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五年琉球谢册封恩使团的在华行程和活动
2020-03-03柳浩寅赖正维
柳浩寅,赖正维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有关琉球使团在华的行程及活动,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和日本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方面代表性的论文有陈捷先的《清代琉使在华行程与活动略考》(《第二届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那霸: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委员会,1989年),马牧英的《淮阴王营的琉球国使臣郑文英墓》(《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朱淑媛的《清代琉球国进贡使·官生的病死及其墓葬考》(《第二届琉球·中国交涉史研讨会论文集》,冲绳县立图书馆,1995年),上述三篇论文主要探究了清代琉球来华使团、 留学生的在华活动以及清廷对不幸病故使节、 官生的抚恤政策。戈斌的论文《清代琉球贡使居京馆舍研究》(《第二届琉球·中国交涉史研讨会论文集》,冲绳县立图书馆,1995年)主要探讨了清代琉球贡使在北京的居住地及清廷接待规制。
日本学界的研究也有诸多成果。其中代表性的论文有比嘉实的《〔唐旅〕记行——琉球进贡使节的路程与遗迹、 文书的调查》(《冲绳研究资料15》,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1996年),平和彦的《近世琉球国的朝京使节——有关贡道与琉球人墓》(《南岛——有关历史文化5》,第一书房,1980年4月)和《清乾隆五十七年贡期的琉球进贡与郑文英的客死》(《南岛史学》第51号,1998年),松浦章的《明清时代北京的会同馆》(《神田信夫先生古稀纪念论集 清朝与东亚》,山川出版社,1992年),纸屋敦之的《北京的琉球使节》(《月刊历史手帖》,第23卷6号,1995年6月)。上述论文对琉球使团进京贡道线路、 沿途个别使节不幸离世、 使团在京活动与居住地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资料有限,琉球来华使团进京贡道线路、 沿途经历、 在京具体活动等问题的研究无法继续深入。新史料琉球王家档案资料《尚家文书》中的清同治五年(1866)马朝栋使团在华活动日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琉球使团在华行程及主要活动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笔者拟借助《册封谢恩御使者渡唐日记》,通过对新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并结合中琉关系各种历史文献及家谱资料、 地方志史料,对琉球使节的派遣、 在福州的主要活动、 进京的行程及伴送制度、 在京的主要活动、 回闽行程及护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解读和探究,以期对清代琉球使节在华行程及主要活动有更加全面、 丰富和深刻的认识。
一、 马朝栋使团的派遣及其在福州的主要活动
清同治五年(1866),为册封琉球世子尚泰,清廷派赵新任册封正使、 于光甲任册封副使前往,六月初四日登舟乘汛启行。[1]1048-1050同年赵新使团在琉球使事竣毕,坐驾商船同护送官兵由琉球国放洋,于十一月十六日进福建五虎港口,恭祭天后海神后,即于十一月十九日进福州。随行的还有琉球派遣的由法司王舅马朝栋率领的册封谢恩使团。[1]1051-1052
清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二十七日,福建布政使周开锡上奏朝廷,汇报此事。他在奏文中写道,为谢册封恩,琉球尚泰王“特遣陪臣法司官王舅马朝栋,紫金大夫阮宣诏,使者向承仪,都通事蔡呈桢,通事金良弼、 阮成勋等赍奉表章,率领官伴梢役坐驾船只,装载土仪:全鹤形一对,鹤蹈银岩座各全,盔甲壹领,护手双肷各全,金靶鞘腰刀贰把,银靶鞘腰刀贰把,黑漆靶鞘镀金铜结束腰刀贰拾把,黑漆靶鞘镀金铜结束枪壹拾把,黑漆靶鞘镀金铜结束衮刀壹拾把,黑漆洒金马鞍壹坐,辔衔络头前后牵轮屉脊障泥镫俱全,金彩画围屏贰对,精制褶(折)扇伍百把,土丝绵贰百束,练蕉布三百匹,土苎布壹百匹,白刚(钢)锡伍百斤,红铜伍百斤,前来赴京叩谢天恩”[2]1481-1483。
