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情境下的绿色发展:契机、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0-03-03周良发韩剑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周良发 ,韩剑尘 ,张 言

(安徽理工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也随之产生了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新发展理念的出现,使得中国发展呈现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1],探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与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所谓绿色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调适和创新,它不仅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关系,还关注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从而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观。从构成要素来看,绿色发展蕴含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等子系统;从方法措施来看,绿色发展包括经济绿色增长、企业绿色投入、政府绿色采购、公众绿色消费等。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根本性变革,致使原本通过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诉求,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无疑要注入新的动能。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助推下,大数据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重大发展战略。2012年3月29日,美国启动“大数据发展计划”,投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的研发和人才培养;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我国大数据研发应用明确行动纲领。大数据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还极大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改造。对于绿色发展而言,大数据为绿色发展带来战略机遇期,也使绿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绿色发展的应对之策,助力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

1 大数据时代绿色发展的战略契机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和战略,大数据开辟了绿色发展的新环境,催生了绿色发展的新业态。将大数据嵌入绿色发展全过程,有助于把握发展现状、厘清供需诉求、加强环境监管、评估发展成效、提升科学决策,推动绿色发展进入全新的数据化时代。

1.1 大数据有助于把握发展现状

全面把握当前中国绿色发展现状格局,能有效推进绿色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然而在小数据时代,囿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局限,人们对绿色发展现状格局的把握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定量分析,即以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以及媒体或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对小样本数据的分析、处理来把握绿色发展现状;二是质性研究,即以研究者本人为工具手段,通过研究者实地走访和近距离观察来收集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客观描述和整体分析,继而达到对当下绿色发展现状的理解和把握。在此情形下,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完全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和精准度。大数据的介入,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问题。一方面,大数据实现了绿色发展数据信息的全样本收集,对绿色发展现状的把握更加全面和精准。大数据以其超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实现了绿色发展数据样本的全员呈现,而且能够分析各种形式和各种结构的数据信息,其对绿色发展现状的把握无疑更为全面、更为精确。另一方面,大数据实现了绿色发展实际状况的全时段跟进,对绿色发展现状的把握更加及时和迅捷。大数据不同于传统实证研究的拟态数据,而是实态数据(即要么是人类主动生成的,如微博微信;要么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如行为痕迹记录)。[2]大数据以其超长的数据监测时段实现了绿色发展数据样本的全程呈现,并且能够基于数据呈现的特定时段挖掘有效信息,其对绿色发展现状的把握显然更为及时。

1.2 大数据有助于厘清供需诉求

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指向,以效率、协调、可持续为目标追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发展模式和环节上的供需错位,即生产、经营和消费没有达到有效匹配。在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下,生产者和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行为、结构、期待等信息主要通过经验判断和主观预测,其判断和预测的结果可能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反差。加之生活水平的提升、产品供给的便捷,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拉动其消费结构升级。大数据在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上的强大优势,能够动态追踪生产、经营和消费状况,进而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有效匹配,从根本上矫正供需失衡现象。利用大数据语义抓取技术,对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搜索引擎、论坛贴吧、社交平台、网络媒介等留下的“痕迹”进行语义抓取、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呈现,精准把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并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期待进行科学预判。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进行“私人定制”式生产和营销,继而改变产业结构偏失、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总之,大数据有助于推动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匹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1]

1.3 大数据有助于加强环境监管

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修复力是保障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粗放式发展模式无疑使环境承载和生态修复面临的压力倍增,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成为抑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这些能从大数据中获取帮助,推动环境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大数据使绿色发展环境监管更具时效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也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人们往往难以及时察觉处于萌芽状态或爆发前期的环境问题,遂使监管部门的环境监测和干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大数据可以及时有效捕捉信息,使监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环境承载始终处在良性状态。其次,大数据使绿色发展环境监管更具针对性。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不一样的,因而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大数据通过全时段动态监控和全样本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把脉各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再者,大数据使绿色发展环境监管更具前瞻性。做好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建立健全预警管控机制是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应有之义。大数据以其超高的数据计算能力可以探查到潜藏在海量繁杂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有助于提高环境监管防控预警效能,使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更具前瞻性。

