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2020-03-03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美术

罗 雪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思源实验学校 贵州 沿河 565300)

1.美术学科本身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1.1 拓展初中学生的审美视野。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学生的性格特征父母的陪伴时间、父母对教育认知等都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对事物不能充分做到全方位的感知,审美的视野相对就会被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但是,美术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打开自己的审美视野,全方位地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美术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借助这些学生平时不能接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去进行全新体验,不断地将自我的审美视野拓展开来。

1.2 丰富初中学生的精神世界。美术学科具有很强的鉴赏性,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用心去感受美术艺术品的美感及作者在艺术作品中融入的思想情感,在充分与美术艺术作品产生共鸣的同时,在自身的情感中进行创新、创造,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美术学科的学习,不仅能提升初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及思想道德情操,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学生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就会逐渐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

1.3 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无论是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还是要创作出一幅有灵魂的美术作品,都与自身的审美能力密不可分,因此,通过初中美术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审美态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想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美术欣赏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2.1 充分利用美术作品的美感激发学生敏锐的感知力。就美术作品本身来说,是静止的相对比较客观,不容易被融合,属于一种造型性艺术,要去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元素,只能凭借个人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觉去感知,然后通过感知获得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加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自身现有的美术鉴赏知识要素,才能实现美术鉴赏的目的。因此,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美术鉴赏经验,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让学生跳出美术作品的外观直觉局限圈子。引导学生通过对每一幅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理解,结合美术教学的实际要求,提供充足的美术作品资源,让学生充分去感知作品内涵,长此以往,通过不断欣赏艺术作品,充分激发学生敏锐的感知力。

2.2 通过美术作品鉴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感觉很重要,通过直观感觉的确是可以进行第一印象的鉴赏,但是如果能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自身丰富的思维活动融入美术作品鉴赏中,经过自身的综合认知力对艺术作品进行在创造,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将美术知识和情感融入生活实际,通过不断地创作、欣赏、联想及再创造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3 通过美术作品鉴赏提升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理解,通过感性与理想相结合,融入学生的主管积极性,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因素、知识经验等,会很大程度的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力度。

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3.1 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更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美术教学的实践,因此,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引导学生区亲身体验,积极动脑去认知,去理解,进而协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首先,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认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学,已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去发现和观察身边的美术素材,从而将美术审美融入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注重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学理念也随之改变,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结合现阶段最新的教学理念,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心理发展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总结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管是学生,还是美术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和美术鉴赏的重要性,作为美术教师,还要找出一系列适合新教学理念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美术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