琉球使团抵达闽江口后,福州地方官照例登船查验执照,核对贡物、 防海盗的兵器、 土产、 银两、 官员人数等,是否与申报数目符合。办完入境手续,琉球贡船在水师护送下,驶入福州城外水部闽江地方停泊。福州地方官员都要在此欢迎,并设宴款待。琉球贡品贮于进贡厂,全体人员则住在柔远驿。
明初规定,琉球使臣在泉州上岸。明朝廷在泉州本桥村设立“来远驿”,以接待琉球使臣。成化年间(1465—1487),福建市舶司由泉州移置福州,福州由此成为明清与琉球往来之口岸。明朝在福州河口地方建立进贡厂和柔远驿。取名为“柔远驿”,“原为优待琉球人,以示朝廷怀柔之至意”[3]。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柔远驿建筑已具相当规模。驿内“前厅三间,两边卧室六间;后厅五间,两边夷梢卧房二十七间;二门三间,两边夷梢卧房共六间”。此外“守把千户房两边共十间,军士房二间、 大门一间”。[4]
由于明清政府规定,琉球朝贡可允使团人员携带一定限额的贸易货物,在官方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私人贸易活动。柔远驿不仅是琉球使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进行贸易的场所。琉球使团所携带的货物进出中国海关一律免税,所以,每逢琉球贡船或其他官方使团到福州,必然会附搭大量土产和银两在福州交易并购置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往返一次,获利甚厚。
琉球使团在福州期间,当地官员对他们热情款待,积极安顿使者及贡物,协助琉球使团在福州的贸易活动,还派得力官吏兵丁护送琉球使臣入京。待进京使臣返榕时,福州当局照例设宴一次,欢送其归国。琉球使臣入京以前,拜会福州的主要官吏,如将军、 督抚、 布政使、 按察使等,向他们赠送琉球的土产,以加深彼此的联系。此外,琉球使臣在闽期间,深入社会各阶层,同当地各界人士往来频繁,这些都对琉球的政治、 经济、 文学、 工艺、 医学、 社会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 马朝栋使团进京沿途的主要行程及活动
明清时期藩属国入京贡道有严格定制。如琉球入贡由福建,朝鲜入贡由凤凰城,荷兰入贡由广东,缅甸入贡由云南,安南入贡则由广西,暹罗与西洋各国指定道由广东。[5]7777康熙六年(1667),荷兰违例由福建入贡,清廷重申,“除今次不议外,嗣后遇进贡之年,务由广东,别道不许放人”[5]8056。道光十二年(1832),针对英国贡船进入福州外海,且销售货物,清廷再次重申,“闽省南北洋面,向惟琉球国船只准其往来,其余夷船,概不准其停泊”。此次,有关官员还受到了“摘去顶戴”的处分。[6]
为保证琉球贡使安全往返闽京贡道,明清政府均制定了完善的护送制度。清顺治八年(1651),清廷再次重申:“凡外国贡使及定额从人来京,沿途口粮驿递夫马舟车,该督抚照例给发,差官伴送及兵丁护送来京。回日沿途口粮,驿递夫船,兵部给与勘合。”[5]8022清康熙七年(1668),福建巡抚刘秉政就曾为进贡赴京的琉球耳目官吴文显、 正议大夫王明佐填发过勘合火牌文册。现摘录如下:
前件据该道册开,于康熙七年十月初六日,准布政司照会奉臣,批给琉球国贡使耳目官吴文显、 大夫王明佐廪给二分;通事郑宗德、 跟伴宜麻五良……等十六名,口粮十六分;伴送侯官县典史赵自学,跟从丁祥、 吴胜,伴送土通事郑裴,前站林元,跟伴娄茂贵、 詹望,以上通共二十五员名赴京朝贡方物,计装一百三十五贡箱,由福州府三山驿起至北京止。陆路,共享夫二百七十名,贡马七匹,牵马夫七名,行李夫十二名,马二十五匹;水路,船三只。[7]
有关沿途伴送官问题,早在乾隆时期,清廷就已明确规定各省伴送琉球使入京的相关规定:“嗣后琉球入贡,自闽启程日该抚遴选同知通判一员伴送,一面知照前途地方官,豫备夫马船只,其伴送官员,按省更换交代,毋须一人长送,以免隔省呼应不灵,并不得任派举人试用官员。如来使沿途有整顿行装及守风守冻,须停留者,该伴送官会同地方官申报,咨部查核,各省凡有外国入贡者,均照此办理。”[5]8031贡使由闽入京,沿途各省地方官均派官员负责其境内的迎接、 护送及交接,但福建督抚则需委派官员全程往返陪同。从清乾隆八年(1743)至同治十三年(1874),福建巡抚共委派官员护送琉球使臣入京达54次。不过,清嘉庆十九年(1814)前,委派的官员以同知居多,人数仅1人。[8]后由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琉球国尚灏遣使赍表文恭进例贡,经福建巡抚张师诚派委福州府理事同知那绂伴送该国贡使于九月二十六日到京,该伴送委员那绂因患脾泻病症”,不幸在京病故。礼部尚书福庆为此下令福建当局于“丞卒中即行拣派明干者二员迅速来京……由京伴送琉球贡使起程”,护送至闽,“以昭我皇上柔怀远人之至意”。[1]447-448同年,因为那绂病故事件,清帝特谕旨:“嗣后遇有外藩使臣入贡,着各该督抚均于文武员弁内拣派明干者两三员伴送来京,以昭慎重。”[1]495这样,从清嘉庆十九年(1814)始,福建伴送官基本选派两名文职官员及一名武职官员,并且文官大多为知府、 通判、 同知,武官则多为副将、 参将和游击。[9]
