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

2020-03-03辛焕文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球物理实验

辛焕文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 吉林 长春 130500)

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是这个过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侯,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侯,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但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我采用的引导方法是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理解整合资料,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不仅可以强化他们交流的能力,也能够让他们对当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印象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操。这样在完成教学知识能力目标的前提下,也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一: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引入,我设计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

创造情景:邀请学生(1.14班屠光绪)上台一起演示碰鼻实验。

实验方法:把悬挂小球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小球来回摆动,学生大都怕小球碰到鼻子,但是结果小球却碰不到鼻尖。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小球不会碰到学生的鼻子?告诉学生要解释这种现象需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实验的目的:用新奇的实验给学生们设一个疑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案例二: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1.14班同学)做一下,来体会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案例三:在讲反冲的一节课时,先给大家演示一下蒸汽炮车实验,然后让同学们把课前布置的实验上台演示给同学们,个演示实验是小船前进(1.14班王春月),另一个演示实验是气球反冲(1.14屠光绪和吴雪梅)。(引入实验的目的:给本节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反思

优点:现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滲透尤为重要。本节课在突破了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生活中的各种实例之后,我进行的是学生各小组的探究性活动,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探究什么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才守恒?。这样,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了。

缺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的设置,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辨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同时,在本课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导课时间过长,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小球物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小球别跑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