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之我见

2020-03-03李章飞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解题创设小学生

李章飞

(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花果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1.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

情境教学的效果较为良好,需要教师有效的运用。原因是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学生能够被创设的情境所感染,使注意力以及感官都能够跟随情境的发展过程而产生有效的跟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例如,在学习《认识钱币》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所有钱币的图片,然后再进行制作,将制作的内容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符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像讲故事一样将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有两个小朋友现在碰到了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争吵不休,需要你们帮助解决一下!这两个同学一个叫小明,一个小红,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铅笔,小明和小红各要买一支铅笔,铅笔一支5角钱,两人手里都有一张10元钱,两人在计算应该找多少钱?小红说应该找9元5角,而小明却说要找5元钱,你们来帮助小明和小红,看谁计算的对?”教师说完,将10元钱和5角钱放置在一起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看着图片进行研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故事进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思想融入了故事中,开始动用自身思维去思考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先去考虑元和角的单位换算问题,实现了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目标。

2.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一直是各科教师教学中注重的环节,原因是只有学生拥有学习兴趣,才能快速接受数学知识并且实现深刻牢记,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需要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初始教学目标。教师为了达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吸引,逐渐提升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喜好,只有对学生拥有了解度,才能将教学策略制定地较为完美,并且在实施一次教学策略后,还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将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激发所有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穿插选择以下内容: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完全掌握,并从中挖掘出具有趣味性的环节,以此环节为教学开端,通过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后,再将本节课的内容引入其中,使教学过程实现了优质化。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传授,原因是小学生拥有爱玩的特点,游戏能够快速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较好。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对学生提出本节课要做的事情“同学们,本节课的内容是做游戏!”由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听到教师提到游戏两个字,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教师此时要将每位学生的表情进行观察,看到所有人都积极的想要听教师的下文,教师再将游戏的内容指出:“你们要分好组,每组四个人,每个人都要跟老师学一个动作,而且还要把表达的内容说出来!然后,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好,那么这组同学会得到奖励!”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将教师的话仔细的听取,然后会跟着教师将每个动作有效的学习。再通过教师将动作代表的含义进行传授,使学生记住了动作代表的时间。教师通过采取游戏的方式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利用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性问题能够对学生起到掌握数学规律、实现正确的解题过程。教师需要注重启发性问题的作用,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让小学生运用自身思维去思考解题步骤。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给小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此时教师需要观察每位学生的表情和在练习本上进行的解题过程。教师通过观察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普遍具有较困难的特点,教师需要加入引导的过程而不是因为看到学生产生了困难,而将解题过程传授给学生,此举措会达不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目标。教师在引导时还可以采取先提问的方式,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在某个思路存在问题,教师要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教师采取此举措,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小华走了3小时25分钟,小丽走了1小时40分钟,小华比小丽多走了多长时间?”教师抛出问题后,要不断观察每位学生的表情,有些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时间规律去进行解题,而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规律掌握得并不深刻,教师观察某位学生拥有茫然的眼神时,要提问这位学生。教师可以先提问:“这道时间题要如何计算?”由于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会处于不回答的状态。教师要耐心的转变问题:“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学生能够答出“60分钟!”教师再接着追问:“不同的单位能够相加减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再次引导“那这道题的第一步是要先进行什么换算?”学生有可能听到第一步要做什么还会茫然,但是听到换算两个字,又联系到前一句的不同单位不能相加减,会第一时间想到换算单位。教师通过采取如此的引导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解题创设小学生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是小学生
解题勿忘我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