乏这样一个专业的、活跃度比较高的平台。通过开拓同伴交流板块,设置聊天、交友、论坛、博文、求助等板块,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学习、兴趣爱好、交友等。同时,整合学校力量,要求毕业的优秀学子常驻平台,设置特定的时段进行交流,避免要求毕业学生来校的不便。邀请学生喜爱的名人进行不定期的直播交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开设成长辅导平台,邀请学校优秀的教师、辅导员和校外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交际、学习、成长等开展成长辅导。最重要的的,需要做好平台的管理工作,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后台大数据,对学生的偏好、内容等进行筛选。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建设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他们受各种意识形态影响,各种负面的、暴力的、功利等价值观也不同程度存在的。在对易班网的内容进行规划时,必须以《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宣传正能量,宣传榜样,宣传好人好事,宣传文明礼仪,宣传养成教育,宣传良好的生活方式,宣传学习和创新,宣传安全教育,宣传生命教育,减少套话空话,解读政策和文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出具体的、可操作行的语言、行为规范。
内容上注重无负担获得成就感和娱乐感。一个好的平台应该有主动吸引力,让人体会到成就感和娱乐感,不会带来任何负担。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平台的观看,效果不好,且易于引起学生反感。可以作为学生实践课程或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同时,栏目的形式上可以采用有奖答题、作品上传、分享、开卷和听书等方式,在学生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获得一定成就感,愿意主动收看易班平台的栏目。高职大学生的移动端使用时间是非常可观的,对愉悦和快乐的获取也是人的天性,易班平台的建设不宜太过严肃,幽默的、动态的、与学生切身相关的信息等都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样,也要求建设一支强大的、专业的易班网团队,分工合作,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创造学生感兴趣的。
提供相关服务平台,增加学生对易班平台的吸引力。学校有很多部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功能和通知文件等。学生往往缺乏一个一站式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要获取信息,通过要通过不同的网站和平台获取,这样容易造成信息的遗漏,同时也增加了繁琐性。比如,学校的招领处,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导致招领处的失物无人问津,信息的不畅通,学生遗失的东西也找不到一个统一地方认领。易班网建设上可以设置招领、就业、快递、帮帮团、课表等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板块。设置投诉信箱和学生留言問题板块,安排专人回复问题,解读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文件通知等,畅通信息,沟通问题,将学生的各种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泄渠道,让老师也能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学生思想动态。
参考文献:
[1] 孟延新.依托易班网络社群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2).
[2] 赵少慧.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10).
作者简介:蒋燕(1982-),女,汉,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