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微课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2020-03-03李姝颖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探求及学习的过程;其理念与翻转课堂的内涵相吻合,同时探究式教学法中的教学步骤能帮助教师引导、控制课堂教学。因此,研究小组将探究式教学法与微课翻转课堂合理的结合运用到《大学英语读写3》的教学实践中,以期改善目前我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微课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读写3》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01-02
伴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的深刻改变,教育创新也必将进一步全方位展开,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为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设想和要求。即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保证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创新等。目前,许多高校将新生技术、媒体及手段引入教学中(如微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技术等),企图改善课堂活动单一、呆板、学生互动少的现状。但不同高校教学情况存在差异,如课时安排,学生英语水平,教学体系等因素,使得教学创新不可简单复制,盲目照搬;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现状进行。
1 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分为大学英语读写和大学英语听说两门课程。每门课一学期各32个学时,一周2个学时。读写课一学期需完成6个单元的学习,听说课一学期需完成8个单元的学习。同时,读写课附有3本辅助教材。显而易见,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实行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倍感疲惫,收获甚少,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痛苦不堪。近几年,教师曾经试图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但因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活动及时间的控制情况并不乐观。
2 理论基础
探究式学习[2](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實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微课并非教学视频或课例片段,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焦建利解释微课[3]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翻转课堂[4]又叫“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老师转移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学习。探究式学习与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有部分重合,都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参与过程。
3 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微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探求及学习的过程;其理念与翻转课堂的内涵相吻合,若将探究式教学法与微课翻转课堂合理的结合,重新划分课堂任务和时间,有望改善目前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研究小组提出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读写3》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包括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依据杜威在探究式教学理念之上提出五步教学法[2](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研究小组将课堂活动(线下)流程设置为四个循环递进的环节,即情境与提问,实证研究,思考作答,分享矫正。线上借助微课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及复习。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图1、图2。
汉口学院公共英语研究小组于2019年3月开始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引入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实验课程为《大学英语读写3》,每周一个学时,实验对象为我校17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两个班共计126人。在第一周,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英语水平能力测试,并将两个班的测试成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班的平均成绩68分,标准差7.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67分,标准差7.5。在为期16周的教学实践中,对照班延用对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实验班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与微课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活动流程包括设问质疑、实验探究、思考作答、分享矫正四个循环递进的环节。
3.1 设问质疑
设问质疑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提出问题及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行动、探究。以《新视野读写3》教材中Unit One Love without Limitations为例,单元主题是family love。首先,老师可选取不同电影的片段,让同学们说出这些片段分别展现了什么样的爱。接着抛出两个问题。(1) Besides these love, could you list other kinds of love? (2)Among these love, do you think which one is most great and selfless? 在学生回答:family love后,话题成功导入到课文上。第二步,老师简单介绍课文的主人公及课文梗概后,抛出五道不同形式的题目,包括summery填空,判断句子正误,树形图,句子排序题,细节问答题。每道题目分别涉及到阅读技巧、文章结构、人物关系、上下文逻辑关系等。五道题目制作在大海报上,并贴在教室的墙上,随后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小组完成一道题目。该环节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快速阅读,寻找有用信息。同时,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及交流的能力。
3.2 实证探究
在进行实证探究之前,老师需合理划分小组的成员比例。每个小组的人数要相当,且每个小组中要有2-3名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带领、帮助英语水平稍弱的学生。实验探究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的活动,第一部分,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第二部分,小组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任务话题,交流信息差,并且相互交流建议,完善各自的答案,开拓思维,进行头脑风暴。在此过程中,如图2所示,老师需要安排任务、监控每个活动的时间,观察、巡视、做记录,引导学生有效沟通,提示学生挖掘出隐含的关键信息。而教师的引导与监控正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和优点,相较于对分翻转课堂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更加细致。该教学模式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同时又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效的控制教学现场,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
3.3 思考作答
在思考作答之前,教师需巡视每组完成任务情况,并帮助小组选出1-2名同学作为小组发言的代表。1号学生代表先发言,2号代表随后进行补充,老师在此过程中提示学生完整、清晰的表述答案。在小組无法给出完整答案时,老师引导该小组学生向其他小组求助,完善其答案。在每组作答完后,老师提示其他小组作为“专家组”表达对答案的满意度,或对作答小组继续发问等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每个任务里的知识点与信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自我归纳总结。
3.4 分享矫正
在实验探究和思考作答过程中,老师在指导的同时需要观察学生的行为并记录学生存在的不足,为分享矫正环节做准备。分享矫正环节是老师的点评总结环节,根据学生之前的表现及作答,老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讲解;并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活动做好准备与铺垫。而该总结阶段,也是学生记录与反思的阶段,进行知识的内化、推陈出新。
曲文燕[5]认为大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内模式和课外模式。课内模式涵盖4步循环递进的教学步骤,课外模式则包括自学活动、答疑辅导、自测自评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学生在课外需对每个单元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将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及部分课后练习的解说录制成短视频,传到学生群里,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资料。短视频能够解答学生对于单元难点的困惑,也能促使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 教学实践成效与反馈
在16周的对比教学实践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英语水平能力测试。并将两个班的测试成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班的平均成绩86分,标准差5.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69分,标准差7.1。通过一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对照班提高明显。通过对两个班的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学生对英语课堂及英语学习的兴趣度更高,动机更强烈,掌握的学习策略更多。在此期间,实验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形式各样的学习成果,如单词海报,PPT演讲报告,对话微视频等。此类成果被传到学生群里供学生讨论鉴赏,在学生中营造了很好的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效仿、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
5 教学反思
在16周的教学期间,教学初见成效,学生反响良好。同时,学生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诉求。46.5%同学希望在每单元的导入及拓展活动部分能够加入短视频的导入及学习,能更快的将学生带入话题情境,对话题及文化的感受更加直观生动。此外,83%的同学表示课后虽然有老师的视频辅导,但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测评,因此,在后期将借用手机APP学习软件,使学生能够通过APP客户端完成每单元的练习及自我测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s://baike.so.com/doc/28111311-29521499.html
[2]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5] 曲文燕.大学英语探究教学模型的建构[J].中国外语,2006(2):56-59.
作者简介:李姝颖(1984-),女,籍贯:湖北沙市,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研究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