1.4 大数据有助于评估发展成效

倡导绿色发展旨在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多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绿色产品。然而,经济、社会、环境是否处于动态平衡,能否实现绿色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的地方,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评估才能明晰。以往绿色发展成效的评估大都借助质性研判而定,量化考评主要以抽样数据进行,结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势必大打折扣。基于大数据的绿色发展成效评估则更为科学、合理、精准。首先,大数据实现了绿色发展全样本评估。大数据不仅能够有效处理不同形态的数据、不同结构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数据,实现了数据样本的全员收集、分析和处理。其次,大数据实现了绿色发展个性化评估。大数据能对某一特定产业或企业发展状况的进行历时性追踪和共时性呈现,实现了考核评估的个性化,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更全面把握其运行发展的整体样态。再者,大数据实现了绿色发展过程性评估。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通过对其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全面展示其长时段的规律和特征。最后,大数据实现了绿色发展动态性评估。基于大数据的动态评估没有时空场域的限制,可以对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驱动机理、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化评估。总之,大数据使绿色发展成效评估更加全面科学精准。

1.5 大数据有助于提升决策水平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发展理念,各级党政机关、环境监管机构和绿色发展主体(包括决策者、实践者、参与者等)既要有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又要有相应的制度配套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适用度。历史发展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决策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从而提升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实效性。而绿色发展主管部门能否作出科学决策,与有效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密切相关。首先,科学决策端赖于绿色发展定位目标准。绿色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力点,切实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大数据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有助于决策者动态把握发展状况,确保绿色发展朝着既定方向推进。其次,科学决策端赖于绿色发展问题发现准。防范化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安全隐患和重大突发环境问题,始终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大数据对特定产业或企业发展的全时段追踪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存其中的问题和隐患,有助于决策者及时发现发展偏差,从而将能耗、物耗降到最低。再者,科学决策端赖于绿色发展措施制定准。有的放矢方能祛病除疴,继而保障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效。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不同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往往是不一样的,对策与措施不能“一个样”,一招一式贵在精准。大数据助力决策者因地制宜和因人而异地制定分众式、差异性、个性化的对策措施。[3]总之,大数据为“数据驱动决策”创造了条件,绿色发展主体要充分挖掘数据决策潜能,对绿色发展现状进展予以“诊断性”分析和评判,为绿色发展有序推进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2 大数据时代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根本性变革,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契机。大数据因其体量大、速度快、类型多、真实性高、价值密度低的特征,又使绿色发展面临数据壁垒、数据干扰、数据挤压、数据渗透等诸多挑战。

2.1 绿色发展面临数据壁垒

随着大数据在商业、科技、医疗、政府、教育、经济、社会等领域作用的日益显现,大数据越来越受到学界、政界和业界的重视,近年来大数据项目、大数据机构、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当前中国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然而,绿色发展主体往往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窘境:一方面,海量的绿色发展数据信息满天飞;另一方面,有效的绿色发展数据信息难以获取。究其缘由,盖因相关数据信息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而为大数据中心建立者所拥有,非职能部门难以获取有效而全面的绿色发展数据信息。例如,生产者掌握着产品研发、原料、配方、产生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经营者保存着产品流通、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而消费者的个人资料、消费记录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可能被商家、网络中心和社交平台所支配。由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规范,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数据资源因此被分割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如果数据只是关于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和角度,那么它的价值无疑相当有限。只有通过聚集和关联,让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增值效应。如何打破各领域各行业长期存在的壁垒和边界,实现绿色发展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成为当前绿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绿色发展面临数据干扰

