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探究
2020-03-03陈俊威
陈俊威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实验中学 浙江 武义 3212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体育课堂要如何渗透体育核心素养,成为我们体育教师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所影响,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差异性,教师方式非常单一,并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着眼于学生实际,发展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将体育分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将学生的体育素养切实提升上去。
1.对学生体能进行分层,提高体育认知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开展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测试获取学生的耐力以及爆发力和肌肉强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教师需要根据测试得出的数据科学合理的划分层次,将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划分为甲组,而将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乙组,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丙组,对于甲组的学生除了传授他们基础体育知识之外,还要安排他们体育技能训练,巩固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以此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其次对于乙组的学生来说同样要传授他们基础的体育知识,但是还要辅助难度较低的体育技能教学以及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以后教学体育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丙组学生来说体育技能教学可能会为他们的身体造成负担,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或者有氧运动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这样的分组形式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成长,随时调整分组情况,以此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认识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2.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提高体育技能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分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添加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技能的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比如,篮球或者排球以及足球三大球,或者是长中短距离的竞赛项目,再或者是具有特色的有用或者太极等体育项目。在教学这些体育项目之前,教师还要对班级学生进行一次细致的分层,这时候的分层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身体须知以及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强硬的要求喜欢球类项目的学生进行田径赛,那么一定会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质量与效率一定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分层教学,每个学期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初一的时候可以在上学期进行径赛项目,而到了下学期可以进行田赛项目,在初二可以开展球类项目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层之后,教师还需要在每一层内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基础进行再次分层,对于体育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划分为甲组,重点培养这些学生的高级体育技能和体育创新能力,而对于体育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乙组,重点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体育基础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利用引导和激发的教学模式,而对于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为丙组,重点是培养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与积极性,讲解较为基础的技能知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3.注意与学生的沟通
除此之外,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还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站在学生角度看到体育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体育领域的风云人物,以榜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诸佛能够参与进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注意与学生身体状况的沟通和交流,传授学生保护自我的方法,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了解情况,看是否因为体育锻炼所引起的生理正常反应。比如,肌肉酸痛,教师就要传授学生自我保护知识,改善当前的状况的放大,如果不是因为高强度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正常生理反应,那就要及时将学生送往校医处进行治疗,尽量避免学生受到伤害,以此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结束语
总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