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2020-03-03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初中语文文本

李 静

(贵州省织金县三甲街道三甲中学 贵州 毕节 552100)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1.1 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学会鉴赏。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及作品,都是优秀的教育家精挑细选的,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作品中不乏祖国大好河山、人文景观、历史典故的介绍,文本细读能逐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便于发现身边细小的美好,塑造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1.2 深层次剖析欣赏文学文本,帮助理解作品。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学作品的节选,初中生很难通过短小的片段更好地了解作者、主人公及整部作品,可能会渐渐地失去阅读兴趣。文本细读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模式,使教师更科学、全面地引导学生,多角度介绍作家及作品,对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蕴涵的情感,从而为阅读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主动去欣赏更多的文学作品。

1.3 通过文本细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作者智慧和经验的总结。文本细读能使学生学习作者的经验智慧,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明善恶,辨是非,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中获得感悟和启发,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优秀的品格,提高其综合素质。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现状

文本细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教学理念仍然相对落后,阅读这一环节仍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重点讲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对文本中的细节、内涵一概不提。更有部分教师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快得惊人,根本没有过多的读文过程,读文形式单调空洞,一带而过,而后整理阅读笔记,然后结束课程。其次,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指导和讲解时,依然采取满堂说教的模式,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辅助,课堂了无生趣。另外,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无法在细读文本时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分析和引导。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3.1 计划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兴趣。初中时期是学生生涯最忙碌、最充实的阶段,很多学生把时间平均分配给各个学科,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更别提细读文本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制订并实施阅读计划,重视阅读和鉴赏,将重点篇目或段落作为文本细读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并统一指导和讲解,让学生在细读的同时感受文学作品中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让阅读计划逐渐升级为阅读习惯,再让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转化成阅读兴趣。

3.2 再现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文本。再现阅读情境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教师将文字、图片、视频和其他相关资料加以整合,再现文学名著的创作情境,让学生有身历其境之感,目击作者的生平经历,感受作者的遭遇和情感,触摸历史的脉搏,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受作品中的憧憬和信念,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增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文本细读中更好地再现阅读情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引领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再现真实情境。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变换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落后的方式,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融入作品中,发挥文本细读的效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领悟中心和主题。

3.3 诵读文本的方式多样化。很多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默读文章内容。细读文本要打破传统的默读方式,让学生读出声来,通过花样诵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节,意会其中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能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细致地诵读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4 注重剖析文章的细节和重点。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文章的结构和内涵。甚至仅仅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分析思考,揣度作者的写作目的。当然,文本细读并非把全篇文字都细致地读一遍,而是要把握文章重点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找到文章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从而有规划地进行略读和细读。

3.5 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法。文本细读法是整体感知和局部把握的综合,初读文本时从整体感知全文至关重要。但要详细地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则需要局部把握细读文本,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写法,一方面要关注作者的创作派别和风格,如诗词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思乡诗、哲理诗等;另一方面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相关细节的刻画,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将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晰直观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把握人物特点,品味文章语言,感悟其中的情感。

4.结语

在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适当引导能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切实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名著的评价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