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2020-03-03李选培
李选培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麻乍镇三角庄小学 贵州 毕节 553105)
1.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内心
教师若想成功发展学生的德育,首先便是要在学生心里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以身作则的教育手段才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在课堂上营造合适的氛围,将德育融入课堂中去,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和事迹引导学生,用语言引导学生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这个年代的教师不应该仅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很多学生的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长时间陪伴学生,所以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的传道授业,教的是做人的道理,授的是健康的三观,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正确三观和完好心智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材中
尽管全国各中小学都开展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思想培育的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尽管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十分完整丰富,但若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认真研究教材,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便体现不出来。所以,对于各学科教师来说,需要将德育融入课堂知识中,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材中。其渗透的地方无处不在,可以是课本上的一句话,可以是习题册上的一道题,也可以是各种名人、故事的拓展,教师则应该将教材的知识融会贯通,将教材的每一道题目都熟记于心,所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知识中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探究过程。
就拿数学学科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对数学学史、数学小知识、数学人物传记等等这些有趣的内容有记载。这些内容看上去与教材所教的知识没有关系,但这确实是德育的很好切入点。学生可以对于这些有趣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的教育更加全面,更能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全方位的拓展。由此可见,虽然这些知识与课本内容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比课本知识本身都要重要很多。数学趣史、数学历史难题、数学人物传记等信息和课外知识点不仅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教师则应该进一步引导,摸索德育的核心,所以说教材这样的设置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为正确的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
数学研究人员都有着很多优良的品质,就比如实事求是、诚实,还有对科学的严谨和尊重,对数学真理的永不言弃的追寻和探索。虽然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很多德育的内容,但数学教材本质上不是思想品德教材,它有着科学的理性和数学的美,它对于学生的德育不能是全时刻全方位的。虽然数学教材做不到这一点,但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融入德育,对教材中存在德育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时刻体会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校验过程、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方法,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对于任何事物学习的适应能力,比如通过培养学生对于数据处理和问题简化能力来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耐心,以及实事求是的认知精神。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时,教师可以利用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如何推行节约型运作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对于问题的责任感以及高效的行为习惯。
4.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德育教程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数学的科学性以及研究性,从而让学生将这些好习惯带出数学,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没有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觉性没有那么强,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约束教育,这些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做到。教师要求学生数学的日常训练,并且及时给予纠正和改错,提高学生的规范性,还是将在数学中养成的好习惯带出数学,这也使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着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任何事情都有着独立思考的想法,并且知错改错并认错,养成敢于失败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教育便能被称为良好的品德教育。
在学生的德育训练中,任何小事也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写数学题时偷懒,写出了正确的算式却不认真算出正确答案。学生这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并进行教育。日常生活中没有事是小事,如果学生将这样的坏习惯带入生活中,对待事情没有责任心,粗心大意做事静不下心来,不过多久势必会酿成大祸。对于再微小的事情,比如说数学运算中的运算符书写、答题思维顺序不规范,以及写字缭乱等事情,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他们在数学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德育
前文提到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不能被时间空间束缚,不能仅限于学校课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接触,将德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式的课余时间。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十分的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联系数学,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数学课堂的理论内容过于繁多,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积极渗透德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能疯狂地沉迷于理论科学或者仅仅学会了课本上相对浅显的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德育的渗透相当于对数学教育的补充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现如今所需要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取得自身素质的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