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20-03-03王学春
王学春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1.高中物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1 课前环节。
(1)设计学案: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制定学案。
(2)录制微课程视频:教师针对教学目标,以及视频教学需展现的内容,收集资源和录制微课程。
(3)问题反馈:学生经过课前学习,记下学习中的困惑,并交给教师,教师通过上交的学案迅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作一些辅导计划,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予以提高。
1.2 课中环节。
(1)小组合作学习:经过前期的分组,小组成员通过相互探讨、合作解决共同的难题,同时,在教师的统一讲解过程中检测自己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课堂上由班级其他学习小组共同协作解决,教师及时指导与评价。
(2)教师释疑拓展:教师根据前期学生提供的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目的的引导各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将具有代表性的难题进行统一讲解,然后为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讲解,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学速率,又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3)当堂作业巩固:学生当堂完成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1.3 课后环节。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总结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为开展下次翻转课堂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教师针对本节课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行评价,评出学习最好、交流汇报最好的反思小组及个人。教师归纳各小组问题总结记录,并在下节课予以反馈。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点汇总,有针对性地巩固相关知识点,弥补自身薄弱之处,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2.高中物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2.1 主张小组合作教学,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小组合作的翻转课堂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水平相当的若干个小组,在自主探究阶段,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通过课前对微课内容的制定,为小组讨论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资源,从而支撑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以高中物理中“运动的描述”课时内容为例,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小组成员按照问题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教师提问:“在火车行驶的过程中,你看到的树木为什么会向后移动?”针对该内容,小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乘坐火车的实际情况开展讨论,分析该种情况中的参照物与质点,在小组共同探讨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果,并能够举出一些其他生活实例。
2.2 应用微课元素,丰富物理翻转课堂。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运用的技术支撑,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微课元素,这样可以利用微课模式下的小视频,更加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服务于物理教学。此教学模式满足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需求,从而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微课就是利用短视频来实现对知识点的诠释,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项创新。
以“恒定电流”课时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动态画面来呈现导体横截面上通过的电量变化情况,演示电量与波动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选择电子平台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恒定电流的相关知识点。例如,在相同时间内,导体横截面通过的电量与电流呈正比例关系,即电量通过的越多,产生的电流就越大。利用微课的方式强调恒定电流公式(I=q/t)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中进行探讨、课后及时巩固,最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3 完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评价体制。新课改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极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是,事物的存在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良好的评判机制是避免翻转课堂弊端的有效方式。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同时也能针对不同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其对自身行为进行明确的衡量及评判,有助于顺畅开展高中翻转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物理教学。
3.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优于普通的教学。在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视频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建议通过视频学习并总结经验,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建议,视频长度的合理范围是7-12分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学习,能够获得最大的成效。文章通过对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并进行课堂设计及案例说明,证明了该模式能够让学习者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程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其研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教研和教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