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03-03黄玉娇周鸿雁唐山蕾陈芷薇刘美伶
黄玉娇,王 琦,郑 捷,周鸿雁,唐山蕾,陈芷薇,刘美伶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lous 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活动量减少,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创伤使血管壁受损,局部有血小板凝集以及释放反应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加强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可减少DVT 的发生[1]。因此,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46~92(60.3±8.2)岁;其中股骨干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为骨折后3~14 d;部位包括有髂-股静脉血栓5 例,占17.9%(5/28);胫后静脉血栓5 例,占17.9%(5/28);肌间静脉血栓18 例,占64.2%(18/28)。所有患者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每日1次,定期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行下肢动静脉B超检查;18例患者实施静脉溶栓药物治疗,10例采取下腔静脉置入滤器联合股动脉置管手术。
2 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2.1 与骨折部位有关 28 例患者均为下肢骨折,血栓也出现在骨折侧肢体。患肢骨折以后因为制动,活动量明显减少,血液流动速度较为缓慢,此为引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
2.2 与手术创伤有关 手术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术中牵拉、压迫、器械损伤激活凝血机制,促使血液凝集;术前、术后禁食水,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2.3 与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 患者骨折后因为害怕疼痛、依赖心理相对较强,卧床时间过长,活动量减少,未进行踝泵运动等功能锻炼,导致血栓形成。
2.4 与年龄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会出现生理性退变或者器质性病理变化,全身血液黏稠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加上创伤或者手术等相关因素,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5 与患者及家属防栓意识淡薄有关 患者及家属对血栓认知不足,缺乏预防血栓的相关知识;医师和护士没有向其详细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患者没有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功能锻炼配合度低。
2.6 与预防护理措施不到位有关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饮食指导、踝泵训练、压力泵治疗、口服利伐沙班预防等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
3 护理方法与体会
3.1 预防性护理 应根据深静脉血栓的相关诱因分析,对患者要做好危险度评估,并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遵医嘱行D-二聚体检查及下肢B 超检查。加强基本预防措施,严密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在髌骨上缘以上15 cm 处、髌骨下缘以下10 cm 处做标记,每日测量其周径,了解肢体肿胀程度。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足部动脉搏动情况,严禁湿热敷及用力按摩;用夹板或支具固定者,定时检查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下肢出现水肿、发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升高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患者如果行B 超检查确认无血栓发生可进行气压泵等机械训练[2],无禁忌证者可口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防止血栓的形成,口服利伐沙班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期间,要密切观察其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如发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情况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高度重视患者有无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每2 h 更换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
3.2 心理护理 骨折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体贴,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身心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进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
3.3 知识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血栓知识宣教,详细讲解什么是血栓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并强调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促使患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血栓。
3.4 饮食护理 患者应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大便通畅,禁食冰冷、辛辣食物,戒烟,以避免造成血管收缩,使血液黏稠程度增加,影响静脉回流,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3.5 早期活动 因为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活动量明显减少,造成血液流动缓慢,同时在创伤以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引发血栓。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小腿肌肉运动、股四头肌运动,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主被动运动,如按摩和功能锻炼。患者在进行下肢关节活动的时候,可以促进静脉血液流动,进而可以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
3.6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进行穿刺。由于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药物滞留时间长,对下肢血管刺激大,因此应选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以免引起静脉炎[4]。
4 小 结
研究表明,引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功能锻炼不到位、血液流动缓慢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5]。骨科手术后引发深静脉血栓,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手术当中出血量较多,深静脉受到牵连;机体应激反应,使血液一直处于高凝状态;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下肢活动量明显减少,静脉血液流动较为缓慢;老年患者因为血液黏稠程度增高以及静脉弹性明显降低等相关生理特征,极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缓慢,在手术后更加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宜从入院开始就强调DVT 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术前术后予常规抗凝治疗,注意患肢周径和皮肤温度变化,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卧床时间过长或者制动过久,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经过对应的精细化护理,可以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