清同治六年(1867)四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吴棠、 福建巡抚李福奉上奏朝廷,报告琉球谢册封恩使团起程日期及其他相关事宜。奏折写道:“该国谢恩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等赍解前项表文方物,择于本年四月初七日自闽起程,当即遴委候补知府周懋琦、 补用知县傅崇品、 升署闽安协副将刘兴邦等沿途妥为照料,飞咨经由各省一体派员接护,暨饬沿途地方官将照例应付之夫船车辆等项预为备应以免迟滞。约计本年六月中旬可以到京。”[1]1053
其实此行福建伴送官曾经过调换。伴送官之一原来是兴泉永道曾宪德。上报后,朝廷认为曾宪德非常能干,不宜调离原岗位,“兴泉永道驻扎厦门,该处孤悬海岛,华洋杂处,控驭不易”,“以该道年壮才明,安详干练,治匪缉盗动合机宜,于中外交涉事件尤能措置,允协奏奉谕旨,准其补授。现值洋务吃紧之际,相应请旨饬回本任,以资整饬”。[1]1052可见,上京伴送官的遴选也是非常认真的。兴泉永道曾宪德的委任竟也惊动闽浙前总督左宗棠,以“洋务吃紧”为理由换人。最终,周懋琦、 傅崇品及刘兴邦三人成行。
清同治六年(1867)四月初七日,马朝栋谢恩使团一行自闽起程,原定六月中旬到京。但事实上,八月十五日才到达北京四译馆。有关此次行程,《尚家文书》之《册封谢恩御使者渡唐日记》有详尽记载。现将同治六年四月初七日使团起程进京,至同年八月十五日抵京四译馆的行程日记,按时间抄录如下。
福建境内,马朝栋使团走传统的贡道,以陆路为主。具体行程与时间为:闽县出发(四月七日)—水口(四月十三日)—黄田(四月十五日)—延平府南平(四月十八日)—大横驿(四月廿日)—太平驿(四月廿一日)—建宁府(四月廿二日)—叶坊(四月廿三日)—建阳县建溪驿(四月廿四日)—营头(四月廿六日)—人和驿(四月廿八日)—临江(四月廿九日)—渔梁(五月二日)—仙霞岭(五月四日)。
浙江境内,也走传统的贡道,以水路为主。具体行程与时间为:仙霞岭(五月四日)—清湖镇(五月五日)—衢州府(五月七日)—樟树潭(五月八日)—龙游县(五月九日)—兰溪县(五月十日)—桐庐县(五月十二日)—富阳县(五月十三日)—杭州府钱塘县(五月十四日)—北新县(五月十五日)—塘西镇(五月十六日)—石门县(五月十七日)—嘉兴府(五月十八日)。
江苏境内,马朝栋使团也走传统的水路贡道。具体行程与时间如下:嘉兴府(五月十八日)—吴江(五月十九日)—苏州府姑苏驿(五月廿一日)—无锡县锡山驿(五月廿四日)—丹阳县云阳驿(五月廿七日)—镇江府丹徒县(五月廿八日)—扬州府(六月朔日)—高邮州孟城驿(六月十七日)—宝应县安平驿(六月十九日)—淮安府山阳县(六月廿一日)—清江浦(六月廿二日)—王家营(六月廿四日)—宿迁(七月四日)—红花埠(时间不明)。
山东境内,传统贡道为陆路,具体行程如下:红花埠—郯城县—沂州府沂水驿站—徐公店驿—蒙阴县—新泰县新泰驿—泰安县泰安驿—济南府—平原县平原驿—德州。
但此次马朝栋使团没有走传统陆路交通,而走水路。具体行程与时间为:邳州(七月六日)—台庄(七月七日)—夏镇(七月十三日)—济宁州(七月十六日)—汶上(七月廿日)—戴家庙(七月廿二日)—张秋(七月廿三日)—阿城(七月廿三日)—东昌府聊城(七月廿四日)—临清(七月廿六日)—武城(七月廿七日)—故城(七月廿九日)—德州(七月廿九日)。
直隶境内,传统贡道亦为陆路,具体行程如下:德州—景州—阜城—献县—河间府—雄县—涿州—良乡县—北京。
不过,马朝栋使团在直隶境内并没有走传统陆路贡道,而是走水路并用道。具体行程与时间如下:德州(七月廿九日)—桑园(八月朔日)—吴桥县(八月二日)—青县(八月五日)—静海(八月六日)—天津府(八月七日)—河西务(八月十一日)—通州(八月十四日)—北京(八月十五日)。
