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的研究
2020-03-03黄鸿江
黄鸿江
(贵州省金沙县桂花乡初级中学 贵州 金沙 551800)
1.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着些许问题,由于初中学生还未形成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周围事物还不能理性看待,对于音乐的看法也不成熟,仅凭借着自身喜好对事物进行评价,由于不成熟导致喜好容易发生变化,对其感兴趣时学习兴趣爆棚,不感兴趣时便会出现抵触情绪从而不能开展有效学习,由于多变的兴趣使得音乐教学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就不同,不是所有音乐都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音乐教学时丧失了学习兴趣,那将会对学习效率以及效果造成一定阻碍。失去兴趣的学生,便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只有通过教师开展教学引导。教师教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只能被动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且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由此发展学生更是对音乐教学丧失兴趣,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此时教师就算利用节奏教学开展训练也无法弥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兴趣缺失,如此发展很难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只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长此以往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其次,教师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通讯设备普及,学生在很小的时候便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这使得学生的兴趣发生较大变化,由于接触到更加广阔的音乐空间,其兴趣选择也非常广泛,如此来说学生对于音乐种类的选择也具备一定多元化特征。学生在受教育前便已经接触多元素音乐种类,随着时间推进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种类持续增加,这促使学生兴趣更容易产生多变化。此时教师应当跟上时代步伐,拓展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深刻影响着教师思想,当学生发生变化后教师依然使用单一、陈旧且枯燥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教学,如此教学必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进而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的策略
2.1 自然声音结合训练节奏。本人觉得世上最优美的声音便是自然之音,想要利用自然之音创造出一首优美音乐,首要前提就是拥有节奏把控力。艺术源于生活,音乐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而创作出艺术作品。结合自然声音,利用节奏控制,便可以创造出一首优秀音乐作品。并且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进行创作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发展成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鸟啾和蝉鸣》这一首音乐作品时,便可通过鸟叫以及蝉鸣对学生开展音乐节奏训练,鸟叫与蝉鸣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的声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或许会觉得自然之声会很好听,但是无法与音乐有效结合,通过《鸟啾和蝉鸣》这堂课教学便会使学生对音乐方面认识再次拓宽,使学生认识到更多创作手法。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事物总会觉得新鲜,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鸟叫蝉鸣进行模仿,这堂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初中音乐知识,还学习到了课堂中学习不到的音乐创作形式。学生长时间在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歌曲结合训练节奏。歌曲不仅拥有节奏还拥有歌词,教师在训练学生掌握节奏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歌词大意,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了解歌曲背景、表达含义、中心思想,如此更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把控以及情感洞悉,当学生真正了解创作背景后,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对于歌曲节奏拥有更深刻认识。例如在学生学习初中音乐课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这首音乐作品,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其中含义。这首歌曲是在歌颂教师这个职业,表达出学生对教师尊崇以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崇敬与喜爱。当学生理解歌曲中心思想与想要表达的含义后,不仅明白了歌曲节奏中为何以柔和抒情的方式进行创作,更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这歌曲之中如加入摇滚DJ等亢奋形式完全不可取。此时学生内心包含着对于教师的热爱以及尊敬的情感,所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曲中节奏,学生也对于节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3 乐器演奏训练节奏。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乐器可以在音乐中展现出更为活力的一面,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也需要遵循节奏,与节奏有效契合,两者完美衔接才会使音乐更为灵性,才能展现出更为完美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学生学习《新年好》这首音乐作品时,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竖笛演奏,使学生在亲身演奏中理解与节奏契合的感觉,并有效营造出教学氛围,如此使得学生更为深刻、正确理解节奏的重要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开设多方面多形式铺垫,为以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上文详细分析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