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人类活动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式增长。有关方面估计,2020年人类数据总量将突破100ZB。[4]数据犹如水电一样,成为人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生活必需品。在大数据时代,瞬息万变而又琳琅满目的数据充斥着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更大自由选择余地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发生游移和扩散。加之有些数据存在信息不完整、内容不规范、表述不一致、价值不确定等问题,给人们的数据真伪辨别、舆情判断和科学决策制造了障碍,于是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数据干扰倾向。整体观之,数据干扰已经涵摄绿色发展的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海量庞杂的数据信息干扰其对市场规模现状及其发展态势的精准研判,弱化其对产品研发、创新和进一步投入的前瞻性预测,导致不必要的能耗和物耗,绿色投入和生产难以付诸实践。对于商家销售来说,纷繁复杂的数据资源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误导其对消费者的消费取向、意愿、期待的精准识别,从而造成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匹配失衡,背离了产品绿色营销的价值指向。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有的厂家、商家为了利益利用网络推手进行炒作,借助普遍关注和热点问题设置话题规制公众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导致不合理和报复性消费,从而偏离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3 绿色发展面临数据挤压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是网络、传媒和移动通信深度融合的产物,借助移动终端数据信息如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导致绿色发展面临着数据挤压问题:一是数据存量的激增压缩了绿色发展数据资源的存储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人们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持续增加;从空间维度来看,各领域各行业数据信息交叉复现并呈井喷态势。海量数据信息的无限扩散,稀释了关于绿色投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生活等方面的数据资源,有限的绿色发展数据信息弥散于浩瀚的数据洪流中,逐渐使绿色发展数据信息的价值密度变小,大大降低了公众对绿色发展数据信息的接触和捕捉的概率。二是电子数据的风靡挤占了公众关注绿色发展的时间。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绿色发展只有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认同,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继而外化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行动。绿色发展理念是逐步形成的,有一个认知、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在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生活观念、升级消费结构。大数据的丰富性、及时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不仅便捷了人们获取信息途径,还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网络大数据主导下电子数据的风靡又使得人们极易被异彩纷呈的数据信息所吸引,相应地减少了学习和了解绿色发展政策文件、经典文献、研究成果、典型案例等数据资源的时间。

2.4 绿色发展面临数据渗透

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网络普及率为61.2%,其中手机网民有8.47亿,占网民总数的99.1%。[5]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途径。网络世界作为大数据的栖息地和作用域,既为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又使绿色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轻忽的负面效应。例如敌对势力或境外组织利用大数据对国内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和公众的消费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和监控,从中条分缕析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并将西方的普世价值、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植入政府的绿色发展战略与绿色发展政策、企业的绿色投入与绿色生产、个人的绿色消费与绿色出行等数据集群中,对国内民众进行无孔不入的数据渗透。缺乏识别能力的民众一旦沉浸于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数据信息中,就会不知不觉误入歧途或落入圈套,成为西方价值观念、发展理念的“俘虏”。如果政策制定者、企业生产者、产品经营者和普通消费者被西方思想文化牵着鼻子走,那么其先前积淀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等绿色发展观就会被逐步消弭,甚而对新时代大力推进的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绿色发展理念产生抵触情绪。

3 大数据时代绿色发展的应对策略

大数据情境下的绿色发展既充满了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面对大数据给绿色发展带来的挑战,绿色发展主体要勇于正视、敢于应战、善于施策,在掌握大数据技术原理、熟谙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将大数据变成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引擎,为绿色发展清除阻力、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3.1 增强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意识,揭橥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价值

大数据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有效拓展了绿色发展的新的应用空间。在数据“横行”天下的时代,绿色发展主体唯有强化大数据应用意识,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推动思想、观念的自我革新,才能充分激发大数据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巨大效能。

一要强化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意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大数据能否在绿色发展中得以有效应用,实质上取决于绿色发展主体大数据应用意识的强弱。然而大数据不同于传统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它关注绿色发展数据资源的相关性而忽视其内蕴的因果律。这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环境监管机构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导引、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帮助绿色发展主体树立大数据技术思维、增强大数据应用意识。一旦绿色发展主体具备了大数据应用意识,即为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培育了数据化思维。二要揭橥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价值。大数据为绿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必须将蕴藏在其中的价值挖掘出来才有现实意义。当前大数据逐步深入到绿色发展的各个层域,为科学组织、规划、管理、决策提供数据资源。绿色发展主体要在强化大数据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深刻揭橥大数据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就具体的操作而言,绿色发展主体要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加强大数据应用的顶层设计,基于大数据对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盘活对绿色发展实践有借鉴价值的数据资源,为绿色发展有序推进提供数据保障。