通过对上述行程日记的整理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清代琉球使臣入京,沿途各地方官均认真对待,不仅提供车马食宿,而且有专门官员伴送随行,照料其境内一切事务,马朝栋使团也不例外。清同治六年六月二十三日,浙江巡抚马新贻上奏朝廷,报告其已派两名文武官员前往闽浙交界处迎接马朝栋谢恩使团一行,并于五月二十日平安护送至江苏吴江交接。[1]1055同年十月初七日,马朝栋使团从北京启程返回福州。十二月初二日,江苏委员护送到达浙江境内。十二月二十五日,浙江委员护送至闽浙交界处,交闽省委员护送前进。总之,琉球使团沿途经过各处,“地方各府营县一体照例迎送应付”[1]1058。
从《册封谢恩御使者渡唐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琉球使团进京沿途每到一地必拜访当地官员,并且经常受邀饮酒、 赋诗及游玩。使团人员沿途也会到寺庙祭拜、 祈求平安。清同治六年五月四日,琉球使团在仙霞岭曾参拜关帝王庙,并曾捐献银两,抄录如下:
琉球国谢恩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 助银二两
琉球国谢恩副使紫金大夫 助银二两
琉球国谢恩使者白承凤 助银八钱
琉球国谢恩都通事 助银五钱
琉球国谢恩王舅通事金良弼 助银三钱
琉球国谢恩使赞东鸿德 马朝宝 马之雄 马朝柱 助银二钱
琉球国谢恩紫金通事使赞 助银二钱
琉球国谢恩王舅使者慎士英 助银二钱[10]五月四日条
琉球使团沿途食物均由当地按定制供给,一般来说是充足的。但有时也有短缺。六月七日,船行至清江浦,由于担心前方山东泰安匪乱,使团要求返回苏州。在等待回复期间,船上食物和燃料日益减少。为此,琉球使团要求县官提供食物与燃料。要求提供的清单包括“白米三斗四升、 猪肉七斤、 生鱼七斤、 炭四十八斤、 酱油三斤、 豆腐七斤、 青野菜十五斤、 蜡烛五十六丁”[10]六月七日条。
此外,赴京途中,使团成员的沿途上岸活动有时也会受到约束。如六月八日,使船抵江南,伴送官周懋琦就要求正使法司官马朝栋、 副使紫金大夫阮宣诏对官伴员役严加管制,“各船内琉球员伴晚间务要查明约束,不可令其上岸,恐至烟花馆内滋生事端”[10]六月十八日条。由于江南烟花馆历来各种人员混杂,伴送官担心使团人员安全,禁止晚间出入,也是有道理的。
通过研究发现,此番法司王舅马朝栋谢册封恩使团进京行程与以往琉球使团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点。
特点一:使团进京贡道的改变。清廷向来对贡道是有严格规定,不可随意更改。改道必须有充分理由,并且还须得到皇帝的允准才行。如清道光二年(1822)琉球使臣就曾向清廷礼部提出改道要求。为此,礼部上奏请旨。“礼部谨奏:为据呈转奏事,据琉球国使臣向廷谋等呈称,窃以海外微员素仰天朝文教,兹幸奉命来京,愿得瞻仰文庙,不胜荣幸。又据副使郑文洙呈称,伊祖父国观于乾隆八年充都通事来京,因在京病故,埋葬张家湾地方,叩沐皇恩赏给祭品。兹文洙以副使来京,叩恳给假,俾得一伸祭奠,并据称本年自闽启程,沿途雨水涨发,道路阻滞,从人病疫,远夷不耐风雨之苦,恳请由通州水路回闽各等情。臣等谨查上年琉球国恭进例贡,该陪臣呈请瞻仰文庙,当经臣等面奏,奉旨准其瞻仰。今使臣志切观光,应恳俯允所请。再恭查嘉庆十三年该国使臣梁邦弼以伊父允治奉旨入监读书,在监病故。邦弼于奉使事竣后,乞假致祭,经臣部具奏,奉旨依议钦此钦遵在案。今副使郑文洙呈请致祭伊祖坟墓,情辞恳恻,理合据情转奏。如蒙允准,臣部行知内务府派员照料前往,并行文顺天府派员护送。至所请由水路回闽之处,查嘉庆六年、 十四年,该国使臣呈请由通州张家湾上船,经臣部援照乾隆三十三年成案移咨兵部,填给勘合。此次该使臣起身回国,可否令其由水路行走,伏候命下臣部遵照办理。为此谨奏请旨。”礼部上奏后,“琉球使臣呈请瞻仰文庙并恳致祭伊祖坟墓及由水路回国等因一折,于道光二年七月十三日奏,奉旨依议,钦此”。[11]从上述史料可见,即使瞻仰文庙,也需上奏批准。而贡道改变,更是关系重大。所以,虽有祭祀祖先、 水汛阻路及从人生病等因素,也不可以随便改道,必须经礼部上奏,皇帝应允。
不过,遇到战乱或兵患时,则可以改道入京。此次马朝栋使团因为山东一带捻乱,沿途受阻,经礼部奏准,琉球使臣由水路改道前进。谢册封恩使团副使阮宣诏在其家谱中也记载道:“六月二十二日坐驾船只到清江浦,向例从此前路起旱行走。因山东省有贼匪,路难道梗塞,乃坐船只。八月十五日到京。”[12]
对此番改道,琉球使节非常担心。七月十七日,琉球使节上奏道,“水路或遇风雨多有不便,且闻天津以北上水甚险,此亦深为忧患”,因此要求“勿庸水路,感激不尽”。[10]七月十七日条八月八日,正使法司王舅、 紫金大夫马朝栋和副使紫金大夫阮宣诏再次联名谨禀伴送官道:“传闻天津以北到通州一带水势最险难走等语,且闻昔年进贡使臣彼水路京回之时逢水险有误事等语,若或表文贡物少有欠误,谁能补偿,深怀忧虑。伏乞两位大人俯察前由,设方酌宜详准此地起旱进京,勿庸水路,庶乎免得不虞之患,保全表文贡物及早进京叩谢天恩,实为德便,切禀。”[10]八月八日条不过,为安全起见,清廷没有同意琉球请求,最终还是坚持改道,由水路到通州。
