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元素的融入

2020-03-03詹天梅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论数学课堂教学

詹天梅

(贵州省黔西县第三中学 贵州 毕节 551500)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元素融入的理论依据

1.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谓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就是从学生发展和认知角度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当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化,让学生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主要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探究学习欲望,提升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在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当中,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究者,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思考,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网络元素融合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元素融入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陈旧。网络技术属于新型技术,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老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也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网络技术难以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2 没有充分显示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创造性、逻辑性和精准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将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显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忽略了学科特点的融入,部分教师甚至为了追求效果,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导致学生依赖心增强,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对教师地位的认识不足。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均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导致很多学校对教师的地位认识不足,在融入网络元素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导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难以真正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影响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元素融入的具体策略

3.1 巧借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参与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将网络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时,还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营造丰富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也会被激发出来。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主要为人机的交互,通过网络技术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动机也会逐渐形成。同时,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尊重,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配角,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来针对性的学习,教师也能充分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学生学习效率随之提升。

3.2 利用网络因素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网络信息技术的外部刺激因素相对比较多,属于一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包括触觉、听觉、视觉等。相对比单一的刺激,多样化外部刺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因此,教师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元素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外部刺激的多样性、交互性,化无形为有形,减少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学习,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便会随之提升。

3.3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所以教师在将网络元素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一些有帮助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节选出来,制作成课件或者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网络元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还需要更加注重网络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潜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理论数学课堂教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