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分析
2020-03-03王治乾
王治乾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鸭溪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1.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史是其文化中的关键组成,是多门科目交叉而成,不只含有数学,还包含哲学、历史、文化等。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现在的使用计算机计算,组成了数学史题材。数学史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探究数学知识点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其中涉及到数学内容与思想的变迁,更主要的是此还探究了数学学科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例如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方程产生的历史:三千六百多年前,古埃及人就记录过关于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并到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提出使用x、y等表示未知数,并将其当做数字一样对待。即使用运算符号,将数字与字母结合,组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只有经过数学计算的不断改进,演变成现在我们使用的方程。我国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还介绍当时数学家使用算筹表示未知数的系数,并依据此将方程组排列,此已经与现代数学中的矩阵很相似。另外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于方程,指出“方与矩阵有密切的联系,程则代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以此推断方程就是一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到的宋元时期产生了“天元术”,并以此创建方程,且“立天元一”就是指未知数x。教师将此关于方程的数学史融入到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并以此真正喜欢上数学,感受到探究数学史的乐趣,进而更积极学习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以教材中数学知识点为载体,扩展出来的一种学习思想,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方法。知识与技能不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还是新课程改革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关键,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此探究数学思想,挖掘数学灵魂,提升核心素养。所以,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传输,还要研究其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勾股定理的概念与特点,进行教学再创新。让学生先通过方格纸计算面积的形式,先初步了解勾股定理,接着将学生分析,使用拼图的形式,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地验证。教师不做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纠正的过程,进而感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生们拼图的时候,教师鼓励其在小组内沟通,并一同动手,在互相讨论与实践中,建立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引导,将课堂全权交由给学生,让其自主将三角形的三边平方和,与对应正方形的面积结合,列式并比较,进而总结出巩固定理。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不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效果明显。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与数学思想结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很高的效果,教师需在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并使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类比思想等,相信经过教师的不断渗透与学生的联系,假以时日,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质的提升。
3.数学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语言是组成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具有严谨、准确与规范等特点,“无论世界文明差异有多大,都存在共同的语言,即数学语言”,可以说数学语言就是其思维的载体,是学生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要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完成对数学语言的深入理解。首先,文字语言。无论是数学教材,还是课堂中,最常见的就是数学文字语言,如概念就是一种文字语言,其中每一个字、词都很关键,且具有准确的含义,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认真斟酌,确定关键词的含义。例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最高为1的整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段文字中告诉我们三个关键点,第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第二,未知数的次数最高为1;第三,整式。所以教师讲解此部分内容的时候也要围绕这三点进行。找到了数学在语言中的关键,学习与记忆起来就更加容易。其次,符号语言。此是数学中的特殊语言,可以使用符号表述语言,将繁琐的数学文字变的简单化。但是数学符号的使用虽然便捷,但是却很抽象,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初中教师需多投入精力,先向学生介绍每一个数学符号代表的意义,先令其建立感性认知,然后再将文字语言变为符号语言,经过不间断的训练,提升学生符号语言的使用能力。最后,图形语言。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让学生更直观观察数学问题,并在观察形状、位置与表示既的数字基础上,自主构建数量关系,完成对图形的破译[2]。例如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前,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空间立体图形,因此在观看图形的时候,还不能在脑海中建立对应图像。基于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如先按照文字语言,画出对应图形,接着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视觉联系,通过观察了解长方体的画法,并在图形中将位置关系使用符号表述。借助图形语言,辅助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语言。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作为人们传播思想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高级语言,衡量社会、科学与自然的重要尺度,需要教师重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