特点二:沿途使臣病故。由于马朝栋使团原计划六月抵京,但因山东捻军起义,行程一再受阻。六月至八月正是暑期,“舟中异常窄热,病易传染不已”。六月九日,琉使禀报,“现在员伴人等抱病已有十余人之多”。虽然当地官员接到禀告后,“延请名医(至)船诊视,加谨(紧)调治,务期全愈”,并且同意琉使请求,让他们上岸暂时居住当地官府,[10]六月九日条但琉球使臣中还是有人病故。六月初二日,传译通事冯朝仪病故。由于冯朝仪病故无人传译,琉球方面请求“前次赴都之传译通事谢维烜京回之时再行伴同赴都”,接替冯朝仪工作。六月十四日,琉使“与力东鸿德一员因沿途积受暑湿,延医调治服药无效,于本月十四日亥刻在扬州舟次身故”,照例移饬地方官,料理后事,同时通告沿途各县驿站将东鸿德一员口粮照例扣除。[10]六月十四日条;六月十八日条七月三日,使团抵桃源县,法司王舅跟伴大田仁屋因病死亡,被葬当地。[10]七月三日条
三、 马朝栋使团在北京的主要活动
清同治六年(1867)八月十五日,马朝栋册封谢恩使团通过朝阳门进入北京,入住四译馆。同年十月初七日自北京启程返回福州。在北京共居住五十二日。根据《册封谢恩御使者渡唐日记》记载,琉球使团在北京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八月十五日,琉使通过朝阳门入京,到四译馆。
八月十六日,琉使检查表文和咨文,并到礼部报到。
八月十七日,琉使向礼部禀告沿途员役病故情况。
八月十九日,河口通事向礼部衙门报告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跟伴马之雄于四译馆不幸病故。
八月廿三日,琉球使团请求照旧例准收谢恩方物、 免抵下次正贡。
八月廿四日,琉使向四译馆官员及员役赠送礼物。
八月廿七日,礼部通知四译馆人员赴隆宗门领取琉球使臣加赏物品。同时琉球使臣再次请求准收谢恩方物、 免抵下次正贡。
九月三日,清廷通知九月初五日卯刻在礼部接收琉球谢恩贡品,并通知九月六日在鸿胪寺习礼。
九月五日,琉球使团进献谢恩贡品。
九月六日,琉球使团在鸿胪寺习礼。
九月十日,礼部同意琉球使团九月十五日赴国子监瞻仰文庙。
九月十五日,琉球使团参拜文庙。
九月十八日,使团接受清帝赏赐物。
九月廿四日,礼部通知四译馆,九月二十九日清帝诣太庙,四译馆带领琉使由东长安门进天安门端门,在午门瞻仰皇上天颜。
九月廿六日,礼部通知,十月初二日巳刻在午门前颁给琉球谢恩使团例赏,并下令琉使将宴金带回。
九月廿七日,河口通事向礼部报告,琉使东朝选病故。
九月廿九日,琉使团恭迎皇帝到太庙祭拜,在午门瞻仰皇上天颜。
十月朔日,礼部通知十月初四日巳刻宴请琉使“上马宴”。
十月二日,分发皇帝赐给使团成员礼物。
十月三日,礼部通知,十月初七日自京起程,返回福州。
十月四日,赴礼部接受“上马宴”宴请。回公馆住地,再接受“下马宴”宴请。
十月七日,离京出发,到直隶省内良乡县,县官迎接。
研究上述资料,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问题一:清廷对使团的食宿安排及对病故人员的抚恤。八月十六日,礼部为琉球国谢恩使一行到京应行照料事致内务府咨文,“查琉球国差来谢恩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 副使紫金大夫阮宣诏、 使者向承仪、 都通事蔡呈桢,王舅大夫通事一名、 土通事二名、 跟伴二十二名,自福建伴送来京之候补知府周懋琦、 补用知县傅崇品、 升署闽安协副将刘兴邦等于本月十五日到京,所有应行照料事宜及供给该员役等食物移咨内务府照例办理可也”[13]694-696。八月十八日,礼部再次咨文内务府,要求所有应行照料事宜由内务府经办,礼部选派司官二员会同照料,同时琉球国进贡表文送交内阁翻译等等。[13]695-696
按规定,琉球使臣入住馆舍后,礼部即行文崇文门税务御史到琉球使臣住处查勘行李,照例予以免税验收。同时,礼部通知光禄寺照例供给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并派专门办理外国饮食的尚膳正一员,三等侍卫一员,委署主事一员,负责琉球使臣的饮食。在琉球使臣抵京前,馆舍往往装饰一新,一切准备就绪。
以马朝栋使团饭食供给为例。据清内务府记载,马朝栋谢册封恩使团“本年八月十五日到京,于十月初七日起程,在馆居住五十二日……该贡使通事从人等饭食照例办买,猪肉鸡鸭鱼尾菜蔬等项及厨役人等工价共享过实银捌仟玖佰柒拾两肆钱捌分”。其中“贡使通事共七员,每员饭一桌(每日早晚用饭十四桌,午用果七桌),共享饭七百二十八桌(每桌随片吃蒸食粥汤,共合银三两六钱),共享果三百六十四桌(每桌银一两七钱),每日早晚点心粥汤(每员银五钱),共享银三千四百二十一两六钱”。[14]954-955
