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2020-03-03李勇
李 勇
(贵州省凤冈县石径中学 贵州 遵义 564207)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改以及日益增长的教育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逐渐被引用到学生课堂中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到彼此之间的学习方法,纠正自身多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从侧面进一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等。
但在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实施起来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首先,教师方面授课方式需要进行改变,要由教师主动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其次,考虑学生感受,随时更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设计内容等。
2.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2.1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如今初中数学教师的认识还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赞同,尤其是学校的大半部分教师年龄层次大,被传统教学方式深深的影响着,所以对一些新奇的教学方式的认识存在误解。当然,也有很多教师课堂上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都只是做了表面功夫,并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优势和作用,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应用。
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很多初中生会借此聊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影响教学效果,造成成绩好的学生依然好,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进步,所以距离理想目标越来越远。2.2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较少。国外教育比较开放式,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而我国大多数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很少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思想比较陈旧。因为初中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课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课后也要参加各种补习班进行补习等。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学生成绩下滑。
2.3 小组合作学习流程设计不周全。
首先,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时,对其流程没有做到详细的设计,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所以过程缺少管控,人员分配不均衡,并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题目很不合理,大多数教师设计的题目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困难,设计的过于随意,甚至有些题目完全和课程内容不符,降低了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价值。
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3.1 提高合作学习意识。从初中生角度出发,初中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对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产生兴趣甚至是排斥。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一样,性格也决定着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不适合在这个群体使用,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爱与他人沟通,而有的学生有过于话多等受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所以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单纯的学习任务,并没有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其中的乐趣。
这个时候教师要求起到一个引导和调和的作用,引导初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想法、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等,重视培养初中生自我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学习去倾听别人和与人沟通,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2 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每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考虑,从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增加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互动次数,彼此相互沟通学习技巧,解决课堂教师提问的问题等等,使初中生具备团队合作的良好精神。
4.结语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初中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感受,只注重了成绩的高低多少,因此初中生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习本是师生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改变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鲜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与初中生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合作等,给予适当的鼓励,并且引导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