3.2 建立绿色发展大数据技术平台,提高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力度

大数据技术平台是实施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提基础,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要以大数据技术平台为载体,并以此为重要基础,提高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力度,使数据在绿色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建立绿色发展大数据技术平台。大数据平台作用的发挥需要平台建设的支撑。绿色发展涉及当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触及的领域广、行业全,因此产生的数据信息形态多样,包括文档、文本、图片、报表、XML、HTML、音频、视频等,且具有庞杂性、动态性、易变性等特征。那么绿色发展大数据平台建设应包括结构化数据平台、半结构化数据平台、非结构化数据平台等多个类别的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构成的丰富性有助于及时收集和加工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资信息,充分挖掘潜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价值和规律,助力绿色发展向更高远处迈进。二是提高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力度。只有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爬梳和分析,才能实现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让数据自己说话”。[6]3因此要提高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力度,通过数据爬梳,将看似一团乱麻的绿色发展数据资源进行条理化呈现;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绿色发展数据资源内部及其之间的关联和逻辑;通过数据解释,找出绿色发展数据资源逻辑关系中更为一般性的规律和特征。总之,基于大数据平台分析有助于将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数据资源从海量的、杂乱的、动态的数据洪流中识别出来。然后根据绿色发展需要,对有效数据加以分类和赋值,并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党政机关和监管机构决策部门提供符合逻辑层次和格式要求的数据资讯。

3.3 开展绿色发展大数据人才培养,夯实绿色发展大数据人力资源

做好大数据情境下的绿色发展工作,人才队伍是关键。绿色发展主体大数据意识的强弱、大数据素养的高低,实质上决定着绿色发展能否有序推进,并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实效。开展绿色发展大数据人才培养,夯实绿色发展大数据人力资源,成为大数据时代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要依托高校做好绿色发展大数据人才培养工作。大数据在绿色发展中的巨大潜能和应用前景,使得大数据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聚集的优势,依托相关专业学科开办大数据专业,积极开展绿色发展大数据人才培养。需要指出的是,在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中,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处理以及趋势研判较为复杂,涉及一系列专业性知识技能与方法手段,其对人才的技术要求相当严苛,除了具备绿色发展方面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信息洞察能力、统计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专业性知识技能。二要借助企业提升绿色发展人才大数据应用能力。培养大数据人才终究是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推动绿色发展数据化转型,人才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高校要主动对接企业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绿色投入、绿色生产现状和远景规划,着重培养一批既具有绿色发展观又熟谙大数据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队伍,[7]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水平的不断跃升。

3.4 强化绿色发展大数据安全保障,提升绿色发展大数据管理水平

保障数据安全是开展大数据应用的根本保证,缺乏安全保障必将削弱大数据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效用。各级党政机关和环境监管机构必须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提升绿色发展大数据管理水平,确保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有序运行并取得实质进展。

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树立绿色发展大数据安全观。绿色发展主体要有起码的数据安全意识,筑牢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安全防线和屏障。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总量的日益增长,传统数据存储和保护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致使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数据信息的安全风险亦随之增加。这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环境监管机构对绿色发展主体进行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安全观和数据安全观教育引领,帮助绿色发展主体树立正确的大数据安全观,确保绿色发展数据信息尤其是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机密、个人隐私、军工科技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处在安全、完备、可控、可用的良性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规范划定绿色发展大数据安全线。各级党政机关和环境监管机构要重视制度法规建设,通过制度规范划定绿色发展大数据安全线。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绿色发展大数据风险防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领域各行业要结合自身绿色发展现状格局,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大数据风险防控机制,如研判评估机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等系统性、多层极的体制机制,[8]以制度法规的刚性力量确保绿色发展大数据应用始终处在安全线以内。

作为一种动态的、系统的、复杂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不能凭感觉率性而为,而要顺应社会和技术形势与时俱进。大数据给绿色发展带来新的战略契机,“大数据+绿色发展”将使绿色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在大数据情境下,绿色发展主体要因势而动、顺势而起,抢占先机,积极回应大数据对绿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探索大数据嵌入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以大数据推动绿色发展全要素的集约化共建、网络化共享,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和人才流。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成熟完善,要利用大数据构筑绿色创新的技术支撑、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模式。如果中国绿色发展战略得以有序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则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经验和范式,[9]继而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世界情怀”。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