向例琉球贡使到京,每人供给皮袍、 棉袄、 靴帽等各一份。考虑到马朝栋使团进京后天气渐寒,内务府单此项就“需用绸布请向广储司缎库领用,其办买皮甬领袖靴帽丝带等物并成做工价,共需用实银壹仟贰佰玖拾两陆钱陆分”[14]946-953。
在北京四驿馆居住期间,跟伴马之雄、 东朝选分别于八月十九日、 九月二十八日不幸病故。同治六年八月二十二日,礼部为琉球正使跟伴病故事致内务府咨文如下:
礼部为知照事。主客司案呈准提督会同四译馆裕宽付称,据琉球国都通事蔡呈桢禀报,该国正使跟伴马之雄于同治六年八月十九日在馆病故等因前来,查例开外国贡使从人在京病故给棺木红绸等语,今琉球国跟伴马之雄在馆病故,相应移咨内务府查照办理可也。须至咨者。
右咨
内务府
同治陆年捌月贰拾贰日[13]698-699
马之雄,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跟伴,因在江南扬州受暑湿,医治无效,其棺柩安葬于东便门内雷镇口地方。[10]八月十九日条而据清廷内务府费用记载,有关“跟伴马之雄、 东朝选病故,办买棺材、 棉袄、 棉裤及抬埋等项共享制钱四百八十二串”[14]958。
问题二:马朝栋使团在北京的例行活动。北京是琉球使臣在华活动的中心之一,明清朝廷均有诸多的安排与定制,并且基本上无太大变动,且接待规格与朝鲜等国使臣亦大体一致。清同治六年马朝栋使团主要参加了以下四项活动。
活动一:八月二十三日,提出瞻仰文庙的请求。九月初七奉旨“准其瞻仰,钦此”。九月十五日,琉球使者赴国子监瞻仰文庙。以下是礼部为琉球使臣赴国子监瞻仰文庙事致内务府咨文。
礼部为知照事。主客司案呈本部,具奏琉球国使臣马朝栋等呈请瞻仰文庙一折,于同治六年九月初七日具奏。本日奉旨,准其瞻仰,钦此。今定于九月十五日令该使臣马朝栋、 阮宣诏、 向承仪、 蔡呈桢等前赴国子监瞻仰文庙,相应知照内务府查照可也。须至咨者。
右咨
内务府
同治陆年玖月[13]703
琉球使团到北京后,往往对在国子监学习的琉球官生非常关心,同时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十分敬仰,常常向清廷提出前往国子监拜谒文庙。通常礼部上奏皇帝得到批准后,再报内务府给予安排。此次马朝栋使团也不例外。
活动二:九月六日,参加鸿胪寺演礼。鸿胪寺演礼乃琉使入京活动中的大事之一。鸿胪寺是掌理朝贡庆贺等典礼中赞导相礼的机关。琉球使臣朝贡与拜见皇上时有相当的礼仪。为了不致弄错礼节,外国使臣都须作一次演礼的预习。琉球等国使臣需择日入鸿胪寺演习,换上朝服,如何站位、 如何行礼、 如何行走,程序如何进行,一一演练,反复再三。
活动三:九月二十九日,皇上亲诣太庙祭祀,“所有琉球使臣是日由东长安门进天安门端门,在午门前瞻仰天颜”[10]九月廿九日条。明清时外国使节朝见皇帝的方式主要有随班行礼、 皇上单独召见或者是道旁瞻觐。《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凡贡使至京……恭遇万寿圣节、 元旦、 冬至朝贺,及皇帝升殿之日,主客司官暨馆卿大使等,率贡使至午门前朝房祗候,引入贞度门,皇帝御太和殿,百官行礼毕,序班引贡使,暨从官诣丹墀西班末,听赞行三跪九叩礼。”[5]7874不过,如果从同治六年记载看,马朝栋使团应该是道旁“瞻仰天颜”。
活动四:十月初四日,赴礼部接受“上马宴”宴请。回公馆住地,再接受“下马宴”宴请。[10]十月初四日条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各国贡使来京,于礼部及会同馆各宴一次”[5]8341,即所谓的上马宴和下马宴。上马宴一般是贡使抵京后数日进行,行宴地点在礼部;下马宴则是使臣离京前数日办理,行宴地点在会同馆。清廷规定:“(雍正四年议准)琉球贡使朝见后,在部(礼部)筵燕,以堂官主席、 耳目官一人、 正议大夫一人、 都通事一人,并主席堂官各席一;护送官一人、 土通事一名,共席一;从人十七名,每三人席一;共设席十一。会同馆筵燕,照部燕设席。两处共享茶五桶,烧黄酒五瓶,蒙古羊五。”[5]8343按规定上马宴与下马宴是分开进行,且在不同地点。
据记载,同治六年马朝栋使团,即离京返回福州的前三天,十月初四日才赴礼部参加“上马宴”。同天,返回住地后再享用“下马宴”宴席。因此“上马宴”及“下马宴”均在同一天举行。[12]
