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融入高校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20-03-03杨冰
杨 冰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行知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徽商以商业为“体”、 文化为“神”,“贾而好儒”增强了人的文化自觉,体现了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重拾传统徽商遗风,积极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内涵的契合点,拓宽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实现人才供给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而更好地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 高校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社会人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行为、 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等,如忠诚、 爱岗、 敬业、 诚信、 合作、 创新、 学习、 务实等。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其职业成就的大小。其中,职业基本知识、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外显部分,是比较容易通过培训发展和改变的;职业态度、 职业动机、 责任心等,是职业素质的隐性素养。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积极向上的职业素养。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突出表现
就业导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日渐被弱化或窄化为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已成为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为:第一,职业认知缺失,缺乏专业认同;第二,职业目标迷茫,缺少职业规划;第三,职业意志淡薄,缺乏契约精神。[1]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笔者认为,借鉴徽商文化,创新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恪尽职守的职业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达观进取的职业心理,有利于提升其职业素养。
二、 徽商文化中的职业素养
徽商从儒家文化中汲取养分。他们不囿于成见、 敢为人先、 以德治商、 相互扶植,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被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
(一)和谐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徽商经商的最高境界是“致和”,这在徽州的很多楹联、 匾额中有所体现。如“慈孝后先人伦乐地,读书朝夕学问性天”“惟孝惟忠,聪听祖考彝训;克勤克俭,先知稼穑艰难”,以此教育后代尊祖敬宗、 孝悌忠信、 奉亲至孝、 与人为善。这种和谐精神不仅体现在家族中,还体现在商业活动中。如:重礼讲仪,“正衣冠,迎送宾客,尊而有礼”;以义为利,“仁心为质,和合为用”;重视人品,“先做人,后从商”;以众帮众,强调族谊、 戚谊、 世谊、 乡谊、 友谊“五谊并重”。
(二)敬业
穷则思变,徽商对商业的执着笃志是有历史见证的。依徽州旧俗,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成家,成家后便奔波于外,去亲戚的店铺里当学徒,大概每三年才能探亲三个月。他们兢兢业业闯荡商海, 宁可客死他乡,也不愿落泊回乡。清代婺源人詹谷在崇明岛替江湾某业主主持商务,时值业主年老返乡,詹谷克难排险,苦心经营。其后,业主之子到崇明岛接摊承业,詹谷将历年出入账簿悉数交还。
(三)善治
徽商强调善治创新,这正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自古盛产好茶,有“雾芽吸尽香龙脂”之说。以祁门浮梁茶商为例,徽州茶商经商伊始,不过是将茶运往外地,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后来“善治生者,不惟任地,且惟择地”,逐渐跳出徽州范围以谋求高利。
其一,汲取当地文化,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发展,努力成为当地主流。据明人胡元敬云:“徽杭大贾,视为利之数渊。开典顿米、 贸丝开车者,拼凑辐辏, 望之莫不称为财赋之地。”[3]其二,主动结交官府谋求政治庇护。徽商常在各级官员危急之时给予援助。“乾隆三十八年八月盐政李质颖奏:据两淮总商江广达等呈称商等迭荷天恩,无由报效,兹金川小丑克日剿除,商等情愿捐银四百万两,以备军需之用。”[4]其三,徽商重视智力投资,培养子弟“以贾养儒,以儒入仕,以仕保贾”。
(四)化利为公
受儒家家国观念的影响,徽商大多热心公益,兼济天下、 为国纾难。修路建桥、 兴修水利,典型者如程国光修箬岭石路。箬岭界宣歙间,为歙、 休宁、 太平、 旌德要道,其高径二十里,逶迤倍之。程君国光自为诸生时,由歙县赴会城乡试,道常出此。那时非常贫穷,一橐一伞,恒自负载。由于山路太难走,自上岭以至平地要休息几百次才能到达。他也亲眼看见道行者之难,心窃悯之。当时他已立志修岭上下道,然力不从心。后五举不售,遂儒而兼贾。生计稍裕,即决意为之。剃莽凿石,铲峰填堑,危者夷之,狭者阔之,几及百里。以歙石易泐不可用,本山石不足,复自新安江辇载浙石青白坚久者补之。[5]
在赈灾济贫的慈善事业方面,徽商更是表现非凡。“雍正九年,海啸成灾,作糜以赈伍祐卞仓等场者三月。十年、 十一年,江潮迭泛,州民仳离,应庚先出橐金安定之,随运米数千石往给。…… 十二年,复运谷数万石,使得哺以待麦稔。是举存活九万余人。又于邻邑之丹徒、 兴化并输粟以济。……乾隆三年,岁饥,首捐万金备赈,及公厂煮赈。期竣,更独力展赈八厂一月,所赈至九百六十四万一千余口。”[6]
此外,捐资“义学”,兴办文化事业,给贫穷子弟免费读书的机会。《毓文书院碑记》曰:“圣天子兴贤育士,都会之地无不具举,而府州县义学迭兴,家诗书而户弦诵何其盛也。”[7]
三、 徽商文化融入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徽商务实进取的人生态度、 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 义利合一的价值理念、 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些品质之于高校复合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强化文化育人,营造徽商精神浓郁氛围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靠养成,需要大学文化的引领,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向广大师生展示徽商文化风貌。如园林道路、 楼宇馆所以徽商名人命名;校园雕像、 长廊、 文化墙以徽商文化为素材;校报校刊、 网站平台开设专栏,阐释徽商文化。[8]通过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校园标志物体现徽商校园文化,用核心价值、 职业风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
(二)突出课堂载体,完善职业素养教学理论
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基础,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应以商业文化素养为基础,以职业素养为核心,搭建符合培养规律和要求的课程平台。在教学设计上,应体现地域商业特色和历史沉淀的专门化方向;在课程建设上,把品德修养课程、 文化底蕴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与职业素养课程科学衔接,彰显宽广的文化和专业基础;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徽商文化知识的学习,如徽商发展简史、 徽商特性、 经营哲学等。实施分类、 分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义利并重、 勤勉务实、 独立思考的职业素养。
(三)以文化活动为平台,加大职业素养实践力度
通过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水平。如开展徽商知识竞赛、 主题演讲、 征文比赛、 书法大赛;成立徽商文化社团、 读书社,定期播放徽商文化电影、 纪录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等职业训练活动、 社团活动、 公益活动;组织徽州研学,近距离感受古城粉墙黛瓦之下的悠久文化。学生在谋划、 组织、 参与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感受着团队的力量,养成诚信合作、 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增强自身职业认同感。
(四)以实习为有益补充,狠抓徽商精神落地生根
职业素养教育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需要高校主动与企业互动。高校应广泛建立稳定、 运作良好的徽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实践教育活动场所;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制定符合学生诉求并能反映行业和职业特征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环境;在宿舍、 教室的日常管理中引入6S管理模式,强化职业素养所需的规则意识;邀请企业专家做导师,使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让学生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家不畏艰辛的创业精神、 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线职工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