问题三:贡品的接收与清廷的赏赐。同治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及八月二十七日,琉球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 副使紫金大夫阮宣诏、 朝京都通事蔡呈桢等两次上奏朝廷,要求清廷“循旧例准收谢恩方物”[10]八月廿三日条;八月廿七日条,在其一再恳请下,清廷最终同意接收琉球谢恩贡物,并于九月初五日卯刻在礼部接收。[10]九月三日条
清同治六年十月初二日巳刻,清廷循例在午门赏赐,颁给琉使。[13]702
赏国王
锦捌匹 闪缎捌匹 圆金捌匹 圆金捌匹 库纱拾贰匹 缎拾捌匹 罗拾 捌匹
赏正使法司王舅一员
圆金三匹 缎捌匹 罗伍匹 茧绸伍匹 纺丝贰匹 布壹匹 锦伍匹
赏副使紫金大夫一员
圆金三匹 缎捌匹 罗伍匹 茧绸伍匹 纺丝贰匹 布壹匹
赏使者一员 都通事壹员 王舅通事一名 在途病故王舅通事一名 每员名
缎伍匹 罗伍匹 茧绸三匹
赏从人二十一名 在途病故从人二名 在京病故从人一名 每名
茧绸三匹 布捌匹
赏伴送官三员 土通事一名 在途病故土通事一名 留边从人二十二名
截留土通事一名
彭缎袍各一件
除上述正式赏赐外,此次马朝栋使团还有特别加赏。据军机处《上谕档》记载,同治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为琉球谢恩使到京应否加赏物件请旨事,上奏道:“此次该国使臣王舅马朝栋等谢恩来京,应否加赐赏件之处,伏候训示遵行,谨奏。”[15]718礼部于八月二十七日通知四译馆“即刻派员赴隆宗门方略馆祗领”[10]八月廿七日条。
加赏琉球正使马朝栋
锦三匹改用蟒缎 漳绒三匹
大卷八丝缎四匹改用官绸 大荷包一对
小卷五丝缎四匹改用绵绉 小荷包四个
加赏琉球副使阮宣诏
锦二匹改用蟒缎 漳绒二匹
大卷八丝缎三匹改用官绸 大荷包一对
小卷五丝缎三匹改用绵绉 小荷包四个
此外,每次谢册封使臣赴京,琉球国王照例奏请,“恳存旧礼以劳使臣事”[16]76,即所谓的“宴金”事宜。琉球国王认为奉命前往册封的中国使臣“冲风破浪,艰险惊虞,莫此为甚!使臣入国以来,抚绥海邦,约束兵役,举国臣民,无不感仰”,但琉球国“边海荒野,无以将敬,故于宴款之际,代物以金”。[16]76对于琉球酬谢的重金,中国使臣往往是“坚持大义,固欲不受”的。[16]77为此,明嘉靖年间(1522—1566),琉球特建造却金亭以纪念册封使陈侃坚辞“宴金”。以后,每遇中国册封使屡次却金,琉球国王将宴金封好交谢册封恩使带往中国。宴金大体均为两封共一百九十二两。同时,呈上奏章,恳请中国皇帝赐准使臣收妥。“宴金”最终是否收妥会由皇上定夺。同治六年九月十八日,马朝栋奉旨,“此次册封使臣等欲还宴金,原属仰体朕意,不欲滋扰外藩,今仍不必收受,令来使带回”[10]九月廿六日条。所以,最终宴金由马朝栋使团带回。
四、 马朝栋使团的回闽行程
清同治六年十月初四日,礼部曾为琉球国谢恩使臣事竣起程回国日期致内务府咨文。从咨文可知马朝栋使团从北京返回时的详尽人数以及起程时间。
礼部为知照事。主客司案呈,查琉球国差来谢恩使臣事竣回国,所有正使法司王舅马朝栋、 副使紫金大夫阮宣诏、 使者向承仪、 都通事蔡呈桢、 王舅大夫通事二名内阮成勋一名在山东病故,跟伴东鸿德大田在江南等处病故,又跟伴马之雄、 东朝选在京病故,自福建派办土通事冯朝仪在扬州病故,行次直隶截留上届贡差伴送回闽正办通事谢维垣一名,勘合内应更换谢维垣名字。现计王舅大夫通事一名、 土通事二名、 跟伴二十名,自福建伴送来京之候补知府周懋琦、 补用知县傅崇品、 升署闽安协副将刘兴邦等于十月初七日起程回国。相应移咨内务府查照可也,须至咨者。
右咨
内务府
同治陆年拾月初肆[13]705
清同治六年(1867)十月初七日,琉球使臣自京起程,返回福州。清同治七年(1868)正月十一日,到福州洪山桥,历时3个月。
直隶省内,马朝栋使团归程没有沿来路,而是走传统的陆路贡道。具体行程与时间为:离京出发(十月七日)—良乡县(十月七日)—涿州涿鹿驿(十月八日)—新城县分水驿(十月九日)—雄县归义驿(十月十日)—任丘县(十月十一日)—河间县瀛海驿(十月十二日)—献县乐城驿(十月十三日)—富庄驿、 阜城驿(十月十四日)—景州东光驿、 德州安德驿(十月十五日)。
山东境内归程线路,马朝栋使团基本线路与上京时相同,没有走传统的陆路贡道,而是走变更后的水路。具体行程与时间如下:恩县(十月十七日)—高塘州(十月十八日)—茌平(十月十九日)—聊城(十月廿日)—张秋(十月廿四日)—东平州安山驿(十月廿五日)—汶上县开河驿(十月廿六日)—济宁州南城驿(十月廿七日)—南阳县河桥驿(十一月朔日)—夏镇码头(十一月三日)—台庄(十一月五日)—邳州(十一月六日)。
江苏境内行程,马朝栋使团回闽线路基本与进京线路相同,走传统的水路贡道。具体行程与时间如下:宿迁县(十一月八日)—清江浦码头(十一月十日)—淮安府山阳县(十一月十三日)—宝应县安平驿(十一月十四日)—高邮州孟城驿(十一月十五日)—邵伯驿(十一月十六日)—扬州府(十一月十七日)—镇江府丹徒县(十一月十九日)—丹阳县(十一月廿日)—常州府武进县(十一月廿一日)—无锡县锡山驿(十一月廿二日)—望亭(十一月廿三日)—苏州府姑苏驿(十一月廿四日)—吴江县(十一月卅日)—平望驿(十二月朔日)—嘉兴府西水驿(十二月二日)。
马朝栋使团在浙江省境内回闽线路基本与上京时线路相同,也就是传统的水路贡道,具体行程与时间如下:嘉兴府西水驿(十二月二日)—石门县(十二月三日)—塘西镇(十二月四日)—杭州府(十二月五日)—仁和(十二月十日)—富阳(十二月十二日)—桐卢县(十二月十三日)—严州府建德县富春驿(十二月十四日)—兰溪县(十二月十六日)—龙游县(十二月十八日)—衢州府西安县(十二月十九日)—江山县清湖镇(十二月廿一日)—硖口寨(十二月廿三日)—仙霞关(十二月廿四日)。
马朝栋使团在福建境内行程也与上京线路大致相同,具体行程与时间如下:仙霞关(十二月廿四日)—渔梁驿(十二月廿五日)—浦城(十二月廿六日)—临江镇、 石陂塘(十二月廿八日)—菅头驿(十二月廿九日)—建阳建溪驿(十二月卅日)—叶坊驿(正月三日)—建宁府(正月四日)—太平驿(正月六日)—大横驿(正月七日)—延平府(正月八日)—黄田驿(正月十日)—水口驿、 洪山桥(正月十一日)—水汲所(正月十三日)。
从上述日记提供的主要行程及活动,我们可以看出,马朝栋册封谢恩使团回程的路途比较顺利,基本上走传统贡道,仅在山东境内与赴京线路相同,全程走变更后的水路。此外,马朝栋谢册封恩使团回闽途中沿途亦受到沿线各地官吏的接待,伴送制度也正常运作。
清同治七年(1868)二月十三日,“琉球国王尚泰遣都通事蔡大鼎等率领官伴水梢共陆拾柒员名,坐驾海船壹只”,前来迎接马朝栋使团回国。同年闰四月十六日,马朝栋谢恩使团一行47名乘坐蔡大鼎接册封谢恩使团并连同浙江定海救助的琉球国漂风难船一只,离驿登舟。十九日,乘风放洋,返回琉球。[2]1485-1488蔡大鼎迎接船置买内地货物按规定应征税银三百四十四两六钱一分四厘二毫,照例“免其输纳”,[1]1061免税放行。
五、 结语
清同治五年(1866),翰林院编修赵新、 于光甲分别任册封正使、 副使,赴琉球册封尚泰国王。尚泰是清廷册封的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同年,琉球法司王舅马朝栋率册封谢恩使团入京。随行的册封谢恩使团副使、 紫金大夫阮宣诏在其家谱亦较为详尽地记载了此次行程:
清同治五年十一月四日同法司王舅马朝栋那霸开船,十日到定海抛椗,吊进内港,十七日安插馆驿。此时,册封两船亦要一起开驾,忽然风信转旋,不得出口,至十日见有顺风,两船开洋,十五日即到闽地。十九日册使大人上岸进城,诏等同王舅到中洲地方迎接请安,阙后照例谒见各衙门。时于督抚两院藩台各衙门赐宴,且三衙门各送赐满席汉猪羊鸡鸭白米玉酒。同治六年丁卯四月七日赍捧表章方物福州起身,一路夫马站银照例给发,并蒙早晚供给。六月二十二日坐驾船只到清江浦,向例从此前路起旱行走。因山东省有贼匪,路难道梗塞,乃坐船只。八月十五日到京。翌日到礼部衙门进表章。(六月十七日扬州府江都县出舟,每日赐宴之物件,白米二包,猪肉一方,豆腐干一札,青酱一瓶,羊烛一包,鸡蛋十个,葱姜蒜各一札,青豆粉一把,八月四日到天津府。)九月五日奉纳谢恩贡物,六日赴鸿胪寺演礼,十五日赴国子监瞻仰文庙,十八日荷蒙加赏……十月一日孟冬时享太庙。前期九月二十九日,皇上亲诣行礼,宣诏等在午门前瞻仰天颜。十月二日在午门前拜敕书并钦赐物件,四日赴礼部衙门赏赐上马宴,于公馆赏赐下马宴。七日捧敕出京,翌年戊辰正月十三日回到柔远驿,闰四月十六日离驿登舟。[12]
清代琉使在华的行程与活动,虽然已有不少文献及专文研究,但《尚家文书》中有关《册封谢恩御使者渡唐日记》等相关史料的新发现为我们研究清代琉球使团在华的行程与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 细致的资料。通过对新资料的解读以及对相关资料的重新挖掘,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马朝栋使团是清廷所接待的最后一批册封谢恩使团,但清廷有关宗藩体制及对外国使节接待的相关礼仪规制依旧稳定有序。同时,《册封谢恩御使者渡唐日记》也为我们揭示了贡道沿线驿站的供给与管理,沿途地方官吏对琉球使团的接待规制,因战乱等因素导致的贡道改变,琉球使团员役沿途或在京的频繁患病、 医治、 病故及后事处理,伴送官对琉球使团员役沿途的约束管理等新的研究视角。对上述课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清代琉球使团在华行程及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